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4-12-18 09:55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办发〔2017〕1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为有效解决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施禁牧和减畜后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结合我市草原畜牧业发展实际,现就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现状

全市草原总面积3819.7万亩,其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草原总面积2097.03万亩(含山丹马场),占草原总面积的54.9%,其中:核心区289.42万亩,缓冲区283.31万亩,实验区1418.15万亩,外围保护地带106.15万亩。2015年底经层层核查,祁连山保护区内超载牲畜20.62万羊单位,止目前已完成减畜11.47万羊单位,现仍超载各类牲畜9.15万羊单位。

二、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关于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以“生态优先、供给安全、提质增效、助农增收”为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修复与绿色养殖相配套、农牧民增收与产业转型相协同,生产方式转变与科学技术支撑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强力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目标任务

按照省上制定的《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和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减畜方案,2018年5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减畜任务,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总体实现草畜平衡。在草原畜牧业机制创新、生产方式、品种更新、技术推广、执法监管等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祁连山沿山片区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区300个,建立人工饲草地55万亩,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建立异地青贮饲草基地5万亩,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政策项目扶持

1.严格落实新一轮草原补奖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已垦草原治理、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等草原保护项目,争取实施粮改饲、草牧业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修复工程。

2.积极争取实施百万亩“三化”草原治理、百万亩人工牧草种植等草原畜牧业发展项目。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3.全面落实中央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保护补贴政策,加大肉牛、肉羊等政策性保险推广力度,对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转产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

4.加快推进农牧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肃南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进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养殖设施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开展草原经营权、农牧民住房财产权和养殖设施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草原流转、经营、增效模式。

5.落实中央有关县域金融机构涉牧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扩大涉牧贷款放贷规模,重点支持发展畜牧业农牧户小额贷款、产业链贷款、农牧村各类产权抵押贷款等。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业局、市农机局、人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二)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6.把发展舍饲养殖作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的首选模式,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科学规范建设舍饲养殖场区。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对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给予奖励补助。

7.着重推广“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模式,引导农牧户将超载牛羊向养殖场区转移,积极推行阶段性划区轮牧、舍饲、半舍饲生产模式,实现草原保护、建设、合理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

8.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全力抓好养殖棚圈、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减畜任务后退出草原放牧牲畜饲养问题。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

(三)夯实饲草产业基础

9.紧紧围绕“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建设目标,结合生态保护和天然草地修复治理项目实施,科学制定高标准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规划,形成稳定的饲草资源。

10.鼓励农牧民建设节水灌溉人工饲草料基地,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草的原则,大力推广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和以饲用玉米、燕麦为主的当年生优质牧草,对种植饲草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补助,对在农区收贮饲草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给予适当补贴。

11.全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模式,重点推进工厂化秸秆饲料生产、秸秆青贮黄贮,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和青贮黄贮养殖场区户给予适当补贴,推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农机局、市科技局)

(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

12.鼓励发展肉羊、生猪良种繁育场,对达到省部级标准的给予奖励性补助。加大对肃南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全面推广高山细毛羊两年三产和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应用。

13.在沿山地区试验推广多胎高繁肉羊,对不适应舍饲养殖的肉羊品种进行持续改良。引进牦牛新品种,对本地牦牛进行杂交改良、提纯复壮,加快提高品质和生产性能。

14.加强畜牧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常规技术、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运用力度,全面普及“良种、良料、良舍、良医、良法”五良技术,切实保障新品种新技术在增产增效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农机局)

(五)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15.以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为主攻方向,扶持建设一批绿色有机种草养畜基地,扩大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规模和供给能力。

16.支持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屠宰、分割加工、贮运和连锁销售,鼓励企业、合作社、场区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认证、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对取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鼓励企业在全国设立农畜产品直销网点和电商销售平台。

17.积极将畜牧业融入乡村休闲旅游,推广扶持发展林下养殖、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民俗体验等休闲观光畜牧业。

18.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开展粪便利用、良种供应、农机作业、质量监测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市食药监管局、市旅游局)

(六)全面推进生态保护

19.各县区政府要科学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秸秆饲料加工等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加大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实行畜禽粪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和有机肥还田,扶持企业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已建成养殖场必须限期补建粪污处理设施,所有新(改扩)建的养殖场区必须全部配套建设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责任单位:六县区人民政府、市畜牧兽医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畜牧产业融合集聚。

(二)强化配合协作。各县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沟通,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和分工要求,主动作为,靠实责任,督促指导本县区、系统内部抓紧完善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措施,形成纵向联动工作机制。

(三)健全服务体系。畜牧部门要加强畜牧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新型职业农牧民教育培训,各相关部门要发挥在网络渠道、品牌信誉、技术人才方面优势,在农资供应、产品流通、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牧民提供公益性、普惠式服务。

(四)注重科学规划。各县区要通盘考虑土地、生态、环境、产业等因素,深度谋划、科学规划,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确保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