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10〕11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贯彻落实《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规划》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大农业节水力度,突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积极推进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改革,实行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相结合,创新普及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构建以大田农艺节水为重点,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为补充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努力把我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目标任务
(一)全市推广农田节水技术100万亩
1.垄膜沟灌节水技术52万亩(甘州区20万亩,临泽县10万亩,高台县10万亩,山丹县2万亩,民乐县10万亩);
2.垄作沟灌节水技术5万亩(甘州区2万亩,民乐县2万亩,山丹县1万亩);
3.管灌、微灌及田间配套节水技术3万亩,其中:管灌7900亩(甘州区6400亩、临泽县1000亩、高台县500亩);滴灌9600亩(甘州区7000亩、临泽县100亩、高台县500亩、民乐2000亩);喷灌5000亩(民乐县5000亩);田间配套7500亩(临泽3000亩、民乐4500亩);
4.定额灌溉制度推广40万亩(甘州区5万亩,临泽县5万亩,高台县15万亩,山丹县4.5万亩,民乐县10万亩,肃南0.5万亩)。
(二)建立试验示范区
1.按照《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规划》和《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扶持办法》要求,全市建立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核心示范区7个,示范面积1.45万亩。其中:在甘州区建立半膜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3万亩;临泽县建立全膜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4万亩;高台县建立全膜沟播沟灌核心示范区0.2万亩;山丹县建立半膜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2万亩和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05万亩;民乐县建立半膜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2万亩和垄作沟灌核心示范区0.1万亩。各个核心示范区要集中连片,面积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2.依托黑节工程和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全市建立工程节水示范点6个,示范面积3万亩。其中在甘州区大满灌区建成1.34万亩的节水示范点;依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在高台县新坝灌区暖泉村建成1000亩高效节水示范点;依托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黑河调节水工程项目,在平川灌区建成4100亩的高效节水示范点;在民乐县洪水河灌区建成滴灌2000亩,喷灌5000亩,田间配套4500亩的高效节水示范点。
(三)各项技术节水增效目标。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田间配套技术,实现节水增效目标。其中:垄膜沟灌技术实现平均亩节水120立方米,亩增收60元左右;垄作沟灌节水技术实现平均亩节水60立方米,亩增收20元左右;管灌节水技术实现平均亩节水120立方米、喷滴灌节水技术实现平均亩节水200立方米、田间配套节水技术实现平均亩节水50立方米;定额灌溉制度推广实现平均亩节水60立方米。
三、实施范围
1.垄膜沟灌节水技术。重点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等五县(区)推广,主要实施作物为玉米(包括制种)、马铃薯、瓜菜、加工番茄等。
2.垄作沟灌节水技术。重点在甘州区及山丹、民乐两县的小麦、大麦上推广。
3.管灌、微灌及田间配套节水技术。重点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县(区)的日光温室瓜菜、制种玉米、加工番茄、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上推广应用。
4.定额灌溉制度推广。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六县(区)推广,主要在制种玉米、加工番茄、紫花苜蓿、中药材等作物上推广应用。
四、质量和技术要求
(一)核心示范区要集中连片,道路平整畅通,设立项目标示牌,渠道标准衬砌,滴喷灌工程设施及量测水设施配套,建筑物完好,启闭设备使用灵便,农作物生长良好,无断垅缺苗和杂草。
(二)各项示范要种植规范,严格执行《麦类作物垄作沟灌技术规程》、《玉米半膜覆盖垄作沟灌技术规程》、《玉米全膜覆盖垄作沟灌技术规程》以及番茄、棉花、瓜菜等作物节水灌溉技术规程,力争把示范田建设成高效节水农业样板。
(三)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根据实际,科学安排3-5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试验,总结制定出适合我市农田节水技术规程,完善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路线,形成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各点要有专人指导,各项试验示范要有专人负责,技术培训要建立培训台帐,节水技术实施作物、实施面积和示范农户要登记在册。
五、工作进度
2010年1-2月:编写实施方案,开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建立以市、县节水办、农技中心为主体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宣传及培训工作。
2010年3-4月:在示范区安排各项主要技术试验,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技术试验及田间观察、测试,确定主要技术应用参数,为示范推广积累经验。开展县级技术人员、乡镇干部及示范户节水技术培训。在各项目区全面开展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完成农机具购置等设施配套。
2010年6-9月:加强农田管理,随时监测土壤肥力、土壤水分、植物养分动态指标,确定生育期间肥料、水分最佳供给时间。组织现场观摩会,开展技术交流。
2010年10-12月:进行设备的回收及维修管理,采集项目相关数据,编写技术试验报告,上报项目工作总结及技术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市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行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全市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日常工作。同时,由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垄膜沟灌及垄作沟灌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检查,市水务局具体负责管灌、微灌及田间配套节水技术推广和定额灌溉制度推广工作的指导检查。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并积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管理措施,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要切实加强农业、财政、水利、农机等部门的相互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完成年度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
(二)实行目标管理。县、乡两级要实行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市农业局、市水务局要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对口部门,纳入全年业务工作考核范围。各相关县(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定安排好实施区域和地点。要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承包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任务和责任到村、到户、到人,并按照不同作物登记造册,为检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指导培训。由市农业局、市水务局牵头成立张掖市农田节水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我市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的技术指导工作。相关县(区)农业部门(技术推广单位)也要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并确定1名首席专家和20名专业技术人员入户指导,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灌水,规范种植,通过减少每次灌水数量,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农田灌水总量。各相关县(区)年内培育500名高效农田节水示范户,并全面完成省上《规划》要求的培训任务。
(四)加强资金管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资金使用,要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扶持办法》甘政办发〔2010〕41号文件严格执行。市、县(区)要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将省上扶持资金纳入“强农惠农资金特设专户”,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各相关县(区)、乡镇及村要对享受扶持的农户实行公示制度,建立物资扶持分户登记表册,统一调配使用,加强物资管护管理,发挥扶持资金的最大效益,使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户。市县(区)财政、发改、农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扶持资金使用合理。
(五)严格检查考核。市县(区)政府及业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随时掌握项目动态,确保全面完成度年工作任务。各级政府要制定明确的奖罚政策,年终严格进行考核验收,对工作突出,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较差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各县(区)要按照工作进度要求,适时向市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动态信息。春播结束以后,各县(区)要以县(区)为单位于5月14日前将项目落实情况上报市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