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1月4日,市长栾克军主持召开市政府第五十一次常务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会议讨论了《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
会议指出,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规划(草案)》形成后,组织召开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分别征求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老干部以及基层代表和各县区、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使《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成为深化市情认识、谋划发展方略、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会议认为,《规划(草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中央、省市委的战略决策、总体部署与张掖实际紧密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体现了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突出张掖特色,符合张掖实际。会议原则同意《规划(草案)》,责成市发改委根据会议讨论意见作进一步修改,经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
二、会议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张掖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讨论稿)》、《张掖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讨论稿)》和2011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计划。
会议指出,即将召开的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向大会提交体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反映人民群众意愿的报告,对动员全市人民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奋斗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重点,全面总结了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入查找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总体上看,三个《报告》(讨论稿)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已经基本成熟。会议要求,由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负责,对三个《报告》(讨论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做好三个报告的内容衔接工作,经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
会议强调,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年坚持为民办实事,旨在集中财力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对办实事的具体项目,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筛选论证,并在市上“两会”期间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确保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2010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
会议认为,去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争抓项目培植财源,依法征收组织财源,统筹合理安排支出,强化保障改善民生,推进改革严格监管,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财政收支均衡性、时效性和增幅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更多支持,把培植和壮大财源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制度,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思想,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
四、会议研究确定了部分资金安排计划。同时,要求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大额资金财政调研论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的管理制度,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在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的急需之处,确保运转协调、合规高效的资金使用原则得到贯彻执行。切实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非生产性支出保持零增长,对无计划购车、超规定标准的接待坚决杜绝,努力构建符合张掖实际的公共财政体系,在“阳光财政”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五、会议听取了市人社局关于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暨贯彻意见的汇报,讨论研究了《张掖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
会议指出,《人才规划》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与“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充分衔接,坚持把中央和省上精神与张掖实际相结合,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要从张掖的基本市情和发展需求出发,既立足于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又注重引进具有真才实学、真正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高层次急需人才。要围绕我市“十二五”发展的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保障、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引进、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大重点人才工程”,保障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人才需求。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理念,进一步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我市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会议同意市人社局提出的贯彻落实意见,原则通过《人才规划》,要求有关部门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报请市委常委会议审定。
六、会议研究了市政务审改办关于对部分行政审批项目进行取消的请示。会议原则同意该请示,由常务副市长王军签发执行。责成市政务审改办进一步明确行政审批项目取消的政策依据,并通过报纸、网站等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企业的监督。同时,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
七、会议研究了市文化局关于“三馆”项目建设工作的请示。
会议指出,“国办47条”明确提出支持市级“三馆”(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这对我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会议同意立项建设市级“三馆”坚持整体布局、同步设计、分期建设(先建博物馆、再建文化馆、图书馆)的原则,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文化馆、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分别在8000平方米。会议确定:(1)由常务副市长王军牵头,成立“三馆”项目建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沟通工作;从市发改委、文化局、规划局抽调工作人员,具体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年内完成可研编制、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2)由副市长陈义负责,组织提出“三馆”项目2011年前期工作经费安排意见;(3)由常务副市长王军、副市长董永芳组织文化、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尽快提出“三馆”建设选址意见;(4)由市发改委负责,加大汇报衔接力度,争取“三馆”项目进入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年度重点项目盘子,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最大支持。
会议最后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发展新跨越的起步之年。当前,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对去年以及“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进行认真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问题差距和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工作责任,及早做好今年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衔接制定,加强向省上业务部门的沟通汇报,尽可能地把我市谋划建设的重大项目、着力推进的重点产业体现在全省各类规划之中。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开好“两会”,虚心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改进和提高政府工作。要统筹兼顾,认真抓好冬季农业生产、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市场供应、物价稳定、安全生产、节日文化活动等工作,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为全年工作赢得主动。
出席:栾克军 王 军 陈 义 张 平康 清 盛明生 张稔农
列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