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日期:2022-01-06
张掖曾是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主战场,1万余名红西路军烈士长眠在张掖大地,先烈们血沃祁连的河西征战史,为张掖赋予了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挖掘整合全市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红色阵地平台,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开创我市褒扬纪念工作新局面。
一、建强红色阵地,打造“红色品牌”
以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特色品牌为抓手,加大烈士纪念设施规划保护力度,配套完善纪念场馆功能,构建起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统领、覆盖全域的红色阵地。
一是制定提质改造规划。研究制定《张掖市“十四五”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规划》,与发改部门对接,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临泽战役纪念馆、石窝会议纪念馆、甘州区红西路军纪念馆及梨园口、汪家墩、三道柳沟等27处设施纳入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十四五”规划。积极争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临泽战役纪念馆两个国家级纪念设施改扩建项目批复立项,并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改陈布展方案。
二是推进改造升级建设。研究出台《张掖市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调研督查,积极推动各烈士纪念设施单位转隶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争取省级以上修缮维护资金1030万元,多渠道自筹资金1860多万元,启动实施红色纪念场馆建设和遗迹修缮项目29个,改造提升纪念馆多媒体辅助陈展设施。按照全国部署,开展三个波次的烈士纪念设施校核,校核纪念设施734处,与检察院联合开展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下发检察建议书6份,开展县级及以下英烈纪念设施专项整修行动,申请中央专项经费762.5万元,自筹资金50多万元,将25处纪念设施纳入整修范围。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部分设施的整修,计划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整修任务。
三是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宣传部门、党史研究部门加强协作,深入推进红西路军精神研究。把修缮保护纪念设施、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与全市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将革命历史旧址、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与周边A级旅游景区有效整合,打造七彩丹霞—梨园口战斗遗址—汪家墩战斗遗址—临泽战役纪念馆—三道柳沟战斗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红色记忆纪念馆等5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联合宣传、党史、文旅等部门,广泛开展革命文物、英烈遗物、革命文献资料、口述资料的调查征集,接受社会各界捐赠革命文物、藏品资料700余件(套)。
四是拓展红色传承载体。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张掖英烈”专栏,指导10个烈士纪念设施单位建成微信公众号,率先在全省建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临泽战役纪念馆、甘州区红西路军纪念馆、石窝会议纪念馆等4个网上VR实景纪念馆。2019年以来,通过VR网上纪念馆瞻仰陵园63.54万人次,网上留言6.63万余条。利用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开展“红色故事100讲”活动,以短视频形式,讲述红西路军的河西征战史,介绍董振堂、陈海松、杨克明等著名西路军英烈故事,借助网络打造传播红西路军精神的理论新阵地。
二、挖掘红色资源,启封“红色记忆”
以“传承弘扬红西路军精神”为主题,综合利用红色资源,用红西路军精神感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挖掘英烈事迹。积极搜集整理、挖掘抢救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编撰《张掖烈士英名录》,收录张掖籍烈士475名,整理烈士事迹47篇。遍访西路军老战士及其后代,探寻西路军将士征战河西的红色历史和感人故事,制作《董振堂的书箱》《跨越82年后的重逢》《红色地标》《西路军魂》《祁连大爱》《杨克明四次化名为革命》等红色微视频33部。寻访健在的参战老兵,回忆战争往事,缅怀牺牲战友,制作抗美援朝老兵专题访谈纪录片《荣光——追忆战火纷飞的往事》(上、中、下集),优选4名各时期的战斗英雄、功臣模范,拍摄访谈录,撰写回忆录,为红色教育注入“张掖印记”。
二是创新祭扫纪念形式。近三年来,连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通过网上祭扫、代为祭扫、主题党日、创作文艺作品、颂唱红色歌曲等形式告慰英灵。开展“热血忠魂—西路军英烈巡回图片展”27场次,讲述西路军英烈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砥砺奋进。发动志愿服务者,开展“我为烈士纪念碑描红”活动和“青山披绿·守护英烈”志愿服务。积极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先后为9名烈士亲属找到亲人,为2名烈士后代找到烈士牺牲地。
三是开设红色定制课程。协调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在高台县城关学校、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甘州区龙渠乡中心小学等3个学校挂牌成立红军小学,聘请6名红军后代和战斗英雄为红色教员,经常性开展故事宣讲。举办“童心向党·献礼百年”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发挥62名红领巾讲解员的辐射效应,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依托各烈士纪念场馆,推出“听红色故事、上主题党课、颂红色家书、唱红色歌曲、过政治生日、走长征路、吃忆苦饭、重温入党誓词”的“八个一”定制课程,构建起“看、听、唱、演、悟、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新格局,让广大党员群众重温征战历程,感悟信仰力量,淬炼初心使命。
三、讲好红色故事,点燃“红色星火”
发挥红色宣讲骨干作用,采取故事化讲述、全媒体传播、多渠道展示、互动式学习,推动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驻心间。
一是培养红色宣讲骨干。着眼“政治可靠、队伍稳定、业务精湛、管理规范”的要求打造英烈讲解员队伍。先后选送9名优秀讲解员参加国家和省级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积极开展馆际交流,分批次选派英烈讲解员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省内外国家级纪念场馆观摩见学,今年12月15日,组织开展全市褒扬纪念工作培训暨英烈讲解员大赛,不断提升整体业务能力。仅2021年,全市各纪念馆接待参加教育活动的省内外党员群众就达97.8万余人次,讲解员赴基层开展专题党课、巡回宣讲170余场次,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故事的传播力度,并涌现出了石琳、李菲菲等国家级、省级优秀讲解员。
二是开展红色志愿服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成立退役军人红色志愿服务队37支,吸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者316名,主动担当红色故事讲解员、红色教育小教员、红色线路引导员,为前来瞻仰的退役军人和社会群众讲述党史和西路军故事。发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志愿者,开展“烈士为国尽忠,我替烈士尽孝”活动,对独居、高龄的13名烈属开展常态化联系、结对帮扶、定期照料,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三是推进群众红色宣传。从红色讲解员、党史思政教员、参战老兵、现役官兵、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红色志愿服务者中优选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有一定特长的200多名宣讲精兵,组建理论宣讲团、现役军人宣讲团、先进典型宣讲团、文艺宣讲团、网络宣讲团等宣讲团队,“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乡镇、进网络”开展红色故事主题系列宣讲活动,让红色基因扎根入心。近几年来,已组织巡回展览宣讲259场次,受众人员达13.8万人。(供稿:张掖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权益保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