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水务局黑河中游县际断面控制指标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8-27 17:35 来源: 背景色:
 : 

张政发〔2008〕62号

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市水务局制定的《黑河中游县际断面控制指标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十九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一日

黑河中游县际断面控制指标实施方案

(市水务局  2008年7月11日)

黑河中游甘、临、高三县区水资源调配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黑河省际分水方案和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建立一套水资源调配管理定量指标,是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水资源配置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为保证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区域水量配置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避免个别县区因水资源过度短缺而严重干扰区域社会发展秩序,或造成生态环境系统的严重退化。具体实施表现在县区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人群之间的公平分配。

2、以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为中心原则。必须以流域综合治理总体布局为基本框架,围绕不同阶段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进行,水量配置必须在实现当莺落峡来水15.8亿m3时正义峡下泄9.5亿m3的前提下进行。

3、可操作原则。县区指标是干流水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是流域治理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将直接指导不同层面的生产和水资源管理实践,影响到甘临高三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方案以现状为基础,强调实践的可操作性,并符合区域发展前景。

4、可持续性原则。在可持续原则指导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破坏或超过其可再生能力,区域发展模式也要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并需要优先考虑调整发展模式。

5、系统性原则。配置过程中应将区域水资源循环转化过程和甘临高三县区的供、用、耗、排过程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在保障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水资源的平衡关系,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配置、当地水和过境水的统一配置等。

6、有效性原则。配置应有利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高效利用,减少水资源转化和用水过程中的无效蒸发。有利于促进一水多用和综合利用,增加单位用水量的产出效益,减少水污染等。

在上述六项指导性原则的基础上,确定四条操作性准则:一是人均用水量逐步趋近;二是尊重现状、逐步调整;三是高效用水者优先配水;四是缺水程度大致均衡。

二、编制依据、基础和方法

以国家批复的相关规划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规划作为配置的基本依据,以国家统计部门和专门数据发布单位公布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以现场统计资料作为校核,切实保障配置成果的客观性。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依据及相关基础资料有:《水法》等有关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黑河分水方案、“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的相关研究报告、《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等。

配置研究方式是建立了基于流域水循环模拟的区域水资源配置模型,并对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区域耗水、退水、用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很好地显示了中游地区地表-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过程和结果。通过对区域水循环转化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三、甘临高三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黑河干流中游甘临高三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已由张掖市人民政府以张政发〔2003〕60号文批复执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三县区县际断面过流控制指标(注:高台县在西总干渠多年平均配置水量1000万m3,指标包含在该县地表水引水总量中)。

根据甘临高三县区取水口径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资源日常管理,包括取水许可证发放、取用水计量与监督;根据耗水口径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检验各县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四、县际断面过流控制指标

由于三县区引水点多,口门较为分散,同时目前对大小取水口取水进行精确计量比较困难,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为进一步明晰各行政区之间的水权和事权,除在引水口和井口实行取水计量以外,要对甘临高三县区过境水文断面实行过水控制性总量指标管理。根据三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结合中游水循环模拟模型确定的各行政区引水和退水关系,以及相邻单元的地下水交互量,得到现状水平年合理配置方案条件下甘临高三县区不同频率各控制断面下泄水量,见下表。

现状水平年主要断面过流控制性指标

单位:亿m3

保证率P(%)

莺落峡

高崖

平川

正义峡

10

19

13.52

14.1

13.2

25

17.1

11.33

11.82

10.9

75

14.2

8.17

8.54

7.6

90

12.9

6.81

7.14

6.3

多年平均

15.8

9.89

10.32

9.5

高崖和平川两个控制断面的泄水指导曲线公式如下:

高崖泄水量:G=0.0123Y2+0.7068Y-4.3513

平川泄水量:P=0.0133Y2+0.7164Y-4.3176

(式中Y为莺落峡断面来水量)

五、保障措施

1、实行断面指标控制,逐级落实责任。建立市水务局管理协调、各县区水务局负责的管理体制,把水权理论与水资源统一调度相结合,在保证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省际分水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按照县区配置总量和断面指标进行双重管理,签订“断面控制指标责任书”,落实指标责任,规范用水行为。

2、完善用水计量和水情监测网络。用水计量和动态监测设施是水权分配与管理的重要依托,包括生态监测设置,用水计量、水文断面监测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要系统整合现有各部门的监测设施,进行站网改造,增补必需设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用水计量和水情动态监测网络体系。

3、加强水文站的建设,有效监控县区用水指标。县区断面指标明晰后,水文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莺落峡、高崖、正义峡已设有国家正规水文站,惟独平川断面没有国家正规水文站,而平川站担负着临泽用水、高台供水指标的监测,对落实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控制断面指标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争取将平川水文站纳入国家正规水文站系列,加大投入,加快水文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平川水文站在县区断面水量指标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实行引水报批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为确保实现总量控制和断面指标管理,三县区要按照配置的总量制定年度和各灌季引水计划,报市水务局审批。要严格按照审批的计划实施,控制各月、各灌季的用水总量,达到总量控制。管理部门根据断面指标进行三县区用水总量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