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01-10 15:35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办发〔2015〕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张掖市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月12日   

张掖市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步伐,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和科学合理利用,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2015—2017年)的通知》(甘政办发〔2014〕16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和甘肃省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甘肃省灌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推广规划(2015—2017年)》要求,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水权划分、节水量、土地集中流转、农业产业布局、农田节水措施、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立、水价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相结合,以科技为先导,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坚持工程、农艺、管理节水并举,科学合理确定不同区域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重点推广膜下滴灌和垄膜沟灌两大技术,实现节水增粮、节水增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考虑区域与流域水土资源条件、灌溉区农业产业布局,实现现有骨干水利工程与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对接,节水增效与扶贫攻坚的统一,以县区为单位科学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明确分年度发展目标,坚持统筹规划,适当集中连片,注重规模发展,确保整体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高效节水灌溉分区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在基础条件好、土地流转规模大、节水潜力大、群众积极性高、节水效益显著的地区,在严重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在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效作物、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农业区,优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三是规模适中、适当超前。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模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气候、经济条件、作物种植、灌溉理念、对先进技术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依据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确定发展规模,并要着眼长远、适度超前。

四是高效利用、科学发展。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加强作物在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建立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促进高效节水灌区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重视政策制度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保障高效节水灌溉事业良性发展。

六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水权、水价和水市场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财政补助等政策措施,促进传统灌溉向高效节水灌溉转变。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结合本地实际,在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需求分析、节水潜力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保障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从灌溉发展规模与水平、效率与效益、改革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确定张掖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项目(2015-2017年)的具体目标如下:

1.张掖市高效节水灌溉膜下滴灌面积增加23.2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增加17.3万亩;

2.三年累计推广垄膜沟灌495万亩;

3.通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张掖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33提高到0.65;

4.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32.78万吨;

5.张掖市灌溉体系完善程度达到70%;

6.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建设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70%以上。

(二)分期任务

根据张掖市各县区农业发展的不同情况,按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条件成熟程度,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3个阶段进行。

2015年,发展膜下滴灌7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4万亩),推广垄膜沟灌182万亩;

2016年,发展膜下滴灌7.7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5.3万亩),推广垄膜沟灌165万亩;

2017年,发展膜下滴灌8.5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8万亩),推广垄膜沟灌148万亩。

三、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一)总体布局

根据张掖市近年来已实施的高效节水的实际情况和节水工程类型的各自特点,同时兼顾与已安排的节水灌溉项目不发生重复的要求,本次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项目的总体布局如下:

——甘州区:新增膜下滴灌6.5万亩(2015年2万亩,2016年2万亩,2017年2.5万亩);推广垄膜沟灌131万亩(2015年48万亩,2016年43万亩,2017年40万亩)。

——临泽县:新增膜下滴灌3万亩(2015年1万亩,2016年1万亩,2017年1万亩);推广垄膜沟灌71万亩(2015年26万亩,2016年24万亩,2017年21万亩)。

——高台县:新增膜下滴灌4万亩(2015年1万亩,2016年1.5万亩,2017年1.5万亩);推广垄膜沟灌74万亩(2015年28万亩,2016年25万亩,2017年21万亩)。

——山丹县:新增膜下滴灌6万亩(2015年2万亩,2016年2万亩,2017年2万亩);推广垄膜沟灌82万亩(2015年30万亩,2016年27万亩,2017年25万亩)。

——民乐县:新增膜下滴灌3.7万亩(2015年1万亩,2016年1.2万亩,2017年1.5万亩);推广垄膜沟灌110万亩(2015年40万亩,2016年37万亩,2017年33万亩)。

——肃南县:推广垄膜沟灌27万亩(2015年10万亩,2016年9万亩,2017年8万亩)。

(二)分区发展重点

按照张掖市的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状况、农业产业布局、作物种类、水资源条件等因素,根据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与需求,结合规划主要目标与任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各个县区及农场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主要发展模式。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水土、光热资源分布特点,已形成了走廊平原灌区和沿山灌区并存、自流灌区和纯井灌区配套、内陆中小河流互为补充的灌溉模式。为此,要因地制宜地确定以下不同区域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平川自流灌区——光热、水土资源相对丰富,但降雨时空不均。要突出保水、蓄水,节水灌溉技术,重点采取基本农田整治、渠道工程建设、地膜覆盖、垄作沟灌等技术措施,重点推广膜下滴灌、管灌、膜上灌、垄膜沟灌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沿山冷凉灌区——气候寒冷,降雨量少,要突出保墒和培肥,重点采取基本农田整治、渠道工程建设、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重点推广麦类机械滴灌、管灌、喷灌、垄膜沟灌、马铃薯垄膜沟灌和保护性耕作等节水技术。以小型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高效节水灌溉的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确保项目计划的实施,成立张掖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层层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项目建设以及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规划组织实施中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措施的制定,督促检查项目的质量和建设进度等工作。根据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重点水利项目目标责任制,把工程建设、节水措施推广等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依据;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对重点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一份规划、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专门负责的工作制度,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规划建设顺利进行。

(二)强化项目管理。市水务部门要从规划布局,勘测设计、计划安排、任务分配、质量监督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项施工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同时针对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大力宣传兴建节水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广大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顺利进行;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水利水电建设法规、规范,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及质量终身负责制,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国家、集体、地方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建立起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竞争开发、滚动发展的投入机制。一是抓住西部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机遇,坚持走以市场引导项目、项目带动产业、产业促进开发建设的路子,力争新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放重点的节水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在保证正常投入的基础上,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使用权,对国家和集体管理的农用灌溉设施、提灌站、田间配套工程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改组、拍卖、租赁和承包,以产权换资金,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兴建节水工程,增加资金来源。四是鼓励群众自筹资金,立足于自力更生、自我开发,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四)强化科技支撑。一是紧紧追踪国家水利科技发展潮流,瞄准国家高新节水技术前沿,大力推进水利科技革命,大面积引进推广国内外技术含量高、节水效益好、后续开发潜力大的节水器材和设备,引进水利新技术,大幅度提高水利科技含量。二是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形成校地共建、院地共建的格局。三是从各部门、各行业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技术指导组,分项目、分区域包干负责、驻点指导。四是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载体,围绕特色产业和节水技术,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讲授、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有重点的培训一批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全面提高项目区水利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