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2024年前三季度张掖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日期:2024-11-14

前三季度,张掖市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增、稳健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0.66亿元,可比增长6.4%。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增长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06.49万亩,增加11.47万亩,增长2.32%,粮经饲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4.86:27.93:7.21调整为63.52:29.69:6.78。

一是粮食作物面积保持稳定粮食作物夏减秋增,面积321.73万亩,增长0.21%,其中夏粮面积105.44万亩,减少6.51万亩,下降5.82%;秋粮面积216.29万亩,增加7.18万亩,增长3.43%。从粮食作物主要品种看,玉米面积179.32万亩,薯类面积30.86万亩,分别增长1.34%和12.67%,小麦面积56.7万亩,大麦面积12.04万亩,分别下降6.23%和24.44%。

二是经济作物面积持续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0.39万亩,增加12.16万亩,增长8.8%。主要经济作物蔬菜面积73.54万亩,中药材面积28.26万亩,油料面积21.85万亩,蔬菜及其他作物制种面积18.33万亩,分别增长8.58%、6.49%、4.75%、13.56%。青饲料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面积34.35万亩,减少1.36万亩,下降3.81%。

三是制种产业持续稳步发展。近年来,由于玉米制种亩保产值逐年连续提高,且提高幅度较大,带动了全市制种规模扩大,2024年全市制种面积139.55万亩,增长3.78%,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15.14万亩,增长3.24%,蔬菜及其他制种面积增幅明显。玉米制种主产区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亩均产值稳定在4100元左右,与去年相比持平略降。

(二)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全市气候自然条件较好,相比往年雨水充足,没有发生干旱、洪涝等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和经济作物单产普遍提高,获得全面丰收,为全年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粮食作物获得全面丰收。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157.49万吨,增加4.39万吨,增长2.87%,单产增加12.65公斤。其中:夏粮产量42.04万吨,下降5.51%,预计秋粮产量115.45万吨,增长6.3%。

二是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长预报全年蔬菜产量224.09万吨,增长10%,中药材产量11.13万吨,增长1.31,油料产量4.45万吨,增长11.61%,预计蔬菜及其他作物制种产量和面积同步增长10%以上。三季度蔬菜产量208.27万吨,同比增长9.77%。

三是水果产量呈现双增。三季度瓜果产量4.64万吨,增长6.48%,园林水果产量7.59万吨,增长6.4%,全年瓜果和园林水果产量将保持三季度增长态势。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猪牛羊存栏均呈现下降趋势,猪牛羊禽出栏平稳增长,全市大牲畜存栏75.95万头,下降4.71%,牛饲养量92.88万头,存栏70.51万头,下降5.27%,出栏22.37万头,增长9.48%,猪饲养量112.3万头,存栏53.5万头,下降4.28%,出栏58.8万头,下降1.14%,羊饲养量684.04万只,存栏390.43万只,下降0.46%,出栏293.61万只,增长11.16%,禽饲养量686.31万只,存栏388.63万只,增长1.53%,出栏297.68万只,增长2.53%。牛奶产量21.83万吨,增长17.16%。

二、主要特点

一是农作物生产总体形势较好。今年以来,与往年相比气候条件较好,降水充沛,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粮食和经济作物单产普遍提高,玉米制种亩保产值相对稳定,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双双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持续增加,夏粮面积虽然减少,但秋粮面积同时增加,粮食面积相对稳定,保障了粮食安全。

二是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明显全市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3.5%,比2023年降低1.3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9.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蔬菜、油料、中药材、其他制种的面积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4%,夏粮面积减少为蔬菜、中药材、油料等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调整提供了增长空间,粮经饲结构调整向优化方向发展。

三是畜牧养殖基础依然稳固。猪牛羊禽养殖总量持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猪牛价格企稳回暖,养殖生产向好发展,猪的出栏与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下降幅度逐步收窄,牛出栏呈现逐季回升态势,牛羊出栏上升趋势明显,禽出栏增速回落放缓,牛羊禽饲养量全部增长,羊的出栏增速保持10%以上增长,存栏和出栏增速均高于猪牛禽,牛奶产量的高速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四是相关产业政策支撑有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行动方案》《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提升壮大玉米种子、蔬菜、肉牛、奶制品、马铃薯5个主导产业,做深做精肉羊、食用菌酿造中药材、生猪、粮油饲料、林果业7个特色产业,2024年全市投入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2263万元、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奖补资金600万,为设施农业优化提升提供了资金支持。落实市级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1680万元,县区配套财政扶持资金1.1亿元,支持肉牛冻配改良、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屠宰精深加工等产业关键环节,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仍然偏低,投资规模较小;传统农业产业比重大,处在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资金周转困难加大。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不多。

二是农业生产内生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农技运用能力弱,现代农业发展人力支持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养殖市场价格低迷、效益不及预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群众准确把握价格变动规律和市场信息变化的灵敏度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效益无法得到稳定保障。

三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加工层次偏低,科研投入不足,难以有效开发利用现有科研成果,自主研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少,上下游环节不匹配。农产品以粗加工、产地加工为主,初级产品多,高端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不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1.5:1,低于全省2:1的水平,与全国2.6:1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畜产品价格波动养殖风险较大。畜产品价格除生猪价格逐渐回暖,其他畜产品价格增长乏力,养殖户受市场价格影响抵御风险能力差。大部分养殖户养殖收入达不到预期,会寻求转型止损甚至清空存栏,同时依赖贷款维持生产,价格下降可能导致偿还债务困难,增加经济风险。

四、意见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规模,扎实推进玉米制种、奶肉牛养殖、绿色有机蔬菜、优质饲草“四个百万”工程,建成一批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的生产基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精深加工,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租赁经营等方式建立稳固的原料供应基地。以产业化经营创优产业效益,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强化行业人才支撑。围绕良种繁育、精细养殖、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优化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破除管理、用人、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引进和招揽市外高端人才,鼓励和支持本土人才在生产一线创新创业,充分调动和释放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与省内外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科技合作,对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和转化应用。贯彻落实《张掖市人才支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制定牛羊产业高层次实用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致富带头人培养提升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建强乡村振兴产业专家服务团,鼓励科研教学人员、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服务,打造一支亲乡土、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内联种养殖龙头企业、外联终端市场,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壁垒,推动品牌共建、联合营销,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支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联合作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农户向良种繁育、集中育肥延伸,下联市场向开发生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畜产品拓展,着力在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上下功夫,研发生产优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开发旅游休闲食品,力求在畜产品预制菜方面取得突破,推进种养、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规律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面积,准确判断市场走势,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农产品生产原料供应与市场需求相协调,既要防止农产品供给过剩造成的价格下跌,还要防止符合企业加工要求的优质农产品原料供应紧缺。不断加大订单农业的种植面积,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保护好群众的利益。以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为抓手,大力培树联农带农能力强、经济实力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