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鲤鱼疾病防控技术指南

来源: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日期:2024-12-09

鲤鱼生境分布很广,种类多、分布广,是一种世界性鱼类。在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闽江等诸多流域的江河湖泊中均有分布。鲤鱼适应性很强,在自然水域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草和丝状藻类为食。苗种来源广,普遍作为池塘、网箱和流水养殖的对象,不少地区也把它们饲养于稻田,收益颇好。养殖鲤鱼主要疾病有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水霉病、单殖吸虫病、纤毛虫病、单殖吸虫病。疾病防治介绍如下。

一、肠炎病

1.主要病原气单胞菌。

2.流行特点:流行水温18°C以上2530°C为流行高峰。气单胞菌属细菌是条件致病菌,生存在水中,随食物进入肠道,鲤鱼的免疫力下降或肠道受创伤后易发病。

3.主要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剖检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黄红色黏液。

4.治疗措施内服与外消相结合。内服可用硫酸新霉素粉和氟苯尼考粉联合拌饵投喂,硫酸新霉素粉以新霉素计,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用量10毫克;氟苯尼考粉以氟苯尼考计,一次量,每千克鱼体重用量15毫克,每日1次,连用35天。外消可用氯制剂等,氯制剂以有效氯计,使水体中有效氯浓度达到0.20.33拌饵投喂前和结束后各消毒1次。

5.注意事项: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开动增氧机,保障充足溶氧;及时打捞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调控水质、底质,保持水质清新良好;避免大剂量频繁使用消毒剂。

二、细菌性烂

1.主要病原黏液球菌。

2.流行特点: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水温15°C以上时开始发病,20°C以上开始流行,常和肠炎病、赤皮病并发。

3.主要症状病鲤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常称为“乌头瘟”。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表皮腐蚀成一个不规则圆形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黏液,丝上皮被腐蚀烂掉软骨外露,呼吸困难。

4.治疗措施:每千克鱼体每日1次拌饵投喂恩诺沙星、盐酸小檗碱预混剂1520mg,连用3d;或者undefined炎病方法

5.注意事项: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开动增氧机,保障充足溶氧;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调控水质、底质,保持水质清新良好。

三、赤皮病

1.主要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2.流行特点体表受伤及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捕捞、转运、受伤、寄生虫寄生等均可成为诱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23龄大鱼。

3.主要症状病鲤皮肤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明显,鳍的末端腐烂,有的出现蛀鳍,体表病灶常继发感染水霉。

4.治疗措施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饵投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80160mg/L,连用4—6天;或同肠炎病方法治疗

5.注意事项: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期间,开动增氧机,保障充足溶氧;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调控水质、底质,保持水质清新良好。

四、水霉病

1.主要病原水霉。

2.流行特点水霉淡水中广泛存在,在526均可生长繁殖,水霉的游动孢子可从体表伤口钻入鱼体,或经污染的食物进入消化道、钻入肠壁,经血液流入内脏器官,再繁殖扩散到全身。

3.主要症状undefined体表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真菌。

4.治疗措施:该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避免体表受伤、放养时用高酸钾或重金属盐消毒收敛伤口是可行的预防措施。外用药:用含碘消毒剂聚维酮碘溶液或者3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内服:抗细菌药物磺胺类,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5.注意事项:生产操作中避免鱼体受伤;人工繁殖中鱼巢进行彻底消毒,鱼巢上面黏附鱼卵不能过多,防止鱼卵因缺氧死亡,感染水霉后进一步危及健康的鱼卵。

五、纤毛虫病

1.主要病原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

2.流行特点斜管虫为鱼类越冬后期严重的疾病之一;车轮虫流行于47月,水温20-28小瓜虫流行于春、秋季,水温1525℃;该病主要发生在幼鱼阶段。

3.主要症状车轮虫、斜管虫寄生后,鱼或体表黏液分泌亢进。小瓜虫寄生后,鱼体表、、鳍局部或全部有白点。病鲤均表现不安,食欲下降。感染小瓜虫的鲤鱼还会摩擦池壁,以致鳞片脱落、肌肉发炎及继发性溃烂。黏液分泌亢进或组织被严重破坏,导致undefined窒息死亡。

4.治疗措施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治疗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粉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3隔日1次,连用2次。此外,小瓜虫以盐度为2030的盐水浸泡,用于治疗和预防均有效;或将水温提高到28以上,以达到虫体自动脱落而死亡的目的。

5.注意事项: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将养鱼的水槽、工具进行洗刷和消毒,否则附在上面的包囊孵化后又可再感染其他鱼。

六、单殖吸虫病

1.主要病原体指环虫、三代虫等。

2.流行特点指环虫流行于春末、夏初,水温2025三代虫流行于春、秋季及夏初,饲养的苗种最容易感染。

3.主要症状指环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上,三代虫寄生于鱼的和皮肤上。少量寄生时,鱼无明显症状及病理变化,大量寄生时,上黏液分泌亢进,丝肿胀、粘连,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undefined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

4.治疗措施可使用精制敌百虫粉(90%使水体中敌百虫浓度达到0.30.53隔日1次,连用2次。

5.注意事项:池塘泼洒敌百虫,需要先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并开增氧机防范缺氧。

七、甲壳动物病

1.主要病原中华鳋锚头鳋等。

2.流行特点中华鳋流行于5月下旬至9月上旬锚头鳋流行于夏季,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鱼种受害最大

3.主要症状中华鳋寄生在鱼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鲤上黏液增多,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有出血点,病鲤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群众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锚头鳋寄生在鱼体表、、鳍和口腔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外观好像一团团灰色棉絮,故称蓑衣病。病鱼通常呈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身体瘦弱等常规病态。

4.治疗措施可使用精制敌百虫粉(90%使水体中敌百虫浓度达到0.30.53隔周用药1次,连用3次。

5.注意事项:池塘泼洒敌百虫,需要先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并开增氧机防范缺氧。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