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2017年 > 第7期 > 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委办发〔2017〕105号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国家机关及有关部门,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3日
张掖市“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7〕78号),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着力破解全市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全市“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全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找准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优势。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抓住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强化政策集成落实,加大政策完善创新,优化政策制度供给,精准定向施策,推动全市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实现新常态下突围破局。
二、工作路径
(一)深入开展调研。对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全面调研摸底,详细了解各产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摸清企业技术水平、产品研发和市场前景,掌握近年来已出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找准产业培育、企业发展、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智力支撑。借助外力、借助外脑,根据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部门聘请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相关领域的专家咨询团队,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三)制定专项方案。在深入调研咨询的基础上,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要,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提质增效等方面,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要求,分门别类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提出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精准定向施策。在全面落实现有政策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需求,一事一议、靶向施策,修订完善已有政策,加强政策储备力度,结合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更好发挥政策的集成放大效应。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产业抓支柱,实施“一业一策”
1.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1)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肉食品、粮食、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红枣、小杂粮、休闲食品8条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创建绿色有机品牌,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模式创新、品牌引领,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责任领导:王海峰;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等)
(2)电力能源。大力发展以光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巩固提升高台县高崖子滩、甘州区南滩、山丹县东乐北滩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和甘州区平山湖、高台县盐池滩2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推进花草滩2×35 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肃南盘道山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发电等调峰电源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协调为张掖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指标,确保火电厂在供暖期双机组运行,在非供暖期保持单机组连续运行。(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供电公司等)
(3)冶金化工。加快发展有色冶金、化工、建筑建材产业,加快推进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推进铁合金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凹凸棒、石灰石、盐硝等非金属矿深度开发力度。(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等)
2.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1)中医药产业。抢抓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机遇,建设板蓝根、甘草等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发展以生物保健品、中药材饮片和成药加工、医药中间体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促进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责任领导:王向机;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2)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以航空设备制造、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节水器械、新型农机具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依托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和举办通航大会,打造通用航空机械制造产业链,加快引进和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滴灌、管灌、喷灌及生产生活节水产品和设备,研发中小型耕作机械、播种机械、覆膜机械、收获机械、先进设施农业装备,促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财政局等)
(3)培育发展以焦油加氢、煤制天然气等为重点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高台20万吨焦油加氢项目,抓好花草滩煤炭干馏气化一体化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促进煤炭清洁转化利用,延伸产业链。(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
(4)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旅游文化体育医养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依托,全力推进张掖丹霞5A级景区等品牌创建工作,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服务水平。鼓励扶持文化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生产销售,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集中挖掘研发土特产品、民间工艺品、红色文化纪念品、佛教艺术品等地标性文化旅游商品。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养生保健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形态。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2500万人次和125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以上。(责任领导:陈华;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
(二)突出企业抓龙头,实施“一企一策”
1.力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针对停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工作要求,综合分析,分类指导,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县区负责,逐一研究解决。对近期可以启动生产的企业,各县区政府各负其责,分别落实,帮助企业立即恢复生产;对因环保、安全问题停产停工的企业,抓紧进行检查验收,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尽快恢复生产;对复产困难较大的企业,各县区采取领导包抓、部门联系的办法,强化协调服务,帮助企业破解资金周转难、土地审批难、生产原料不足等问题,力争早日复产。(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积极落实企业扶持政策。继续落实《张掖市推进生态工业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对新建投产工业项目、升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扩大主营业务收入、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甘肃省名牌产品的工业企业、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励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奖励或补助。落实企业用电补贴政策,对市内铁合金、水泥用电大户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电价补贴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落实《张掖市财源建设支持政策》,市、县区每年统筹安排资金2亿元,通过电价补贴、固定资产贷款贴息、融资支持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全市骨干财源企业及纳税额较大的企业进行扶持。充分发挥企业应急周转金作用,解决企业贷款到期转贷周转问题。(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3.做好重点财源企业和项目的联系帮扶工作。对今年确定的30户重点财源企业、20项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和责任部门要加大联系帮扶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要驻点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督促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切实发挥骨干财源企业、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责任领导:韩正明;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认真落实园区企业帮扶任务。严格落实22个市直部门、22个省属驻张单位园区企业“三个一”帮扶工作任务,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全面完成“争取一个项目、招引一个项目、包办一个项目”任务。(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等)
(三)突出工作抓难点,实施“一事一议”
1.研究落实重大政策。主动对接国家、省上陆续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税费、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加强研究,吃透精神,主动对接,进一步做好政策的集成研究,结合我市实际细化完善,及时制定出台相关的贯彻意见,对各领域已出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督查。(责任领导:韩正明;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
2.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1)壮大县域经济。贯彻全市《关于深入推进区域首位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委办发〔2017〕58号)等文件,制定加快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与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决策权,着眼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品牌培育,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中小企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集聚产业发展的作用,培育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县域经济发展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责任领导:梁蓉兰、王海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等,各县区人民政府)
(2)加大政府引导,实现PPP模式新突破。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再谋划筛选一批PPP项目,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认真梳理全市已具备签约条件的项目,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在7月中旬集中签约开工一批PPP项目,积极争取实地落地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全市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紧抓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市政工程领域PPP模式创新城市、甘州区被国务院表彰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县(市、区)”的机遇,组织遴选一批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市政工程项目,争取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引导市属投资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化方式运行并以社会资本身份参与我市市政工程领域PPP项目。(责任领导:韩正明、鞠毅;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3)发展“戈壁农业”等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挖掘戈壁荒滩土地资源潜力,以拓展非耕地农业综合利用功能为目标,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以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为方向,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把荒滩戈壁与光伏、祁连冰雪融水等优势资源结合起来,与有机质栽培、设施种植、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条件下大力发展以外向型绿色有机为特点的“戈壁农业”,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在张掖市建设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戈壁、荒漠等非耕地设施农业开发利用之路。(责任领导:王海峰;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发改委等)
(4)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电力外送能力。针对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弃光限电日益突出的问题,加大协调、汇报力度,争取省上支持建设张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打通我市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输出电力的通道。同时,规划建设从张掖至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三华地区”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线路,满足我市及河西地区新能源的外送需求。(责任领导:鞠毅;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供电公司)
3.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1)大力推动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对5月份省、市层面已受理但尚未办结的24项审批协调事项重点督办解决;对目前受理的项目审批事项,一律通过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行并联审批。(责任领导:韩正明;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等)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抓住二、三季度施工黄金期,集中复工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对于截止目前应开未开和没有按时复工的项目,由联系领导负责,集中协调解决问题,限期开工;对无法开工的,寻找替代项目,弥补投资缺口。(责任领导:韩正明;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3)推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领头企业、领军人物,明确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行业标杆,通过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拓宽招商渠道。抢抓“兰洽会”、“张交会”平台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挥落地办的作用,强化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落实“谁招商、谁负责”和“谁签约、谁落地”原则,强化县区政府的主体责任,保障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金融信贷等要素,促进项目顺利建设。(责任领导:陈华;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招商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金融办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面的工作,定期分析情况,研究解决推进落实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二)压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抓政策落实、抓项目落地、抓产业推进的包抓责任体系,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限要求,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绩效评估。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重点产业培育、重点企业发展、重要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并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完善考核激励问责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推动各项工作抓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