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010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620700077/2018-00285
文号
张工信发〔2018〕50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工信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工信委
生成日期
2018-08-23 17:05:00
是否有效

杜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企业创新能力支持”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我委接到该提案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案办理工作,对提案办理的要求和时限进一步明确,确定提案办理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办理期间,我委通过座谈交流、走访企业、与市直相关部门会商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在充分调研,征求相关部门、提案代表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答复意见,现将提案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多措并举,实施“小升规”“十强双百”等企业成长工程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 “十强双百” 企业培育工程。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 “十强双百” 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1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龙头骨干企业,使其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10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使其尽快成长为科技含量较高、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较强、促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明显的优势骨干企业;培育100户“小升规”企业,使其快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此项工作正在酝酿讨论,有望年内实施。

二是全面抓好工业企业“小升规”工作。建立规下转规上后备信息库,筛选确认重点培育的小微企业,力促入库企业升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拉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并按照帮扶现有规模以上困难企业“保一批”,推动工业项目投产达标“增一批”,培育现有小微企业发展“长一批”,支持新近退规企业“返一批”,筛查漏统工业企业“补一批”工作要求,建立升规企业帮扶机制,逐月监测升规后备企业运行情况,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小升规工作。落实升规优惠政策,目前,已对2014年-2016年累计为首次升入规模以上的111户企业落实升规奖励资金1110万元。

三是分年度实施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按照省工信委的统一部署安排,2015年开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以“强化政策落实,推动企业发展”为重点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2016年开展以“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内在素质”为主题,以“政策落实、优化环境、贴近服务、交流合作”为重点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2017年开展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以“实施规划、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加强监测”为重点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工业小微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特色化发展优势明显增强,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占到60%,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的占到21%,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28%。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9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30户,22户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企业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户企业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户企业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个,示范园区3个。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依托黑龙江绿博会、中博会、APEC技展会等展会活动,组织我市特色优势企业赴外参展,扩大张掖企业对外影响力。依托张交会举办西北地区果蔬发展方向与精深加工论坛,吸引省内外农产品企业家代表,商协会嘉宾及参展企业家代表参会,开拓企业家眼界。

二、落实政策,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充分调研,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根据工业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特点,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持续优化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张掖市县(区)企业应急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张掖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和《张掖市支持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了新的政策引擎。三年累计向140户工业小微企业落实生态工业奖励补助资金1443.87万元。在降低工业企业成本方面,2016年为39户重点行业企业拨付市级电价补贴资金1333万元,2017年为符合条件的用电大户企业、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45户企业落实支持企业稳定生产市级扶持资金3352万元。建立应急周转金制度,解决企业融资贷款掉头问题,全市累计办理企业应急周转金业务 237笔,帮助企业完成转贷金额11.47亿元。其中,2016年办理企业应急周转金业务 80 笔,帮助企业完成转贷金额4.12 亿元。2017年全市办理企业应急周转金业务157笔,帮助企业完成转贷金额7.35亿元。

二是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制定《张掖市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利用已有的服务基础和优势,横向扩大公益性服务的影响力,纵向开展政策传导,建立健全服务平台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运营机制,统一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建立质量标准,对服务项目和内容做到跟踪、评价、考核,对各平台进行绩效考评,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全面实现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2017年底,全市培育建成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82家,从规模看,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市级64家。从服务性质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基地40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2家。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张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全面整合82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三年来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4000余户。建成了张掖市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以托管、入驻的方式引进公共政府单位17家,省内外专业服务机构23家,依托16家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68位专家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通过审核筛选,现已成功入驻企业86家,涉及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科技研发、网络科技等多个领域,带动就业569人。

三是加快“两化融合”,促进开放创新。大力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工艺,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截止2017年底全市工业企业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企业达到200户,数字企业累计达到231户。我市山丹县星派伟业家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三、加大优势产业培育,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我市立足自然资源和特色优势,抢抓“双创”政策机遇,采取招商引资抓项目,政策扶持增后劲等多项措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支撑的“一特两新”工业发展体系。制定下发了《中国制造2025张掖行动纲要》、《张掖市加快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链(集群)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张掖市“十三五”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张掖市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张掖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专项行动方案》、《张掖市新型煤化工产业专项行动方案》和《张掖市冶金化工产业专项行动方案》等意见措施,针对不同产业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为加快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了科学指导和依据。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方面,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的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原料来源,大力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开工建设的142项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中,农畜产品加工项目52项,占项目总数近40%,当年建成38项,占农畜产品加工项目总数的73.08%。2017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的121项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16项,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56项,完成投资19.8亿元,已开工建设55项,建成40项。全市绿色食品认证证书80张,有机产品证书36张。全力打造“金张掖北纬38º”地域品牌,“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临泽小枣”“民乐紫皮大蒜” 和“河西走廊葡萄酒”等10个产品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登记保护商标,甘州、临泽命名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金花寨”小米和一批绿色有机蔬菜出口中亚和非洲地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 紧紧抓住国家建设河西新能源基地,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丰富的光热和风力资源,加大光伏风电项目“路条”争取力度,重点开工建设了一批新能源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以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我市已具备了火电、水电、光电和风力发电等多种能源产业链,其增加值占到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全市共有新能源企业24户,其中规模以上15户,全部企业资产总额70.0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88亿元。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抓住国家支持我市开展钨、钼矿产品深加工,建设张掖钨钼生产基地的政策机遇,积极发展钨钼冶金新材料产业,依托酒钢集团公司建成了60万吨钨采选项目,形成了年生产3200吨钨精粉等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建筑新材料产业,投资5亿元的甘肃瑞丰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5万吨钢结构项目一期工程于2016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全省首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围绕高台丰富的盐硝资源,规划建设了盐硝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形成了2万吨硫化碱,12000吨二甲基二硫,10000吨DSD酸、8000吨H酸的生产能力,今后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盐硝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四、实施人才培养行动,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启动“企业家大讲堂”工作。2015年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建设众创空间,助力创业孵化”等四期专题讲座,培训企业家、各类创业者600余人。2016年完成“农产品企业家沙龙”等十期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企业家1800余人次。2017年完成十期培训活动,累计培训企业家970人次。其中,专门针对我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专题培训两次,2016年,组织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多名负责人赴上海交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工作。2017年10月,组织46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及工信系统干部赴西部开发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青岛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和培训,通过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经贸洽谈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借鉴发达地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经验,努力开拓现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负责人的知识视野,促进企业负责人综合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培训期间,举办了张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外专题培训班与青岛涉农企业产业对接暨经贸交流洽谈会,我市参训的部分企业与青岛市相关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通过利用青岛市相关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开拓东部市场,扩大市场销售范围。止目前,甘肃西域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已经走入青岛,销售逐渐升温,西域公司向青岛养老服务中心发送红枣枸杞汁500件,价值2万元;山丹县芋兴粉业公司将8类系列产品各2份提供给合作方进行了试销。通过培训,促进了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与青岛市企业的优势互补,为我市农产品逐步开拓青岛等东部沿海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2017年4月15日,经前期大力协调沟通,国家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揭牌暨首届张掖“双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张掖创富中心举行,张掖国家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是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在我省设立的全国第一家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基地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升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为中心,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能力为主线,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为我省及西部地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也是为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各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平台。基地落成后,我市率先组织50名企业高层管理者参与张掖“双创”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班,由西北工业大学聘请专家学者为培训班学员进行了课堂授课6次,组织学员赴西工大开展观摩学习1次,赴深圳考察学习对接项目1次,赴北京考察学习对接项目1次,将知识更新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市内培训与赴外研修相结合、整合优化现有培训资源与开发利用新资源相结合,首期领军人才培训班学员均已顺利毕业。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市在持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落实有关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加强技术合作、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重大项目、增强品牌意识等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政策和政府层面基本建立了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领军人才培训和企业家大讲堂等人才培训工作已成为常态化,搭建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城投、农投、交投、水投、山水旅游文化投资公司为主的五大投融资平台;形成了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营造了有利于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至于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税费优惠、科技开发准备金、土地使用、信贷额度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后国家层面出台相应的行业规定才能得以执行。当然,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有赖于当前企业家素质的整体提升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坚持、持续推进。

再次感谢对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关心!

联 系 人:张芬梅  

联系电话:8316701


张掖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8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