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15〕10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5年度工作方案》已经2015年5月8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21日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5年度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按时完成2015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根据《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优美水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生态保障为目标,以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以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涉水生产与消费方式为主线,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水资源开发活动,修复水生态环境,形成包括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为支撑的水生态文明,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将张掖建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一)自然文明目标:河湖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湖泊湿地面积提高到650km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80%以上,城乡水景观靓丽和亲水指数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和栖息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保持19%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24.8%。
(二)用水文明目标:城乡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7%,用水总量控制在23亿m3,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3%,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2%,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91%,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617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58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7,点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COD排放量降低到3.34万t/a,氨氮排放量降低到0.157万t/a,城乡防洪减灾能力适应发展要求。
(三)管理文明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建立,用水计量率提高到8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率提高52%,取水许可实施率达到98%,水资源管理占党政实绩考核比率提高到4%,水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四)意识文明目标: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确立,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的认知度提高到76%,责任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水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提高到70%,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等。
三、年度工作任务
(一)防洪抗旱体系建设
1.加快建设防洪减灾工程。一是对重点城镇和重点景区河段进行整治,提高城镇河段的防洪标准,对黑河、梨园河、酥油口河、大都麻河、大磁窑河、小东沟河、马营河、洪水河、摆浪河河道等9条重点河流进行治理;二是对危害严重的直河、寺沟河、扑踏河、冰沟、平易河等5条山洪沟道进行治理,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依托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以色列贷款、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5万亩。二是大力开展城市节水创建示范工程,加大企业节水技改,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改造。创建20处节水校园、节水机关、节水社区、节水企业。
(二)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调配区域水资源,统筹使用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探索多水源多用户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调配措施。同时,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种植结构,缓解水资源压力。一是规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47处,全面解决剩余7.46万农村人口和1.32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市全部农村人口供水水质、水量和用水方便程度达到国家标准。二是加快建设红山湾、石灰窑、白石崖、东沟、西沟、大口子河水库等6处水源工程。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落实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各项环保制度。加快滨河新区水厂建设,严防水源地保护区内原有项目违规排放污染物。严格落实供水企业自检、卫生和环保部门监测等水质监测制度。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避免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快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一级保护区防护和二级保护区警示标志的设立工作。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加快农村面(点)源污染防治。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区)级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三)城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1.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彰显“湿地之城”特色。推广节水农业和湿地合理利用技术,使湿地保护与生态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综合效益,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特种水产品养殖和湿地农业新品种种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管理秩序。
2.注重城市水系连通建设。以水资源调配和发展亲水工程为连通目标,连通构成城市水系,为城市水源提供保障,提高流域泄洪和水资源调配能力,并发挥改善环境的作用。完成甘州区城市水系、临泽大沙河、高台县大湖湾、山丹县祁家店、民乐县洪水河及城北新区水系疏浚工程等涉水项目后续配套工程,形成“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观。
3.全力做好水环境治理。一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坚持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规定指标以内。加强河流环境整治,各河流水质达到相应功能类别标准;二是城市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6县区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确保城市汇水区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回用率,促进水环境的恢复。
(四)水文化体系建设
1.树立水文化意识理念。将文化视为水生态系统有机整体的组成要素,将文化元素融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用张掖独特的当地文化概念来阐述水生态修复后的景观之美。适度恢复历史水生态系统。以水文化的传承发展,彰显水景观与人居环境;以技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促进区域水文化的创新,以中心城区为重点,重点推进扩建黑河、大沙河等亲水区域,建设亲水设施,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亲水便利,使其认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充分体现城市品位。
2.加大水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弘扬水文化。出版一本水文化画册、制作一部专题片、编写一本水文化读物,举办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文体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扩大水文化的影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凸显城市文化个性、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城市竞争力,打造“宜居宜游金张掖”品牌。
3.积极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按照国家和甘肃省的相关技术要求,以黑河、梨园河治理景观、大湖湾水库景区等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水利风景区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做好黑河草滩庄、大沙河、隆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二坝湖国家级4A水利风景区申报工作。
(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1.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用水单位全面实行计划用水管理,非取水许可用水单位逐步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二是制定县区年度用水计划,逐级分解落实用水总量指标;三是积极推进取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末级渠系量测水设施,推广安装机井智能化计量系统;四是全面核查取水许可情况,严格取水许可管理,修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
2.加快水利综合改革步伐。全面开展水权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明晰水权,实行用水差别水价、累进加价制度。出台全市水权水价改革实施意见,抓好高台、民乐两县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开征地下水水费,加快实施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调整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价格。加快水管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四、责任分工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通力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全面完成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年度各项任务。分工如下: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县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指标要求,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达到试点市建设五大体系的指标要求。
市委组织部:负责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相关部门)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市创建指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做好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与策划。
市委编办:负责水管体制改革机构设置,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体制保障。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促各成员单位及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
市水务局:承担市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试点方案相关涉水工作任务,负责水资源管理和水权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工作,完成调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城市水系连通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用水计量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率、取水许可实施率等指标。
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务局对《工作方案》的实施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协调落实《工作方案》中的建设项目和水权水价综合改革事宜。
市财政局:制定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的财政政策,筹措创建资金,做好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工作。
市工信委:负责组织指导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企业节水技改,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装备,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完成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指标。
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完成水环境质量达标、再生水利用率、工业废水强度排放、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协调污水处理、饮用水源等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组织协调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完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供水保证率等指标。
市林业局:负责防风固沙、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和保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完成森林覆盖率预期指标。
市湿地局:负责黑河湿地保护管理,推进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湿地保护建设及湖泊湿地面积的预期指标。
市文广新局:负责指导开展水生态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的文化氛围,并注重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在水生态文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
市旅游局:负责指导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对全市经济、社会及水生态指标的统计分析,为创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市教育局:结合“节水、节粮、节电”教育,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并负责节水学校创建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
(二)严格实行责任考核。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逐项分解下达到各有关部门,落实到部门负责人,确保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县区和财政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经济调控措施,拓宽筹资渠道,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河道整治、节水设备(产品)生产、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逐步形成灵活的投融资机制。
(四)深入开展舆论宣传。要坚持专业队伍、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相结合,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社区专栏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意识,确保创建工作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附件: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5年度工作任务分配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