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关于2016年张掖市银行业信贷增长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12-31 15:21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办发〔2016〕10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制定的《2016年张掖市银行业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20日

2016年张掖市银行业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2016年4月17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全市经济金融融合发展,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特制订2016年张掖市银行业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扭住“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重大项目和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服务地方、服务小微、扶贫扶弱等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积极向上争取授信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发挥好金融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预期目标

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确定的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的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2016年力争全市信贷增速达到23.5%以上、各项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总体来看,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下行压力,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机遇叠加的总体态势没有根本改变,长期趋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将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势头。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进一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二)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落实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坚持区别对待,创新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推动落实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各项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完善金融支持措施和配套服务,积极支持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大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2.认真落实房地产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居民家庭首套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贷款需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关注运用PSL资金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房地产去库存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推动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

(三)增强信贷支农服务能力,推动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提升

3.继续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量体裁衣式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互保、联保、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扩大农村贷款有效担保范围,试点开展“两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邮政储蓄银行要立足服务农村和社区的零售银行定位,加快邮储资金回流农村进度,进一步提高“三农”贷款占比。农发行要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继续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打破传统信贷投放桎梏,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大力推进“三农”信贷业务。甘肃银行、兰州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活、创新强的特点,大力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着力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题。

4.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信贷投放力度。要把大力促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全市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主要努力方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选择支持一批重点产业、企业、产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和额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切实降低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成本,满足农业生产周期实际需求和农业现代化经营资金额度需求,通过配套措施支撑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生产和产业链的延伸,扩大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

5.加大优势主导农业产业金融支持力度。围绕实施“四个百万”工程,做好种子、高原夏菜、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的信贷安排和额度规划。要加大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加强玉米制种业规范化建设。要加大出口蔬菜基地和蔬菜标准园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扩大优势蔬菜种植面积。要重点加大全国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示范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支持现代畜牧全产业链发展和牛羊产业大县建设。

6.加大区域特色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强化玉米制种基地龙头地位,大力支持积极发展鲜食葡萄、时令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支持山丹、民乐在壮大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现代草畜产业,力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大的突破。

7.加大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依托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创新信贷产品、树立信贷品牌,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的原则,简化审贷流程,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额度,确保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购置农机具、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从事农田整理、农田水利、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等农业生产用途,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8.全面推进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双业贷款”业务。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业是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极大。要贯彻落实好“双业贷款”政策,解决好农民和专业合作社贷款贵、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为推动全市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9.支持实施“东进西出”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立足现有市场基础,支持在内地重点城市和南北两大高原设立一批特色农产品展示和直销窗口,加大营销力度,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占有率。支持张掖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人才“向西走出去”,依托霍尔果斯口岸,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直接贸易,建立营销网络,扩大鲜食蔬菜、水果等出口份额,为张掖农业走出国门开展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

10.大力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三农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持政策,切实加大全市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一是重点支持建设临泽红山湾、山丹白石崖、民乐山城河等水库等一批抗旱引提调水工程,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二是重点支持黑河城区段河道治理、黑河东西河间人工湖工程建设等河道治理及山洪沟道小流域治理,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三是重点支持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以色列政府贷款农田水利设施等高效节水工程。四是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解决7个贫困村8800多人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信贷资金保障。

(四)强化信贷政策引导,推动工业经济扩量增效

11.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信贷扶持力度。大力支持沅博农牧、善之荣食用菌、祁连葡萄酒业、华瑞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加快甘州黑河农牧奶制品加工、临泽动力源红枣综合加工、瑞丰农牧小杂粮和高台金昱食品加工、民乐天脉神农中药材精深加工、山丹九粮生物科技花青素及淀粉食品加工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支持建设升华农生物有机肥、华能彩印包装等项目,带动发展精细饲草饲料、生物有机肥、连锁营销等关联产业,引导发展农作物秸秆、尾菜、畜禽下料等废料处理加工业。

12.加大新能源产业发展信贷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高台盐池滩、甘州平山湖和临泽北滩等风电建设,为做好张掖火电二期、山丹低热值煤发电、大孤山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填谷电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重视电能就地转化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加大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窑泉锰铁矿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等高载能项目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协调推动重点企业实施直供电交易。

13.加大新材料产业发展信贷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甘肃瑞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临泽500万吨凹凸棒加工、30万吨活性微粉及铬基合金铸钢件、真空碳还原金属铬等化工新材料和冶金新材料项目。结合化解房地产库存,引导建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业与信息化、节能环保等融合发展。

14.加大园区建设信贷扶持力度。深入研究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寻找金融服务着力点,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倾斜力度,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配套完善道路、电力供应、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向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注入信贷资金,推动园区产业绿色化、清洁化、信息化,提升综合承载功能。

15.支持宜居宜游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大景区建设信贷服务,支持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马蹄寺等重点景区的升级,开发建设汉明长城文化游览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和新的景区景点,提升景区建设整体水平。二是提升旅游链条金融服务,积极对接黑水国遗址、文殊寺石窟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障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配套完善市县“三馆”“乡村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金需求。向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注入信贷资金,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多点金融支撑。三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发展餐饮娱乐、装饰装修、租赁直销等生活性服务业,养老保健、家政家教、社区物业等家庭服务业,金融投资、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16.加大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大力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先进装备改造传统工艺,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化。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挂牌上市和股权交易、发行企业债、私募债、集合债等模式融资。支持企业以股份制、民营化为主要方式推进改革,配合完成“僵尸”企业“僵尸”工艺“僵尸”生产线处置。

17.继续加大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加强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工作协调,加大对重大工程建设的信贷和融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以“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等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要加强与政策性金融、债券、保险等机构的协调配合,重点做好张掖750千伏、甘州330千伏送变电工程、高台、民乐33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和新建扩建6座11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的金融对接工作。

(五)立足“双创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18.积极支持“双创示范”城市建设。继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量身打造一批见效快、可复制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一是推广运行张掖版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融资服务体系,发挥“双创贷”、“助创贷”、“创业保”等信贷主力产品作用,助力初创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二是加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推进力度,建立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为小额贷款人提供信用增级,实现“无抵押、无担保”融资。三是积极创新外汇金融产品,综合运用出口信用贷款、保理、票据贴现、押汇贷款等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走出去”用汇需求。

19.推进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高度重视全市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扶持,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区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小微企业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推出有特色有实效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要不断改进小微企业业务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在严守风险底线,抓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适度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要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制度,提升银行员工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20.推动直接融资改善小微企业区域融资环境。加强直接融资政策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全国银行间市场融资。做好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提供策划、承销等服务,利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孵化基地”,扩大全市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面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

21.全面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程。各金融机构要成立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2016年工作计划,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发挥好各类金融扶贫优惠政策的作用。完善金融扶贫组织体系,将网点布局、信贷资源、服务设施等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支持和引导银行资本、民间资本到贫困地区投资。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利用扶贫信贷资金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用“围绕龙头、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的思路搞好基地建设,使贫困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受益。继续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研发新型涉农信贷产品,扩大创新产品覆盖面,完善创新产品运作机制,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民贸民品贷款、贴息贷款实施力度,使更多的群众享受金融服务。

22.继续做好创业就业信贷服务工作。结合实际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贷管理制度,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支持创业促就业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加大对农村妇女、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做好创业、就业贷款发放工作。根据大学生“村官”创业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认真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政策,加大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信贷支持。

(七)加强政银企沟通合作,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各金融机构的指导、协调与服务,采取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贷款营销洽谈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搭建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地方、行业支持性政策作用,在财政贴息、担保基金、项目推介、登记抵押评估等环节上对信贷投放铺设绿色通道,打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人民银行继续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及时准确传导国家信贷政策意图,引导信贷投向,加大对关键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全市发展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挖掘扩大信贷投放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