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1-13 15:52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发〔2015〕7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2015年5月14日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4日

张掖市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

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抢抓 “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东西畅通、南北贯通,陆空联运、功能配套,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的骨干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将张掖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和立体交通枢纽,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起到2020年,利用6年时间,举全市之力,推进落实“6873”交通突破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加大公路、铁路、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区域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境内连接内蒙、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通,张掖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正式通车,公路、铁路、高铁、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国家确定的179个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截止201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138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公里,二级以上公路783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0147公里,公路密度27公里/百平方公里,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高速公路联通,民乐县、肃南县二级公路联通,所有乡镇和81%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9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62公里;张掖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系列机型起降,目前开通兰州、西安等航线,旅客吞吐量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5.56万人次。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互联互通的要求相比,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等级较低,结构不合理,覆盖范围小,公路、铁路、航空匹配的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低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6873”交通突破行动战略部署,按照“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的总体要求,立足张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南北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和西北地区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创新交通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省际主要出口公路、旅游交通网络和高速铁路建设,培育壮大航空市场,努力形成公铁航衔接顺畅、优势互补的集成化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建设目标

从2015年起,利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428亿元(公路建设285亿元,铁路建设140亿元,民航建设3亿元)。建设公路5551公里,铁路141公里,实施张掖机场扩建工程,实现全市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三大突破:

——公路畅通突破目标。全市建成“四横九纵十三联”的公路网主骨架,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省际出口畅通,中心城市和4A级旅游景区、重点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部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全市公路主干框架实现结构最优化,功能大提升,张掖居中四向、辐射周边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铁路连通突破目标。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建成通车,争取张掖—阿右旗—乌海普通铁路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建设,使张掖成为河西走廊连接两条高铁线路的中心城市和南接青海、北通内蒙的次区域铁路枢纽,推动张掖与周边城市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形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运输通道、现代物流运输通道、文化传承旅游运输通道。

——航路广通突破目标。实施张掖机场扩建工程,在现有航线基础上,向北至北京,向东南至上海、广州,向西南至成都,向西至乌鲁木齐等重点旅游、商贸城市开通航线,打造河西地区精品支线机场, 争取建成两个以上通用航空机场。

(三)主要任务

1.公路畅通建设任务。到2020年,建设公路里程55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2公里,普通国省道1129公里(普通国道410公里,普通省道719公里);农村公路3160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 1182公里、异地搬迁及国有农林场道路520公里,路网改造工程1458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00公里;建成15个乡镇客运站、530个行政村停靠点。

——高速公路。加快实施G0611张汶高速张掖至扁都口段建设;积极推进S18张掖至肃南省级高速公路建设和S05张掖绕城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做好S55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皇城段建设。

——普通国省道。重点推进G312、G227、G213等瓶颈路、断头路建设;积极实施S301九条岭经山丹马场至甘州大满、S236东乐至马蹄寺、S237平山湖至甘州、S315景泰—山丹公路老军至尖山段等调整新增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加快推进S590山丹至马场二场、S591民乐至民联、S592高台至火车站、S593元山子至明花等通乡连镇普通国省道建设,同步实施危桥、涵洞、安全防护改造,不断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

——农村公路。扎实开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到2017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路网改造、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改造提升现有县乡公路,优先解决通往贫困片区的县乡道路和贫困村内的村社道路建设,加快交通扶贫步伐。发展农村客运,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服务,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边远乡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

——省际主要出口路。依托“县县通高速公路”和“乡镇通国省道”工程,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出口公路建设,着力打通甘青、甘蒙省际公路运输大通道,到2020年,新增省际重要出口4个。

2.铁路连通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建成高速铁路141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403公里,除肃南县外,其他县区全部通普通铁路和高铁。积极推动张掖—阿右旗—乌海铁路建设,打通张掖通往内蒙古的北部通道。

3.航路广通建设任务。实施张掖机场扩建工程,增加停机坪至6-10个,新建飞机停机机库及机场大型特种车车库,扩建机场T2候机楼,提升安全服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培育航空市场,逐步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乌鲁木齐等地的航线,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旅游,建成肃南县喇嘛坪通用机场、张掖丹霞地质公园观光机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便捷和多层次的航空服务。

4.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任务。以张掖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新建张掖客运中心站、张掖综合客运枢纽站、张掖汽车北站、滨河新区公交枢纽站、高台、山丹客运站和丹霞景区客运站,规范提升城市出租、汽车租赁、旅游专线(包车)、城乡公共交通客运服务,形成配套完善的客运站场和运力服务体系,实现航空客运、高铁客运、快速班线客运、公交出租客运、旅游专线客运之间的无缝隙衔接和零距离换乘。

5.现代交通物流设施建设任务。结合骨干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建设、兰新铁路改造和张掖机场扩建,统筹规划物流布局,加快建设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张掖铁路物流中心(基地)、张掖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张掖国际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具有集散、配载功能的枢纽型物流园区;实施“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农村物流等示范工程,改善运输结构,提升组织形式,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集散基地。

三、近期项目建设计划

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扎实推进今明两年“6873”交通突破行动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确保“6873”交通突破行动开好头、起好步。

(一)高速公路。G0611张汶国家高速张掖至扁都口段、省级高速S18张掖至肃南建设项目2015年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开工建设。配合完成S55北山至仙米寺高速公路皇城段建设任务。

(二)普通国省道。G227甘州至山丹东乐段一期工程(六东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完成G312永昌至山丹段恢复及山丹、甘州、临泽城区过境段建设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完成G213肃南至祁连段前期工作。开工建设S237平山湖至甘州区段(甘平一级公路)、S590山丹—马场二场公路、S236东乐—马蹄寺公路六坝至新天段、S301九条岭—瓜州公路九条岭至皇城段、马场三场至民乐段;完成S591民乐至民联公路、S301九条岭—瓜州公路皇城至破城子段、马场四场至三场段、民乐至新天镇段、南古镇至大满镇段、板桥镇至高台合黎镇段、高台县城至罗城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列入省上计划开工建设。

(三)农村公路。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135项880公里,至2016年底,建制村通畅率达95%,其中山丹县2015年、肃南县2016年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治理隐患路段600公里。加快实施乡村道路连通工程,支持建设经济干线路、产业发展路和重点旅游景区道路。

(四)铁路建设。积极配合兰州铁路局加快兰州—张掖铁路三四线建设,争取2015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四、预期目标

通过6年努力,实现我市交通运输从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跨越,“四横九纵十三联”的公路网主骨架和H型铁路大动脉全面建成,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陆地、空中交通走廊实现贯通,公路、铁路、航空运输配套衔接,立体化、开放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效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国家和全省战略,支撑对外开放,助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宜居宜游的作用更加显著;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大力推进,改善民生、扶贫攻坚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交通发展成果造福更多人民群众。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张掖市“6873”交通突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交通突破行动中政策措施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的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全市交通突破行动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6873”交通突破行动任务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和考核考评等工作。同时设公路和铁路民航建设两个指挥部,公路建设指挥部设在市交通运输局,铁路、民航建设指挥部设在市发改委,分别负责全市公路和铁路、民航建设。严格目标考核,市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签订“6873”交通突破行动目标责任书,每年对相关部门和各县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综合评价,确保按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和“一盘棋”意识,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心协力推进全市交通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国省干线公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收费公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农村公路“国省为主、市县补助”的投资方式,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新型交通投资模式。认真编制实施“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争取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上规划盘子,得到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市县财政要通过预算安排、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加大对交通项目的支持。成立交通投资公司,利用国家补助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优良路产路权作为融资资本,盘活融资能力,吸引有实力的国有、民营企业实施战略合作。设立交通发展基金,大力推行建设—经营—转让+设计—采购—施工(BOT+EPC)、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方式,为扩大交通投资规模搭建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枢纽、物流园区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需要。

(三)强化责任落实。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市发改委牵头协调铁路、机场建设和国省道项目的立项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协调县区政府开展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业主由市政府委托或以特许经营的方式确定;各县区政府负责辖区内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前置性手续办理及项目实施期间维稳等工作,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全面实行部门负责制,定人定责,限时办结。凡属于国家和省上审批的项目,由相关部门、单位和县区确定专人到国家和省上对口部委进行跟踪衔接,直至完成审批;属于市级审批的项目,各相关部门、单位要紧密配合、简化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加快项目审批进度。市、县(区)政府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每年安排一定的前期工作经费,滚动使用,推动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四)强化建设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建设制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强系统超前规划和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交(竣)工验收工作。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控制有效、覆盖全面的质量监督机制。依照政企分开、监督执行分离的原则组建项目法人,积极推行“代建制”和“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建设管理模式。完善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失信企业惩戒力度,规范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和相关环保要求,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绿色交通走廊。

(五)强化廉政建设。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项目建设全程廉政建设,深入分析排查项目廉政风险点,制定和完善各项防范措施,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切实做到项目施工和廉政建设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深入开展建设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招投标、企业借用资质围标串标、工程建设项目层层转包分包等问题。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和跟踪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产生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优质、高效、安全、廉洁的精品工程。

附件:

1.张掖市交通突破行动建设规模汇总表(略)

2.张掖市交通突破行动规划建设项目表(略)

3.张掖市交通突破行动2015-2016年公路建设项目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