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发〔2013〕20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奋斗目标,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32号),现就加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市生态工业、技术信息进步等关键环节上的服务效应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发展目标。到2018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
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3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重点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5000万元、3—5家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2.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达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集团3家,50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5家食。
3.培育壮大以6个工业产业园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4.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培育3家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5.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
6.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
二、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重要节点城市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集综合服务、物流配送、商品中转、集中仓储为一体的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充分发挥我市立体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民航便利的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张掖—武威—金昌—兰州—全国各地、张掖—酒泉—嘉峪关—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张掖—祁连—西宁、张掖—阿右旗—呼和浩特四大物流通道。支持现有运输、仓储、联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构筑与周边省区及全国对接的物流大通道。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实现连锁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水平。狠抓甘州、临泽、高台、民乐等物流园区建设,在农副产品、工业品、冷链物流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支持物流业第三方、第四方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企业的合作,尽快建成大物流信息平台和大物流网络。全社会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8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创建2个省级物流示范园区、3家省级物流示范企业,发展10个城镇商品配送中心,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30家以上,力争把张掖市建成全国西北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河西走廊物流中心。
(二)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快提升张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高台等5个省级工业园区和2个产业集中区的商务服务业水平,积极构建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紧密衔接、业态创新、管理先进、功能完善的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生产与流通有机融合。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垄断,以发展中介服务为重点,着力发展会计、审计等财务类服务业,律师、公证、仲裁等法律类服务业,信息、咨询、评估等咨询类服务业,代理、经纪、拍卖、担保等市场交易类服务业。突出发展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业,打造区域性会展平台,提升我市会展、节会知名度。重点培植一批运作规范、诚实守信的商务服务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设甘肃亿通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张掖绿洲现代物流园区等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专业交易市场及筛选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尽快形成一批特色明显、规模突出、交易灵活、集聚力和辐射力强的专业交易市场群,搞活大贸易,促进大流通。
(三)大力发展科技、信息、金融服务业。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光纤升级和入户工程,实现更高层次和更广层面上的“三网融合”。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各个关键环节的应用。加快公共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通信增值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突出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加快数字张掖建设,大力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产业发展。
积极扶持科技型龙头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在装备制造、新产品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深层次合作,开展信息查询、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科技服务。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力争把张掖建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工业配套服务基地。
大力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典当融资公司、保险服务公司等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支持设立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为农村经济和小微企业服务,引导和支持市内优势企业上市融资、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债券融资。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提高我市企业与金融单位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作用。
三、扶持政策
(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引导资金。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库建设,争取更多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规划和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引导扶持资金。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政府设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扶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利于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各县、区应建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列入市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予以配套扶持。
(二)鼓励主辅分离。鼓励工业企业主、副分离,剥离外包服务性企业,引进第三方服务企业,设立内部服务业专业(仓储、运输、后勤等)公司,促进工业企业由单一生产向服务业并举转型。
(三)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国家、省、市级工业园区等载体优势,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县区要发挥工业园区、基地和骨干企业比较优势,重点发展设计研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咨询等行业,建设一批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示范效应好的集聚区,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辐射带动能力。对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到园区建设生产服务业集聚区的项目予以补助支持;对积极引进国内外包括非政府投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创业投资机构、保险公司等所有的功能型、领先型、潜力型金融机构落户张掖聚集区予以奖励补助;全国500强以上企业在我市新设立的地区性总部项目给予补贴;对推进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在园区建设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用地,享受“飞地”等一切优惠政策,优先安排。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工作力度。为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市上成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政府金融办等单位组成。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指导、认定等工作,协调解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制度、运行监测机制和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态。市工信委同时增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科,开展具体业务工作。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县区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形成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健全统计监测和考核奖励体系。市工信委、市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考核评价制度,对各县区、各部门进行年度考核,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奖励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县区和部门。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额及增长率、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对完成考核目标的县区和部门根据“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进行奖励。表彰奖励名单和经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市级财政统筹安排。
附件:1.张掖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略)
2.张掖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略)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