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第四十二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 2024-12-31 16:37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2016年7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泽元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黑河大林带、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谋划、论证、申报、建设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正明,副市长王海峰,市政府秘书长阎仲,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张掖是一个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的城市,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近一半与黑河湿地紧密相连,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黑河既是张掖的母亲河、河西走廊的生命线,也是维护整个西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重要河流。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等因素影响,河西走廊张掖段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瓶颈制约异常严峻。生态保护不仅关乎张掖自身安全,而且关系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大局。源自祁连山的任何一条河流如果断流、任何一道生态防线如果失守,对河西走廊和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都是灾难性的。谋划、论证、申报、建设黑河大林带、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既是坚定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要求、应对经济下行、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发展质量的现实需要和有效路径,也是我们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绿化造林工程、营造宜居宜游环境、实现“三个”翻番、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农产品安全大市和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加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周密谋划、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成功申报、顺利获批、加快推进。

会议强调,黑河大林带、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生态项目建设的战略方向、重要支撑和发力重点。要科学谋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扎实做好布点、连线、扩面工作,争取一年谋划、两年见效、五年建成,使黑河流域湿地资源、张掖走廊生态屏障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优势不断扩大,生态经济快速发展。要按照“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建设、工程化推进、社会化参与”的思路,把已有的工作部署与国家宏观政策、现实发展需要紧密衔接起来,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多维的视角,积极谋划、论证、争取、建设相关配套项目。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市场潜力,明确张掖走廊生态功能区布局,科学划定黑河沿线开发管制界限,综合调控各类空间开发需求,引导、约束和规范各类开发行为。要积极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创造生态产品、增加生态财富、提升生态价值的途径和方法,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民间投资建设黑河大林带、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目标。

会议确定:

一、迅速启动项目规划论证工作。一是黑河大林带项目由市林业局牵头,市国土局、市水务局等部门配合;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由市国土局牵头,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部门配合,于8月底制定项目规划建设方案,提请市政府专题研究。二是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及早统筹项目立项、报批等相关工作,尽快编制项目申报指南,为相关部门编制规划、谋划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各项目牵头部门负责,选择资质条件高、能力实力强、行业内影响力大的规划设计单位,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三是由市财政局负责,从项目前期费中先行拨付资金100万元,用于编制项目规划。四是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围绕黑河大林带和张掖走廊生态带项目建设,结合规划编制内容,抓紧研究、同步制定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办法。

二、突出关键要素编制项目规划。一是突出生态系统的理念。要统筹考虑生态建设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注重资源引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治则治、宜荒则荒,造封固结合、乔灌草搭配,科学编制造林绿化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积极推进黑河沿线、张掖走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二是突出生态与产业的结合。要树立共赢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生态保护理念支持经济发展,用经济发展成果保障生态建设。三是突出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要牢固树立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矢志不渝地保护好现有生态资源,顺应自然而不过分改变自然,更加突出国有未利用土地和荒地治理,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提升闲置土地利用率和升值空间。四是突出水资源的涵养和有效利用。按照“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涵养地下水、节约使用水”的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地表水源建设,努力涵养地下水,促进地下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永续利用。

三、明确项目规划的编制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编制项目规划,年度建设项目要具体可行,长远项目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划、设计、建设要实现无缝对接,努力做到项目规划合理、设计科学规范、环节有效衔接、进度均衡掌控、工程实施顺畅。二是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要瞄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取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参与项目开发建设,全力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和省上规划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项目。三是统分结合,有效整合。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组织实施好黑河城区段治理、“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土地开发复垦、湿地保护建设、沙化封禁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四是综合利用,统筹推进。要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等已经获批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和各类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着力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效率,避免因规划衔接不到位而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发生。

四、加快推进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是由市国土局、市水务局负责,梳理分析项目区内水域、湿地、景观带等建设占用土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用地类别性质,提出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意见。二是由市国土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负责,认真分析、严格核算,抓紧研究提出项目区内建设用地的权属及未来开发利用的具体意见。三是由市水务局、市水投公司负责,按照项目资金使用成本最小化和建设质量、建设进度有保证的要求,合理确定二、三期项目的融资模式。四是由市审计局负责,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对实施项目进行造价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项目决算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和造价。

五、加快实施弱水花海景区项目。一是由市山水文旅公司负责,按照国家4A级标准,抓紧完善景区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严格执行,确保景区建设规范有序,景观带建设富有特色。抓紧实施温室花谷和房车营地两大支撑性项目,努力满足游客冬季旅游观景需求,不断延伸景区游览服务链条;统筹兼顾企业运营收益、景区长远发展和社会综合效益,尽可能减少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立足于拓展景区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抓紧确定景区运营模式,实现景区良性运营、持续发展。二是由黑河水电公司负责,积极与市环保局等部门沟通对接,科学编制三水厂水源地保护规划,在水源地保护区与弱水花海景区之间设立物理和生物双重隔离带,全面落实生物防护措施,确保明年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内地表绿化任务,实现地表植被景观、隔离带和区域环境有机协调。

出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