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25-01-14 17:36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发〔2015〕5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为全面提高全市农田林网质量、提升生态防护效能,切实构筑农牧业生产安全屏障,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深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林北发〔2014〕171号)、《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林造发〔2014〕194号)精神,现就加快全市农田林网更新改造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总体要求

我市农田林网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多年来的保护建设,面积达到44.9万亩,覆盖保护农田150万亩,基本形成了绿洲外缘基干林带、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和干支线各级绿色通道为主的农田林网体系,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田林网营建时间较早,近年来已相继进入成熟、过熟期,加之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条件等因素所限,林网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病虫威胁加剧,致使现有林网缺株断行、缺行断带严重,林木损失较大,防护效能衰退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进行更新改造。

(一)总体思路

依托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森林抚育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按照“树种优、结构新、效能高、抗性强”的要求,以建设生态经济复合型农田林网体系为目标,以林相残次区更新改造和新建标准化农田林网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方式,注重规划指导,加强政策保障,突出科技支撑,健全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切实构筑绿洲生态安全屏障,为进一步保持和扩大全市生态建设比较优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布局,效益兼顾,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新植新建与更新改造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协调推进,绿洲内部农田林网与绿洲边缘基支干林带结合;坚持谁栽谁有,明确权属,适龄采伐,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坚持科技支撑,严格标准,有序推进,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结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结合。

(三)目标任务

按照渠路林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自2015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紧密结合新农村“四化”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更新改造农田林网10万亩,力争全市75%的田间道路、85%的渠系实现林网化,林网完整率达到90%以上,农田林网体系结构更加合理,整体质量和生态防护效能全面提升。

(四)更新改造重点

根据全市农田林网现状和今后发展需要,优先更新改造重点路段、主要景区枯死濒死、林相残败的重度、中度退化林带;优先更新改造农田内部成、过熟期以及缺株断行、缺行断带、效益不高的防护林带;优先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相关项目所涉及的标准化农田林网。

二、严格农田林网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五)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合理确定改造重点:第一类为重度退化。防护功能严重下降,枯死木、濒死木比例占单位面积株数40%以上;第二类为中度退化。防护功能明显下降,枯死木、濒死木比例占单位面积株数10—40%;第三类为轻度退化。防护功能出现下降,枯死木、濒死木比例占单位面积株数10%(含)以下。根据调查评价结果,认真编制实施方案和年度作业设计,明确更替改造、择伐改造、渐次改造等模式和树种配置、结构调整、技术要点及保障措施,特别是对渠路田间林网,注重采取隔带、隔株、半带及带内整行等方式更新造林,及时伐除枯死、濒死木,有序推进农田林网更新改造。

(六)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建立和完善不同立地条件农田林网新建和改造标准体系,以营造疏透结构的林带为主,主林带走向垂直于主害风西北方向、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主林带间距300 -500米、副林带间距150-300米,网格控制面积在300亩左右;林带宽度为主林带栽植树木2行以上、副林带栽植树木1行以上,主栽树种以新疆杨、白蜡、臭椿等为主,辅以樟子松、白榆、沙枣等营造混交林。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更新改造条件成熟的村社,高标准建立示范点整体加以更新改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七)切实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学习借鉴外省市经验,加大更新改造过程中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切实提升农田林网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倡就地育苗、就地造林,大力培育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注重河北杨、银白杨、白蜡、臭椿等抗天牛树种和免疫树种繁育,多林种配置,多树种混交,改变农田林网树种单一的现状,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建立健全苗木繁育供应体系,做好调运全过程跟踪检疫检验,所用苗木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二级苗以上标准,切实为农田林网更新改造提供结构合理、品种对路、质量优良、规格齐全的良种壮苗。

三、加强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政策保障

(八)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深化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中央财政补贴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加快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农田林网建设;整合利用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积极申请利用林业贴息贷款、林木良种补贴等,加大农田林网更新改造扶持力度。各县区要将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整合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相关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对在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镇、部门、企业、村社予以奖补。

(九)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发改、财政、国土、农业开发办、水利、农业、交通等部门,在审批相关土地开发、农田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时,须征求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意见;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新开土地等项目在规划设计时,结合项目实际,将农田林网作为项目重要建设内容,进行规划设计。项目验收要有林业部门参与,对于未按规定要求完成林网配套建设的不予验收。各县区要妥善解决农田林网树木胁地矛盾,依托育林基金、造林保证金、森林植被恢复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其它项目资金,结合实际对胁损面积探索建立补偿机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逐步建立“造采挂钩”制度,对农田林网更新改造采伐树木征收的育林基金实行“先征后返”,农田林网新建或更新树木达到工艺成熟龄,根据业主申请,优先安排采伐指标,以此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积极性。

(十)强化更新改造全程监管。在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实施过程中,各县区要强化监管责任,明确利益主体,落实更新改造任务。特别是乡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在更新采伐中,严格执行“先栽后伐、伐一栽二”的规定,按照设计的采伐方式、对象、强度、株数、蓄积量进行采伐,坚决防止树木采伐后不及时更新造林的行为;坚决防止借机对不该更新改造的农田林网提前更新改造,行取材之实,或者套取造林资金,毁林造林等现象发生。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结合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及林权证发放,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标准化农田林网建设。要将农田林网灌溉纳入配水计划,适度降低水价;对于利用冬闲水、灌溉余水浇灌农田林网的免收水费,用电按农业排灌用电收费。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杨树蛀干天牛、食叶害虫防治方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减少病虫危害。各级林业执法部门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违法活动,特别是对破坏农田林网的不法行为,要速查速办,严厉打击,切实巩固农田林网建设成果。

四、全面落实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作责任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切实保障全市农牧业生产安全,是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列为重点工作,健全制度规范,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好实际问题。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林业、发改、财政、国土、水务、农业、交通、环保、科技等部门为成员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具体协调解决农田林网更新改造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认真部署,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农田林网体系建设。

(十二)落实责任主体。各县区主要领导是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好更新改造各项工作任务。要实行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目标管理责任制,市上每年对各县区农田林网更新改造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目标责任书内容进行考核加分。要进一步明确防护林所有者、经营者和管护者等主体的各项责任,建立健全造林绿化、抚育管护、更新改造的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检查验收和相关考核办法,严格奖惩。

(十三)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田林网在保障农牧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和幸福美好金张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农田林网建设,提高全社会参与共建意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建农田林网体系的强大合力。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