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发布时间: 2010-04-05 15:36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经济环境困难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和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张掖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拓宽“三条路子”,深入推进“十大工程”,抢抓政策机遇扩投资,培育特色产业调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增活力,统筹城乡发展惠民生,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国民经济运行积极向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运行呈现出前低后高、经济增速逐季恢复的走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回升向好的趋势逐步得到巩固。分季度看,全市GDP增速在一季度触底,增长5.8%,上半年回暖,增长6.5%,三季度企稳,增长8.9%,四季度回升,增长11.5%。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2.02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64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5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87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9:37.8:34.3。

1.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01.4万亩,比上年增加9.1万亩,增长3.1%。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11.7万亩,增加13.5万亩,增长6.8%;经济作物面积74.22万亩,减少3.3万亩,下降4.3%;青饲料面积15.48万亩,减少1.1万亩,下降6.7%。粮、经、饲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8:26:6调整为70:25:5。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亿公斤,达到10.2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8052万公斤,增长8.5%,创历史最好水平。

主要经济作物呈现“三增一减”的态势。油料、水果生产较快增长,油料总产量达到579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0.7%。水果产量达到1.93亿公斤,增长7.4%;蔬菜生产稳定增长,产量达到10.33亿公斤,增长3.9%;受面积调整影响,棉花产量大幅下降,总产量578万公斤,下降36.8%。

畜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达到62.53万头,比上年增长8.4%。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69.66万头、17.1万头、127.12万只和505.43万只,分别增长3.8%、13.3%、11.8%和6.8%。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93万公斤、1256万公斤和4689万公斤,分别增长7.2%、4%和26.5%。

2.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回升向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持续低位运行。从6月份开始,受水电企业、季节性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全面开工生产和10月份气候转冷,用电量增加,火电厂加快生产以及11月份铁合金企业全面加大力度生产等因素的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积极向好,稳步回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5.01亿元,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6.2%。

重点行业对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农副食品加工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生产形势较好,完成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24.2%,高出全市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规模以上工业的稳步回升;建材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拉动,公共基础型项目较上年增多,水泥市场形势较好,完成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1.5%;10月份以来,随着部分工、矿企业的陆续开工生产,电力需求量逐步增长,电力销售逐渐恢复。特别是张掖火电厂10月份两台机组发电以来,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速稳步提高,逐步扭转下滑局面,全年电力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12.1%。

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大力推进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全市高耗能行业用能减少,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0.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9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3.29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6.48%。

3.第三产业提质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提升

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87亿元,增长13.1%,增幅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8.6%,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传统服务行业稳步增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增长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4.9%。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23%,增幅居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幅之首;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3%。

(二)投资消费较快增长,扩大内需成效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正确把握投资导向,抢抓政策机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78项,落实投资8.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63项,比上年增加54项,完成投资81.2亿元,同比增长22.6%,是“十一五”以来开工项目最多、投资增幅最大的一年。特别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263项,完成投资34.8亿元,同比增长82.1%;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122个,完成投资11.2亿元,增长36.8%,均为近年来开工项目和投资最多的一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力的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7亿元,增长21.2%,增幅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在国家出台多项刺激消费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物价等因素影响,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5亿元,增长18.7%。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75亿元,增长22.8%;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5亿元,增长15.7%。批发零售贸易业贡献突出,实现零售额47.6亿元,增长18.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2%。住宿餐饮业销售活跃,实现零售额9.6亿元,增长21.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更加突出。在城乡居民由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观念逐步转变的基础上,市场热点商品继续旺销,高档耐用消费品、服务消费类商品销售呈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汽车销售持续热销,需求能力明显增强。

3.外贸需求有所萎缩,对外贸易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出口总额4392万美元,增长20%;进口总额8万美元,下降97%。

(三)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1.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2009年,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32亿元,增长13.3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04亿元,增长18.26%。重点税种完成情况较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7.41%、22.76%、16.98%和36.11%。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大,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年财政支出完成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1.16%。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51.16%、66.71%、36.53%、98.31%和34.76%。

2.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企业效益逐步改善。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97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34亿元,增长0.87%。亏损企业亏损额0.71亿元,下降27.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31,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53元,增加838元,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8270元,增长12.9%,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75.2%,仍然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578元,增长6.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03%,下降1.3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89元,增加474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1303元,增长12.9%;家庭经营纯收入3453元,增长8.9%;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达到233元,增长2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14元,增长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12%,下降0.31个百分点。

(四)发展要素保障有力,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

1.金融运行稳健有序,贷款余额增速提高。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4.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5%。其中企业存款39.88亿元,增长49.7%;储蓄存款137.79亿元,增长25.9%。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3.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4%。其中短期贷款58.31亿元,增长30.1%;中长期贷款53.83亿元,增长24.3%。

2.市场物价运行平稳,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下降1%,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2.5%。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居住类价格上涨5.1%,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8%、1.6%和3%。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3%。

3.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诺的21件31项实事。全市用于办实事的资金达到9亿多元,受益群众60多万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市统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