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分析,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形势较好,但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和农资价格上涨压缩了农民增收空间。年初持续低温冰雪冷冻对设施农业和林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入夏以来的持续干旱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和农产品涨价带给农民的增收空间。据初步统计,全市因灾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6亿元,农民人均经济损失700元左右;加之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化肥、农膜、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随之上涨,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据调查,全市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同比增长20%以上。
二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空间在逐步缩小。受煤炭、原油成本不断提升和原料、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国家出台行业能耗标准、差别电价等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利润增速持续下滑。据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9.23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利税2.72亿元,增长16%,增幅较去年同期有较大辐度下降。
三是建筑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减弱。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83亿元,同比增长10.91%,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56亿元,增长9.12%,由于受钢材等建筑材料价格涨幅较大的影响,建筑安装价格上涨10.9,大部分建设项目成本增加,投资超预算严重,部分通乡、通村公路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暂停建设,使上半年全市建筑企业增加值实际下降1.5%,负向拉动经济0.1个百分点,给全年经济目标的完成带来较大压力。
四是服务业增长乏力第三产业增速回落。受5·12汶川大地震等大气候影响,旅游、邮政、电信市场发展低迷,租赁和商务等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幅小,对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上半年,全市旅游业收入下降62%、邮政业务总量下降7.3%、电信业务收入下降12.3%,地方营业税增长2.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占经济的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别下降5.6和0.4个百分点。
五是项目建设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虽然今年开工建设的项目数量较多,但拉动投资增长的大项目较少,投资额较大的花草滩、长山子煤田开发和黑河宝瓶河水电站、5000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因技术、资金、前期工作滞后等原因尚未开工建设。另外,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山丹马营河水能开发、甘州区3万吨谷氨酸、7500吨脱水蔬菜、5000吨谷朊粉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准入门槛高,融资难度大,难以启动建设。征地、拆迁难度大也是影响项目开工建设的重要原因。
六是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受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带动,高耗能产品产量快速上升,而其它低能耗、低污染产品产量缓慢增长或有所下降,将造成全市工业增加值能耗反弹,全市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将加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