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2014年 > 第9期 > 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张政办发〔2014〕16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现将《张掖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18日
张掖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4年1月,张掖市被省科技厅批复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全省首个整市推进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确保张掖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秉持“立于生态,兴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把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通过科技引导、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全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工业、现代农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目标
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科学研究,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提供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工业,促进生态产业创新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健全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和发展的机制;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系建设
1.培育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各县区政府
2.落实和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创新基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产品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建成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0个,发展壮大一批民营科技企业。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各县区政府
3.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实用人才培养,采用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切实解决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崇尚科技的浓厚氛围。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专利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专利申请量年增幅达到20%以上,技术交易成交合同额年增幅达到15%以上,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各县区政府
(二)积极推进科技与生态融合发展
1.营造生态建设文化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法制教育和科普宣传,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继续办好绿洲论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为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不断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努力把张掖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体系健全、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文广新局、张掖黑河湿地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县区政府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抢抓国家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省上打造生态战略平台的历史机遇,加大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全面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推进祁连山、黑河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成立甘肃张掖生态科学研究院,开展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科研攻关、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等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生态基础理论、生态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为我市绿洲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务局、张掖黑河湿地管理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各县区政府
3.强化环境保护治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全面抓好工业污染、城市扬尘、机动车排气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解决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白色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问题,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
(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运用生态工业发展基金,在项目上优先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农业、清洁能源产业、新型加工业和循环工业发展。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
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以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张掖建成河西新能源基地重要支撑点。加快发展玉米、马铃薯、畜产品、食用菌、果蔬、酿酒原料和中药材加工业,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加快钨钼资源开发,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培育钨钼冶金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加快铁矿整合步伐,大力实施铝镁合金、锶镁合金、铬铁等重点项目,培育矿产资源加工转化产业集群,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改造提升建材化工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建材产业。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各县区政府
3.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全力支持其他省级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大力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推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区域(园区)大循环的模式,重点围绕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着力打造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4.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开发区域集聚,做大做优做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不破坏自然生态、不污染人居环境的生态工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科技孵化器建设,通过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延伸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高效节水、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转化利用、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玉米、马铃薯、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农作物秸秆处理等农机装备配套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努力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2.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围绕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高原夏菜、食用菌、优质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在规范化基地建设、标准化技术示范、节水增温、精深加工、清洁生产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农林作物良种选育、特色产业提升与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力争到2015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畜禽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3.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积极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和检测检验体系,稳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选择一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品牌认证,实施原产地保护和商标注册,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积极引进开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安全检测技术,促进农产品安全大市建设。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
4.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张掖国家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甘州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创新、聚集、示范、辐射”,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中心、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平台和循环农业示范窗口,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创业和科技服务活动。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5.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进一步打造全省循环经济七大特色之一的“张掖农业循环模式”,以种、养、加一体化开发为重点,按照“种植业生产、养殖业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工信委、市农机局、市农科院,各县区政府
6.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提高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提升为全民技能培训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健全培训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
(五)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1.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建立健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农村可燃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及炕暖气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废旧农膜资源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示范”等省级民生科技计划项目,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2.完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路网框架,加快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供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小水电、小风电、太阳能、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建设乡镇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具有张掖特色的“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新农村建设进程,整体提升全市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牵头单位:市委农办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四、实施步骤
部署阶段(2014年):成立张掖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安排部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为可持续实验区建设打好组织管理基础。
落实阶段(2015年):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治理工作,积极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验收阶段(2016年):开展自查评估,对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接受省上的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协调。成立张掖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提出加强和推进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各牵头单位负责年度计划衔接制定和分解,负责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和各类数据的统计报送。各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各县区要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落实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形成政府全面负责、各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整合资源,合力共建。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县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努力形成“科技引导、项目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实验区建设,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和任务,增强其社会责任,使实验区建设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实验区建设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氛围。
(三)加强合作,示范带动。健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企业支持、公众参与”的合作共建机制,主动与省内外、国内外地区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论坛、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智力资源,加快推进实验区建设进程。发挥专家咨询指导作用,注重研究和总结实验区创新机制、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找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地方实践的结合点,指导实验区建设和发展,不断增强实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市上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各成员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围绕可持续发展重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任务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