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市甘州区23岁小伙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来源:日期:2020-09-27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面塑艺术

——“90后”非遗传承人李凯指间塑就世间百态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面塑以面粉、糯米粉为主料,甘油、蜂蜜等作为辅料,调成不同色彩,用双手和必要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眼前这个专心捏面人儿的年轻小伙子名叫李凯, 23岁的他被甘州区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别看他年龄不大,但他做出的关公、五虎上将等面塑作品却个个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英武神勇。

面塑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出传神灵动的面塑作品,不仅要具备绘画、形态设计的基本功,还要有相关历史知识储备,对于一个追求时尚现代的年轻小伙来说,李凯是如何沉下心来练就这份耐心和细致呢?

1997年出生的李凯自小喜欢绘画,初中毕业后,父母送他去西安学习烹饪专业。在一场烹饪美学大赛上,他被食品雕刻面塑大师郑更民老师的一件面塑作品吸引,随即萌发了拜师学艺的想法,但这一愿望起初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

在学艺期间,李凯从最初捏简单的小动物到人体的五官、再到塑造老人、小孩等类型的人物,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面塑技艺,他还将老师的作品作为临摹的对象,一遍遍的反复塑造,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要理解它的神韵所在。

面塑创作中要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更需要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自己的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对象,通过不断的看、学、听、借鉴,使手、眼、脑协调一致,才能达到对面塑创作的融会贯通。

2018年的八仙过海,到2019年的五虎上将再到今年的福禄寿,每年创作一个新的面塑系列也是李凯一直坚持的事情。为了能呈现一个个形神兼备且融入情感的作品,他经常通宵达旦的去塑造每一个鲜活的人物与场景。

传统面塑存在材料易碎、易裂、易变质等问题, 李凯和老师一起研究改良后的配料做成的面塑作品,韧性增加、光泽度更好,存放时间长还可以水洗。除了单一人物类的面塑作品外,游戏类、场景类、仿石雕、仿陶瓷紫砂的作品也让老手艺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

李凯的本职工作是南京一家酒店的凉菜艺术总监,是烹饪成就了他的面塑手艺,他又将面塑摆盘与凉菜结合起来,让他的菜品更加具有艺术气质。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面塑艺术,是李凯一直的追求。他认为面塑是一种指尖上游走的艺术,保留着千百年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只有不断地学习精进继承创新,才能让这项民间艺术历久弥新,绽放光彩。(张掖市广播电视台)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