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经办服务典型案例一】聚焦民生服务“小切口” 推动“经办”向“精办”大提升

来源:张掖市医疗保障局日期:2024-08-13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医保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区医保局的科学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我区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管理工作实际,本着“依法经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规范统一、城乡统筹、优化服务、安全严密”原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提升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服务“经办”向“精办”迈进,使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经办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在国家医保局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检查中获得好评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年度优秀窗口”,多名工作人员被评为“服务标兵”,医疗保障服务中心被市、区人社局评为市、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全市六县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医保经办机构。

优化经办流程,落实参保任务

(一)统一流程,优化服务。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严格按照“六统一”服务路径和“四最”服务标准,通过综合柜员制,实现“一窗受理、后台审核、综合出件”的服务目标。医保窗口使用全国统一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标志及徽标;统一着装,语言规范,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在政务大厅设置医保政策宣传角,抓实“为民办实事”事项,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支取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生育津贴支付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受理评估时限由3个月压缩为2个月、定点零售药店由3个月压缩为1个月。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等相关工作制度,切实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建设,推进下沉。配备好差评评价器、公告牌、视屏设施、办事指南、资料架、宣传单、书写用具、老花镜、意见箱、急救箱、饮水机等设备,设置等候区、母婴室、自助服务区等便民设施。配备自动排队叫号系统并设置志愿者服务岗,引导并帮助群众在自助取号机、自助查询机、自助服务机办理业务;全面推行网上预审服务,积极推进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经办服务“全覆盖”,建立了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院、村医为“前哨”、代办银行营业网点为补充的医保经办服务体制,让医保服务更贴心、更温暖、更便捷,从而实现了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畅通医保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目标。

(三)精心谋划,严抓落实。压实责任,最大程度调动各乡镇、街道的工作积极性,要求各乡镇、街道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回应社会关注,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创新医保宣传方式,大量印制参保缴费宣传资料,督促辖区居民参保紧紧围绕“得病找谁看、病重怎么转、报销如何办”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成效性的宣传,变“要我参保”为“我要参保”,通过移动公司发送居民参保缴费温馨提示20万条,对一些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缴费的老年群体,提供主动上门提供服务。2024年全区城乡居民共参保缴费403145人,占上年参保人数410560人的98.19%,参保缴费率位居全市第一。

(四)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建立信息比对机制,每月对医保系统中特困人员、孤儿、低保人员、脱贫监测人员及已脱贫人员进行身份信息比对,实行动态调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医保政策落实及监测台账,采取“日更新、周复核”的方式,做好贫困人口参保动态维护和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完善台账信息,为乡镇分析评估、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提供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农村低收入人口、已脱贫人口、监测人口经三重保障后自付金额大于6000元以上就诊242人次,经三重保障后政策范围内金额报销比例为96.11%。全面落实参保资助政策,对尚未参保缴费的低收入人口,给相关乡镇下发《参保缴费督办函》,督促乡镇、街道精准定位,采取干部包抓、村社督办、民政介入的联动机制,逐户逐人开展“清零”行动,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应保尽保,实现了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已脱贫人口参保全资助、待遇全享受的目标。

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待遇落实

随着医保三重保障政策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及参保人员就医需求不断增加,在具体经办工作中统筹兼顾,讲质量、求效率,以热心、诚心、耐心、静心做到让群众满意。

(一)转外就医报销工作流程便捷。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协助完成新系统平稳上线运行,实现了“省内无异地”就医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备案联网直接结算、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 5 种门诊慢特病就医门诊异地联网结算和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城乡居民门诊统筹账户异地联网结算的业务。为使这项便民政策能让更多的参保群众了解和知晓,工作人员在日常接待办事群众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同时不断优化转外票据报销工作模式,缩短患者报销等待时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方便于民。 

(二)异地就医备案工作规范。自甘肃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线后,增加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无转院备案模块,异地就医业务量不断增加。为确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应报尽报,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摸索、查阅,不断积累工作技巧,异地就医“一站式”结报人次逐月增加。

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与乡镇、街道加强沟通,优化医疗救助流程,缩短救助金发放时限,发挥好医疗救助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的托底保障功能,把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负费用降到最低,将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发挥到最大,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及发放渠道,逐步建立形成了安全高效的医疗救助流程。

(四)“两病”、门诊慢特病申报有序推进。严格执行特殊人群特殊政策,对符合门诊慢病认定标准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已脱贫人口,开通绿色通道,随时申报、随时认定,确保贫困慢病患者应认尽认,应享尽享,根据门诊慢病政策调整,将门诊慢特病Ⅱ类、Ⅲ类病种申报时间从一年一次调整为一季度申报认定一次,一年四次,确保符合认定条件的患者可以及时享受医保待遇

严格基金管理,平稳收支运转

(一)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基金核算。加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各项资金的预算、决算、日常监督管理,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药品采购资金的收付、医疗保障资金的支付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暂行办法》。落实两定机构医保基金审核、结算、支付制度,按月向两定机构支付合规费用,按照进度每月按时完成全区57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住院、医疗救助的费用和236家村卫生室、135家定点诊所、245家定点药店费用审核及核拨资金工作,工作中始终遵循认真、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开展每一笔费用的审核。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按病种、按床日、按人头等各项支付政策。落实带量采购、阳光采购等制度,及时拨付医保资金和结余留用资金。

)加强稽核管理,规范基金使用。以创新监管方式为抓手,建立完善大数据筛查、聘请第三方监管、异常指标锁定、医保数据统计分析预警通报等方式,切实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以自查自纠、日常巡查、专项治理、飞行检查、专家评审等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为主,提升基金监管能力和水平。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开展医保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常态化扫黑除恶和“惩腐打伞”工作,依托“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以定点医药机构先行自查,经办机构跟踪督查为手段,不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工作。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