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3-11-04
前三季度,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部署要求,按照全市保障就业工作要求,积极贯彻稳增长、保主体、减负担各项政策措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一、“四上”单位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0981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721人,同比下降5.1%。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5亿元,同比增长11.4%。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82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97元,同比增长18.7%。
(一)“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0981人,比上年同期减少2721人,同比下降5.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0.4个百分点。
1.七成行业从业人员增加。上报的15个行业中,11个行业从业人员增加1677人。其中从业人员增长较为明显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597人,同比增加675人,增长73.2%;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61人,同比增加124人,增长2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人员期末人数145人,同比增加28人,增长23.9%。其余4个行业从业人员减少4395人,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77人,同比减少198人,下降41.7%;建筑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4925人,同比减少3513人,下降19.1%;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764人,同比减少540人,下降16.3%。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六成多。前三季度“四上”企业报表数据显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32397人,第三产业为18544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63.5%和36.5%。从第二产业的4个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为14925人,从业人员比上年减少3513人,占全部“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数的29.3%,仍然是吸纳从业人员的龙头行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比上年增长2.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总量增长1.2%,从业人员保持平稳增长。从第三产业的11个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住宿和餐饮业吸纳就业最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上年增加675人。
(二)“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情况
前三季度,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821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97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9.5个百分点。
1.分行业看,八成以上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从“四上”单位的15个行业看,有13个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增长面占87%。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5459元,采矿业71428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0993元。平均工资低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1661元,房地产业34627元,住宿和餐饮业35161元。最高行业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的2.4倍,两行业相差43798元。
2.分县区看,平均工资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六个县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实现正增长,两个县区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山丹县47447元、高台县47900元、甘州区49569元、临泽县46568元、民乐县38462元、肃南县62330元,平均工资分别增长25.7%、24.2%、20.3%、17%、14.7%、1.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全市就业形势总体运行平稳,但就业形势依然趋紧,15个行业中,四分之一的行业从业人员仍然存在减少或流失,就业质量不高,基础不稳,市场用工总体趋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减少明显。今年以来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生产经营放缓,待岗劳动者技能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就业矛盾和从业人员收入的矛盾仍将持续。
(二)密集型行业工资差距明显。从全市“四上”单位用工情况看,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6个行业从业人员43445人,占期末从业人员数的80.6%,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在4.7万元以下,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偏低,与“提低,扩中,调高”的收入分配机制不匹配,不利于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
(三)行业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全市15个行业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5459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1661元。最高行业年平均工资是最低行业年平均工资的2.4倍,两行业相差43798元,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三、相关建议
(一)多措并举,接续政策拓就业。加大力度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和接续政策,紧盯全市重大项目、重要工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提振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和活力。注重保护好市场主体,对生产经营恢复较慢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重点落实稳岗补助、培训补贴、延迟社保政策等,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的帮扶和基本社会兜底保障。
(二)稳岗扩岗,发展经济增收入。突出规模以上企业当家,重视打造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点,更好发挥企业在稳岗扩岗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优势,重点开发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公共管理、养老生活服务、卫生医护救助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引导和支持文旅、创意租赁、家政和农业技术推广、农用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等服务业发展。支持网络销售、在线教育、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各类用工单位开发灵活性就业岗位。实现城乡就业人员规模、技能劳动者总量、公共就业服务品质、就业信息化水平和劳动者收入水平“五个大幅提升”
(三)统筹调控,缩小行业间差距。积极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对用人单位各类中、低层级劳动者的工资,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情况,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促进从业人员工资合理增长。引导技能人才向本地区流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回张就业。强化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就业和工资同步增长。加强对各行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和健全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及工资指导制度,最大限度缩小工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