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2020年张掖市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日期:2020-10-30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6.38亿元,可比增长5.5%。其中,一产增加值98.91亿元,可比增长5.6%。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3.53万亩,增加16.3万亩,增长3.65%。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67.97: 27.03:5调整为72.3:23.83:3.87。
一是粮食作物面积“夏秋双增”。粮食面积335.12万亩,增加31.14万亩,增长10.24%。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31.09万亩,增加16.01万亩,增长13.91%;秋粮面积204.03万亩,增加15.13万亩,增长8.01%。粮食作物主要品种播种面积“两增两减”,薯类和玉米面积分别为38.74万亩和157.46万亩,分别增长28.61%和0.81%,小麦和大麦面积分别为56.99万亩和33.08万亩,分别下降7.23%和5.33%。燕麦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22.97万亩,出现大幅度增加。
二是主要经济作物“三增一减”。经济作物面积110.48万亩,减少10.43万亩,下降8.62%。其中,蔬菜面积41.98万亩,增加4.68万亩,增长12.56%,药材面积29.01万亩,增加1.74万亩,增长6.38%,其它制种面积14.27万亩,增加0.37万亩,增长2.68%,油料面积16.48万亩,减少18.31万亩,下降52.64%,油料、蔬菜、中药材和其他制种面积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2.09%。
三是青饲料播种面积下降较大。青饲料播种面积17.93万亩,减少4.41万亩,下降19.74%。
(二)农作物生产形势总体较好
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14.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亿公斤,增长7.27%,预计单产445公斤。夏粮产量4.49亿公斤,增加1693.9万公斤,增长3.92%,单产342公斤。预计秋粮产量10.41亿公斤,单产510公斤,因面积和单产双增,秋粮总产增加8404.4万公斤,增长8.78%。
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药材全年产量1.14亿公斤,增长10.3%,油料全年产量2992.41万公斤,因面积减少油料产量下降40.71%,甜菜产量5.34万吨,增长52.77%,鲜切花和盆栽花因花卉面积减少产量相应有所下降。三季度蔬菜产量12.08亿公斤,同比增长15.21%,水果产量6000.34万公斤,同比增长2.2%。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猪价高位运行,牛羊价格稳中有升,养猪趋于高盈利,牛羊养殖效益上升。前三季度,大牲畜存栏60.08万头,增长9.76%;牛存栏55.5万头,增长10.34%;牛出栏15.26万头,增长8.24%;猪存栏47.68万头,增长4.66%;猪出栏37.62万头,增长5.92%;羊存栏294.68万只,增长17.18%;羊出栏156.11万只,增长10.36%;鸡存栏390.38万只,下降12.24%;禽出栏364.86万只,下降24.66%。
(四)农畜产品市场恢复活力
三季度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风险降低,全市各级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大力实施农产品“西出东扩”战略,加强产销衔接,促进农畜产品销售供应,全市农畜产品销售供应全面恢复,农产品价格相对较好。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主要粮食作物价格高于上年,玉米制种亩保价格上涨200元左右,蔬菜价格涨多跌少,中药材主要品种板蓝根、黄芪、当归、党参正在收获期,从市场行情来看,需求增大,预计板蓝根、黄芪价格上涨明显,水果价格与去年相比,总体价格稳中有增。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4月下旬低温冷冻天气和5月中下旬、8月和9月下旬出现强降雨,致使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和肃南县部分乡镇村遭受低温霜冻、水灾和风雹灾,造成燕麦草倒伏,葡萄、蔬菜、药材和经济作物制种等部分农作物受灾。
二是生猪稳产保供仍有压力。受省内周边区域陇南、酒泉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增加,防控和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对生猪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仔猪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成本逐步加大,部分养殖户恢复生猪养殖补栏种猪和仔猪扩产资金不足,影响养殖场(户)的补栏扩产积极性。
三是优化农业结构难度加大。稳定粮食面积与扩大经济作物面积矛盾突出,近年来,张掖市粮食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今年,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省、市加大了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经济作物总播面积出现不增反降现象。
三、意见建议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核心,发展优势产业、盘活资源资产,增强造血功能。以“生态宜居”为目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乡风文明”为主题,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以“治理有效”为保障,纵深推进综合治理。以“生活富裕”为根本,不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培育壮大农产品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在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加快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有计划的布局建设特色农产品集聚区、产业带,持续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精深加工,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租赁经营等方式建立稳固的原料供应基地。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提档升级,以产业化经营创优产业效益,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抢抓国家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机遇,把握投资重点,及早谋划筛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种质资源、高标准农田、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向上衔接,及早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上“十四五”项目储备库。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的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实行倾斜性财政政策资金扶持,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让农户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拿到直补款,使惠农政策的效果发挥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引导农户根据市场规律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面积,准确判断市场走势,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农产品生产原料供应与市场需求相协调,既要防止农产品供给过剩造成的价格下跌,还要防止符合企业加工要求的优质农产品原料供应紧缺。不断加大订单农业的种植面积,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保护好群众的利益。以示范性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为抓手,大力培树联农带农能力强、经济实力好、社会信誉度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五是推动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生猪养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资金和能繁母猪保险等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扶持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支持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引进良种、繁育良种,扩大和提升养殖规模和水平,确保生猪恢复性生产。严格落实各项监测、防控、处置措施,做好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及时掌握生猪产销形势,引导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投资,保持养殖均衡生产、有效供给,促进生猪市场供给总量平衡,确保生猪生产步入稳定健康发展轨道。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