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深入学习贯彻大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

来源:日期:2018-03-15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


市政协委会、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何成才


地方史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编史修志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2006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2009年1月,省政府颁发了《甘肃省地方志工作规定》,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6年5月,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学习贯彻《条例》《规定》和全国全省地方志事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2016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张掖市地方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至此,国家从法治的层面上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市地方史志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弘扬编史修志优良传统,我市地方史志工作成绩斐然


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部分,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资料宝库、知识宝库、智慧宝库,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因此,地方史志是独特的文化典籍,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历史传统的重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地方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依法治志,志鉴工作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机制体制初步建立。全市上下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一纳入”(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八到位”(即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二是首轮修志全面完成。出版了《张掖地区志(远古—1995)》及《张掖概览》,全市9部旧方志(《甘州府志》《重刊甘镇志》《新修张掖县志》《高台县志辑校》《创修临泽县志》《甘州府志校注》《创修民乐县志》《东乐县志》《山丹县志》)全部整理校点完成,出版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村志12部,各类地情资料20多部。


三是二轮修志稳步推进。全市7部市县区志的编纂进度都按照省市规划时限稳步推进。《临泽县志》《高台县志》已印刷出版,《民乐县志》完成终审,明年上半年印刷出版,《肃南县志》完成评审,《山丹县志》完成初审,《甘州区志》完成初稿。2019年前,市、县区志书均可印刷出版。


四是综合年鉴全面覆盖。市、县区年鉴实现一年一卷,逐年出版,共出版《张掖综合年鉴》10部,《甘州区年鉴》11部,《临泽年鉴》12部,《高台年鉴》6部,《民乐年鉴》4部,《山丹年鉴》7部,《肃南年鉴》5部。


五是志鉴编纂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出版的各类志书、年鉴、地情书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来看,全市地方志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地方志工作机构还存在人员编制数量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目前,地方志编纂业务十分繁重。过去的志办,也就是一轮修志期间,志办只是抽一班人,编一本书,书编完了,人也就散了,志办的使命也就结束了。现在的志办,是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市政府设立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常设机构。其职能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区别。随着形势的发展,志办的业务量越来越大。首先要编修本级志书;其次要审查下一级的志书;三要编纂综合年鉴,达到一年一鉴,逐年公开出版;四要培训修志人员;五要开展地方史的编写工作。因此,目前地方志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少、编制不足的问题。市志办只有5个编制,其他六县区志办大都只有3个编制,个别的只有2个编制。而且,从发达地区及省内别的地区相比,有的一个县志办都有10多个编制,这种编制上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显得很不适应。


二是现有修志队伍业务能力水平还不能适应修志编鉴的需要,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地方志业务专业性很强,加之一本志书,一编就是好几年,工作单调、枯燥、乏味。实实在在讲,地方志部门工作人员辛苦、清苦、吃苦,需要长期埋头伏案,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坐得住、守得住,真正热爱这项工作,并且有较高的文字功底,才能胜任此项工作,也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地方志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但目前的现状是,有能力的不愿来,进来的又留不住,修志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三是读志用志为现实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方志文化的独特作用有待进一步彰显。近年来,地方志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志书为社会有关方面查阅资料、招商引资等提高了可靠史料,成为有关领导办公室案头鉴史资政的重要工具书,同时,广大群众的读志用志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地方志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社会影响面还不够广,如何彰显地方志文化的独特作用,利用地方志为现实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开创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一重要论述精准地概括了史书、方志等文献典籍的当代功用和历史价值,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史志事业的发展方向。今年年初,新华社发布了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第三部分重点任务第一项“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中明确强调:“加强党史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这是又一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地方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这是地方志事业发展进程中又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地方志纳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修史修志”任务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同时,这是将地方志事业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步,地方志事业也由依法修志进入依法治志的新阶段,开启了地方志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时期。面对地方志事业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作为我们方志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挖掘张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地方史志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方志工作。要在新编的志鉴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地方志转型升级到新时代的担当和作为,树立方志文化自信,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抓紧抓好,让方志文化在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站在核心,走在前列。


2、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志要求。“两全目标”写入了全国、全省及《张掖市地方史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是法定职责,是刚性任务,必须从依法治志的角度去实现“两全目标”,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3、发扬方志人精神,切实抓好方志队伍建设。地方史志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要求严,专业性强,唯有不断学习创新,才能跟上新时代,才能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地方志工作者,树立新时代精神,耐住寂寞,甘于清贫,默默奉献,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学习外地修志编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应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修志专业知识,提升理论修养,强化修志素质。同时,建议市委组织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在制定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相关的政策中设置优惠条款)时,给予方志方面毕业生在进入地方志系统工作的考试中一定的倾斜,使历史文化、方志专业方面的人才能够进入地方志系统工作,做到专才专用。


4、积极争取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地方志部门存在的编制少、编纂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建议市编制委员会从弘扬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全市地方志工作部门的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参照省内其他市州、县区编制情况,适当增加编制人员,切实解决编制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市县区可采取专兼职人员修志的办法,由财政核拨人员工资,地方志工作部门自行从社会上聘用一批熟悉本地历史文化、热爱方志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的人员,从事修志编鉴、开展方志文化传承工作,以确保地方史志事业健康发展。


5、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充分发挥方志文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地方志工作部门应自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整理传统民俗文化,主动参与重大问题研究,积极发挥促进区域文化交流、项目考察前期论证、招商引资地情地貌资料考证、名优特产品认证、寻根谒祖、旅游开发、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城乡道路命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地方志工作资政、存史、教化、育人的功效得到日益彰显。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