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杜国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农产品供应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顶层规划引领数字乡村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我局编制的《甘肃省张掖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2022-2026年)》《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张掖市绿色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张掖市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四个农业类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其中提出了搭建智慧农业监测预警平台、智慧农业大数据综合平台,建设农业数据资源“一张图”,构建农业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数字农业。编制的《张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加快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实现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近期正在谋划编制《张掖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规划》,对数字农业发展也做出进一步规划与设计。
二、农产品品牌效益快速提升。紧紧围绕“产管并举,“四个最严””的总体要求,以两个“三品一标”建设为抓手,将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全力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有效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全市建立省级追溯点38个、市、县级生产经营主体追溯点112个,共计录入追溯信息18235条。全市认证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239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共用品牌7个、企业商标54个,全市农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张掖玉米种子”“张掖肉牛”等8个产品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蔬菜产业方面统一注册使用“金张掖夏菜”集体商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达809家,蔬菜产销企业的“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打造了民乐县“甘肃四珍、西北四宝”、山丹县“地产四珍”、临泽县红枣产品、肃南县鹿产品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日渐健全。按照《张掖市通道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落实方案》《张掖市市县乡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落实方案》部署安排,着力推动通道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完成投资4.6亿元,建成9个农贸交易市场,张掖嘉信、嘉禾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年吞吐量118万吨,实现交易额50多亿元。建成冷链设施204个,储藏能力达58万吨。在深圳海吉星、上海江桥、广州江南等市场设立蔬菜直销窗口44个,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西凭祥口岸建立直销档口2个;已有50多家企业开展对西欧、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开展蔬菜自营进出口贸易和出口供货贸易。先后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平台合作,按照政府帮扶、企业运作、借力发展的思路,以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及线下体验馆建设为突破口,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电商化转型。全市共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6个、乡级电商服务站56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03个,临泽小枣、金花寨小米、高台辣椒等一批张掖特色品牌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张掖玉米种子”“金花寨小米”“金张掖夏菜”“祁连葡萄酒”等为代表的优质品牌农产品搭乘上“网络快车”。
四、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凸显。我市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构建起农牧业数字化的产业数据链。依托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项目,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积极创建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温室大棚和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建成农作物病虫疫情智能重点监测点1个、普通监测点4个,监测覆盖面积达20万亩,实现了环境监控、农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数字化管理。着力打造玉米制种基地田间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为211家经营主体安装监管追溯系统,建成信息化企业3个,涉及面积4.5万亩,实现对种子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控。依托张掖肉牛繁育信息化管理云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肉牛养殖智慧化管理,在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双列式牛舍13栋,开创了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养牛产业的新模式。甘州区推广应用的“云上乡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全过程,将政府涉农服务和监管纳入平台系统,构建了数据采集体系、产销对接体系和数据运营中心,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和政府监管服务互动,促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应用,不断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是加强部门单位间的沟通协作。积极与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加强沟通交流,鼓励本地企业自主引商建设农产品供应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体系。2022年,各县区申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数字农业建设项目7项,经筛选后上报储备5项。我市今后将积极争取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在张掖落地。依托园区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推动我市智慧种业、智慧畜牧、智慧种植、智慧农机等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发展。依托全国农业农村体系建设和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编制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建设张掖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配套建设6个县级监管平台,10个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千亩示范园管控工作站点和300个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点。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监测分析,强化产销对接信息引导,探索智能化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建设。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形成交易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信息大数据,把农产品需求信息更加直接、快速、准确地反馈到生产端,缓解产销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我市将逐步引导农业生产主体入驻使用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甘肃12316“三农”信息服务、“云上乡村”等智慧农业信息化产销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数据信息和需求信息高效对称,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形成“田需而种”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全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顺向追踪,逆向回塑。推进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应用数据汇总体系,为讨论决策、消费需求提供服务,形成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标准化服务的全新农业订单“田需而种”产销模式,构建需供链条,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建立与商务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农产品供销大数据中心,构建智能供应链全链路系统,实现农产品产供销可追溯数字化运营管理,提升为农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要建立集产品展示、冷链仓储、销售配送、电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鼓励农业企业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县域电商,鼓励多样化、多层次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加强“甘味”农产品网络品牌建设、品质管控和售后服务,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着力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各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落实,创新发展思路,全力助推市场主体竞争力有效提升,推动农产品经营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农批、农超、农企等各类产销对接形式,全力推进农产品会展宣传和外销平台建设,充分开拓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