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19〕7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5日
张掖市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公共服务质量是评价政府部门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事关民生改善和营商环境优化。近年来,我市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上学、就医、养老、交通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为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弱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底,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努力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紧盯问题,保障基本。紧扣群众对我市公共服务不满意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举措,优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靠实责任,落实工作。坚持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靠实责任、加强配合,聚焦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共建格局。
——固强补弱,全面提升。市、县区政府职能部门在做好政策制定、规划引领、环境营造、监管服务的前提下,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多元化、优质化。
——创新机制,提升质量。破除体制障碍,创新提供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加快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和提质扩容,促进公共服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公共服务质量从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提升到满意,重点领域服务业质量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社会力量参与更加积极,实施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对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消费的作用不断增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实现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二、主要任务
(一)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本装备配置统一均衡发展,持续解决“城镇挤”“乡村弱”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严格执行省、市政府《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将消除大班额工作列入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和重点事项,力争2019年底,全市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积极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厕所和供暖设施改造等全面“改薄”项目,实施高中薄弱学校改造、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
2.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和省教育厅等部门文件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并举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课外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始终保持高压管理态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减负工作明察暗访,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教育机构进行督查,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教师和学校,从严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深化基本医保制度改革。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各项医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医保支付方式,实现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指导督促县区持续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参保人员的就医用药负担。开展医保政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的宣传宣讲活动,促进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了解掌握。
4.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大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工作力度,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创建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实施预约诊疗、自助挂号等配套服务,进一步优化就诊服务流程,缩短候诊时间,为患者提供就医方便,努力提升群众就医的满意度。至2019年底,二级以上医院预约诊疗率高于50%。科学合理安排诊疗医生,保证医生诊疗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延时门诊、夜门诊等。加快医疗健康项目建设,确保市第二人民医院年内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县区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等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改善提升基层医疗设施水平。
5.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落实各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就业创业“三大计划”,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输转劳动力28万人以上。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贯彻落实《张掖市2019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达标工作、启动养老机构等级评价示范工程、提升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建成市老年人康复中心,支持甘州区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扩大规模、规范运营。
6.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构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于一体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灾害事故防治和应对处置能力。深入宣传落实《张掖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持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落实“四个最严”“四有两责”要求,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持续推进平安张掖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网络电信诈骗等各类犯罪。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补齐补强发展短板
7. 加快重点工程投资建设。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张扁高速、G213肃南至祁连二级公路建设进度,争取G312张掖至临泽一级公路、S18张肃公路张掖至康乐段项目落地实施,确保S236新天至马蹄寺、S315花草滩至焉支山、G30丹霞互通立交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山丹新城区客运站,积极推进S301北部大通道、马场四场至扁都口段高等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兰州至张掖铁路三四线前期工作。落实公共交通资金投入,保障城区道路改造进度和及时移交通行,加强破损道路维修管护,保障道路畅通。统筹城区公交运力,压缩发车时间、增加公交线路,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的方便。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高台山水河、民乐小堵麻水库和甘州区酥油口下库。整理土地9.7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8万亩。加快张掖750千伏、甘州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统筹推进“低电压”综合治理、三相动力电延伸覆盖等工作。加快5G网络建设,新建通信光缆3000公里,全市出口带宽达到2400G。
(三)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宜居水平
8. 优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各类绿地建设和提升改造,优化绿地布局,完善公园设施,提升绿地质量。强化噪声污染防治,下大力防治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在业务办理、审核等各个环节中严格声环境准入,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不得投入运行。加大噪声污染行为的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多方面、多途径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9. 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建成新墩双塔、碱滩古城、板桥红沟、南华南岔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带动和引领全域拓展整体提升,打造具有张掖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乡村“三大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推动环境整治规范化、长效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0. 推进农村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完善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机制,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及省、市、县到村公益性设施项目管护资金,不断壮大管护基金,健全管护基金使用制度;合理设置选聘公益性岗位,加强岗位人员管理和培训,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公益设施管护水平;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和厕污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创建一批乡村示范线路,落实农村公路管护责任和养护资金,构建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
(四)加快延链补链项目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11.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国际化方向迈进。持续深化“四大行动”,确保丹霞5A级景区通过验收、张掖世界地质公园通过评审,推进甘州芦水湾生态旅游景区、肃南裕固族度假区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新创建4A级景区2家以上。紧盯演艺剧目、旅游商品开发及景区游乐项目、户外运动基地、餐饮购物街区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延链补链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加快丹霞口民俗文化旅游村盛世大剧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抓好村庄环境、民居建设、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国家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确保按期通过验收。积极推进张掖广电传媒中心、市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临泽城市文化综合体、山丹“七馆”、民乐“五馆”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加大“大博物馆”体系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历史再现”工程,提前实现建设各类博物馆100座的目标。加大精品剧目创作演出力度,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张掖奥体中心及城乡体育场、足球场、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13. 精心举办品牌赛事节会活动。持续提升“张掖·敦煌写经书法”艺术节、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丹霞国际音乐节等文化旅游节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发展研学旅游,深度开发地质科普、户外拓展、励志教育等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模式,进一步激活冬春季旅游市场。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大力发展通道物流产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14. 发展壮大物流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张掖智慧陆运港物流园、张掖现代城市后勤补配物流科技园项目,完善提升张掖绿洲、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园服务功能。大力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推动冷链物流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发展壮大本地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创新应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水平。
15.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市县乡三级市场体系建设,新改扩建嘉宏、发年等果蔬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4个农贸市场。推动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建设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业、文化娱乐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服务、健康养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等为重点的新兴业态,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
(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
16. 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再造工作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承接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对县区业务指导,提高其承接能力,做到放权到位、落地见效。推行登记注册无纸全程电子化,压减网上办事流程和环节,加强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作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压缩登记办理时间,一般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分别压缩至5个、10个工作日以内,严格将企业登记注册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提升政务服务窗口人员素质,改进服务态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真正实现“非禁即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准入服务,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建设完善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运维管理、安全中心等业务系统,建设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上协调推进、县区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相关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结合省、市《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细化职责、明确任务,制定落实措施,加大本行业领域公共服务工作的落实力度。各县区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质量效率,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分别于2019年11月28日、2020年11月27日前将各自开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有关工作情况书面报市市场监管局。
(二)严格考核评价。各有关部门单位将公共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对象诚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市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单位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纳入质量提升行动做好督促检查,列为年度质量工作考核内容,强化公共服务达标考核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价,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推进项目建设。市、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瞄准重点领域投资缺口,制定涵盖公共服务项目实施的专项行动计划,细化公共服务短板和弱项需求测算,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区分近期、中期、长期进行项目储备并滚动接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对储备项目的协调调度力度,推动在建项目顺利实施。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合理安排经费并及时下达资金,确保财政性资金优先支持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
(四)加大人才培养。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健全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定期组织职业培训和业务轮训,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作用,促进专业服务和管理人才培养,引导公共服务和管理人才向基层流动。
附件:公共服务主要任务分工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