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06〕20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市政府原则同意市林业局《关于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现批转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关于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林业局 2006年11月1日)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批转省林业厅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结合我市林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以统筹全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六大产业门类为依托,科学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结构,创新运行机制,扩基地、连农户、建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质量效益,形成区域优势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综合效益显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推动全市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良性互动,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
2、林业产业建设的目标。根据全市产业现状,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力争到“十一五”末,形成梨、红枣、杏、葡萄、沙棘等五大特色果品基地55万亩,果品年产量达到2亿公斤;种苗花卉生产基地达到并稳定在1.5万亩;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40万人(次);建成以葡萄酒、红枣系列产品、苹果梨汁、沙棘黄酮粉等龙头加工企业,加工转化果品达到年产量的40%。全市年均林果业总产值达到8.4亿元,年均递增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果业的纯收入达到500元以上。
二、优化结构,发挥规模经营效益
1、建好特色林果基地。在国家和省上资金的扶持下,加强现有基地建设管理水平,立足光热水土资源,大力引进推广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优新品种,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产品,扩大规模,建好基地。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重点发展以红枣为主的名优乡土经济林20万亩;在高台和肃南许三湾重点发展酿酒葡萄5万亩;在民乐、山丹重点发展以黄金梨、新西兰红梨、红香酥等为主的优质梨,并加强对现有苹果梨的更新换代和经营管理,提高品质及效益;积极发展以龙王帽、超仁为主的仁用杏5万亩;在城郊地区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发展鲜食杏、鲜食葡萄、油桃等错季果品;建立以软儿梨、红霄梨、长把梨、吊蛋子、楸子、花红果子、海东杏子等地方特色品种为主的优质杂果基地4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段建立大果沙棘基地3万亩。
2、稳步发展种苗花卉业。在丰富品种、提高质量、规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全面提高种苗质量和生产水平,种苗基地稳定在1万亩,基地供种率达到70%以上,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70%以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搞好种球、种苗、种子和鲜切花四大花卉品种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市场体系,建立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花卉产业体系,花卉基地发展到0.5万亩。
3、改造壮大加工企业。重点对临泽西域食品、荣鑫枣业为骨干的红枣系列精深加工,民乐林河苹果梨浓缩汁为主的苹果梨加工,滨河集团、祁连葡萄酒业为骨干的酿酒葡萄加工等龙头企业进行扶持,立足市场,开发品种,创优品牌,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形成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引进技术和资金,开发沙棘黄酮粉等系列产品,开拓市场,真正使退耕还林成果通过沙棘产品的加工转化,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目标。
4、不断拓展特色养殖业。以“三优”(优良畜禽品种、优质畜产品、优化产业布局)、“三业”(饲养业、饲草业、加工业)为基础,利用林下饲草资源,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特色养殖业,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主要在林区及林缘区发展皮毛类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适度发展观赏类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在主要林区发展药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以民乐县丰乐乡绿莺鸡场为依托,新建草原鸡养殖基地,发展林间放养面积10万亩,年出栏达到1000万只以上;新建马鹿养殖场1处,养殖规模达到800头。
5、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业。依托全市5处省级森林公园,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景观资源,吸引各种投资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景区景点、农家乐园和各类服务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加快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打造森林旅游热线,实现年接待游客能力40万人(次)以上,发挥森林旅游业的“动力产业”作用,带动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联动第二产业,促进招商引资,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马蹄寺森林公园晋级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培育龙头,实施品牌工程
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整个林果产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对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育,使其尽快成为龙头企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大精深加工力度,提高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扩大和引导规模化经营,增加主导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商标注册及认证力度,争创有发展前景的果品品牌。大力推行果品标准化生产,开拓果品市场。
四、创新体制,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谋求林业产业发展。抓住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机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在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生态工程建设带动林果产业发展。二是健全完善林业产业建设投资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宏观引导,积极向上争取、业主加大投入、协调银行贷款,吸引外商、民营、区外资本等办法,多渠道、多层次筹措林果产业建设资金,下决心解决林业产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业主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产业投融资机制。三是走以国有场、圃、站为主体,创办林业产业精品基地的路子。依托国有场、圃、站土地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创办林果产品生产基地。鼓励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林场和苗圃联合体。
五、落实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下达我市的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林业外资项目等资金主要用于林业产业发展,按规定落实好贴息和配套资金。速生丰产林、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及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公益性建设投资,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要通过项目资金整合,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资比例,扶持林业产业建设项目。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落实国家下达的林业贴息计划,对大中型林业企业,其开户行要授予一定的贷款额度,对面向农民和林业职工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要简化贷款手续;允许林业经营者依法以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落实森林资产抵押政策。
加大外资引进力度。要把利用外资作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除法律法规规定外,所有林业产业化项目一律向外商开放。外商投资兴办的林业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各项优惠政策。
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生产林木种子和苗木以及从事林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木的农业特产税;退耕还林所得的农业特产收入免征农业特产税;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用于林业再生产;对新建的各类林产品专业市场,免收3年市场管理费。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林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各县(区)要根据全市林业产业规划和布局,制定林业产业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认真评估、筛选、论证林业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库,努力做到规划一处基地,开发一批产品,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群众。
加大林业产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鼓励科技人员研究、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领导和创办开发实体。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有偿方式参与林业产业开发。加强对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产、供、销、技术、人才、物资、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宏观管理。林业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强化对全市商品林建设、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的指导和行业管理。各级发改、财政、国税、地税、工商、农业、扶贫、乡企、供销、金融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共同推进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