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掖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6号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620700073/2020-00414
文号
张市农发〔2020〕130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0-10-27 17:01:35
是否有效

张小玲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立足区域内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自然禀赋,以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注重产业培育,着力构建产、加、研、销一体化的中医药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一是稳步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推动中药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4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3.8亿元,平均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万亩,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20万亩,规模化生产基地17.43万亩。在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产业区域性布局逐步完善,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民乐县、山丹县、甘州区冷凉区为主的板蓝根、黄芪种植基地20万亩;以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黑河绿洲灌区为主的甘草、孜然、甜叶菊种植基地8万亩;以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高海拔区(1800-2500米)为主的当归、党参种植基地5万亩。

二是制定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张掖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考核方案》《张掖市十大生态产业项目包抓责任制办法》《张掖市生态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张掖市十大生态产业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等配套文件,按照“市级统筹、行业归口、领导包抓、部门主责、县区落实”的原则,建立中医中药产业包抓责任制和重大带动性工程县区落地责任机制,市、县区相关部门依据责任分工,成立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议,采取一事一会一议的办法,在项目建设规划、立项、审批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跟踪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贯通、左右到边、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为中医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是不断健全中药材产业化体系。实施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工程,采取贴息、补助、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中药材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发展壮大生产、加工、购销规模,先后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33家,扶持发展中药材初加工户44户,形成了以河西制药、诚泰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集群。目前,全市年生产以分拣、清洗、切片、饮片为主的中药材初加工产品2.7万吨以上,生产中药材片剂、丸剂、颗粒制剂等精深加工产品2100吨。全市认定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16万亩,河西制药、银杏林药业等8家企业获得药品GMP认证,祁民药业取得GSP认证,诚泰药业4000亩板蓝根取得GAP认证,甘肃滨河集团、浩东药业取得板蓝根、黄芪、当归、柴胡、党参、大黄、黑枸杞7个品种的有机产品认证,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的中药材品牌逐步形成。

四是持续完善人才培育服务发展体系。依托我市科研机构、骨干企业,联合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了张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导专家委员会,强化科研、教学、企业和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研究。组建了张掖市乡村振兴中药材产业专家服务团,充分运用专家团成员的技术优势,在种植技术、中药材加工、新产品开发、质量追溯等方面加强研究、引进和示范推广。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培训和服务,提高药农生产技术水平。

五是大力开展中医药产业宣传推荐。先后邀请山东省甘肃商会、甘肃赫博陇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来我市实地考察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积极参加第三届药博会甘肃省中医药产业线上招商大会,市长就投资环境、重点产业及招商项目进行现场推介,成功签约4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2.016亿元。赴北京参加2020年国际服务贸易会中医药健康产业智库论坛,借势发力,对我市10个中医药产业项目进行现场推介,为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项目支撑、增强了发展后劲,促进中医药产业加速集聚。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执行《张掖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张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分类指导,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尽快制定出台中医药产业优惠政策、工作方案,启动激活民乐县西部药都产业园,使其尽快发育,加快成长,逐步壮大,常态运转,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药都。二是强化服务提升医疗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和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水平。坚持中西医结合,探索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机结合,促进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力争到2025年,市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标准,支持2—3家县级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院。依托市中医医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设立张掖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诊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都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三是加快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中药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为载体,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品种选育,建设优质稳定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以民乐县为主,规划建设种质资源示范园区,开展中药材品种引进及选育、种子种苗繁育、野生品种驯化、中药材种植模式等试验示范研究。四是做强中药精深化加工,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西部重要的中医中药产业基地,依托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西部药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招商、招大商,积极引入一批省内、全国甚至世界有名的医药企业入驻中医药产业园,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聚集度。以甘肃河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深挖潜能,加大新药研制与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具备较先进的制药工艺以及较强的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五是培育龙头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对本地中医药生产企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培育、申报、认定国家发明专利、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产品、甘肃著名商标等,促进中医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依托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与国内外中医药产业知名企业共建产研联盟,力争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打造培育市域内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六是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合作、聘请等方式,柔性引进中医药产业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组建中医药产业专家工作站,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鉴定等科研攻关、科技推广。建设民乐西部药都中医药产业人才实践示范推广基地,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学、下基层送等方式,培养中医药全产业链骨干人才队伍,组建中医药产业人才技术服务团队,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

最后,感谢你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继续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