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改善民生,1-10月,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均衡进度。进入11月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经济运行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工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效益较大幅度下滑,影响和制约了整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分析,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9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4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65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55亿元,增长11%。其它各项指标均能按计划完成。总体上看,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物价涨幅逐步回落,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运行相对平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经济在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前提下,克服了低温冷冻、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依然保持了全面稳定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5.5%。农作物产量稳定增加。在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适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据统计,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9.5亿公斤,增加1867万公斤,增长2%;油料总产量达到5018万公斤,增加901万公斤,增长21.9%,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快速发展。在价格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4.4%、12%、5.2%;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7.6%、6.6%、10.8%。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劳务收入增加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15元,增加378元,增长9.1%。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生产增速放缓。在工业强市战略的带动下,工业发展快中趋稳。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明显,一批企业建成投产,特色产业规模壮大。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1.6%,占GDP的比重达到29.7%,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6%,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效益略有下滑。受国内外市场疲软、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下降、重点企业生产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效益略有下滑,至11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84.04亿元,增长31.09%,比第三季度回落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66.05亿元,增长19.65%,比第三季度回落8.7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2.14%,主要产品有增有降,原煤、铁合金、水泥分别增长22.09%、19.52%、1.79%,发电量、化肥有所下降。重点行业增速放缓。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增速加快,电力、化工行业增速逐步放缓,至11月底,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34亿元,增长23.54%,增速比上月回落1.8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6.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35亿元,同比下降2.05%,增速同比回落106.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24%。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强化节能意识,严格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加之下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企业停产,预计可完成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任务。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在没有国家布点建设大项目、投资基数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强化项目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至11月底,全市共开工建设项目达到607项,比年初计划增加186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76亿元,增长10.32%,占计划的98.7%;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增长10.1%。在建材价格和人工工资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克服超概算、延工期等不利因素,加快项目建设进度,3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39项,预计年底建成26项。投资50万元以上的中小项目开工建设较多,有效弥补了大项目进展缓慢、投资完成量不足的缺口。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完成4.82亿元,增长8.32%,商品房销售面积3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1%。
(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渐缓。受消费结构升级和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拉动,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市场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至11月底,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增长21.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33.6亿元,增长22.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7.3亿元,增长19.1%。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增长20%,比计划提高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逐步回落。进入11月以来,物价涨幅呈缓慢回落趋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7%,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但比前10个月回落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连续回落6个月,11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到3.7%,回落趋势明显。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消费在传统消费为主体的形势下,教育文化、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热点逐步兴起,农村消费于城镇消费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315元,增加720元,增长8.4%。
(五)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上升。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基本保持在正常增长区间,电力、农副食品加工、烟草、铁合金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均衡增长。至11月底,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7亿元,增长24.2%,超均衡进度5.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增长19.9%,超均衡进度1.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7亿元,增长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5亿元,增长15%。重点支出全面保障。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保证了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的发展需要,至11月底,全市完成财政支出30.3亿元,同比增支7.3亿元,增长31.96%,支出结构继续优化。金融运行态势平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6.49亿元,比年初增长19.3%。其中,企业存款28.9亿元,增长21.6%;居民储蓄存款103.68亿元,增长20.4%。各项贷款余额为93.82亿元,增长13.5%。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问题逐步改善。抢抓国家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实施社会事业项目,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完成了1所县级医院、2所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1个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所)、150个村卫生所改扩建。在13所公立医院实行“四免一减一卡通”。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2万平方米,建设、收购廉租房1万平方米,对9726户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补贴850.75万元。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免费为农民群众放映电影6341场(次)。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预计新增就业人数164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16247万元,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基本达到100%。将城乡8.1万低收入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提高生活补贴,实施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采暖补贴,全年发放低保及救助、救灾资金1.36亿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市发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