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气象》

来源:日期:2019-12-18


2011年、2012年,张掖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提高气象预报预测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优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业务质量得到稳步提高,气象服务成效显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做出了贡献。

【气象观测】主要开展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和特种观测。地面气象观测采取8次定时人工观测和自动连续观测(采样精度1分钟)两种方式,连续观测和记录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日照、0~320厘米地温、蒸发量、云量云状、能见度、天气现象、冻土、雪深雪压等气象要素,每小时上传1次观测数据并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加密观测,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编发定时地面天气报告、每小时航空天气报告、不定时危险天气报和解除报、重要天气报、加密天气报等气象报告,制作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和年报表。全市已完成105个四要素或六要素无人值守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开展自动连续观测并上传观测数据;高空观测利用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探测不同高度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每天08、20时开展两次观测并编发观测报告;生态与农业气象主要开展小麦、玉米、全生育期生长状况观测、人工和自动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监测、测定产量形成因素、自然物候观测、不定期土壤墒情观测等项目;新一代天气雷达能有效对半径150公里内发生的大风、沙尘暴、冰雹、暴雨、局地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监测。特种观测项目主要有边界层通量观测、GPS/MET水汽观测、地下水位观测、GNSS大陆构造环境监测、雷电定位观测、紫外线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等,并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业务科研项目的外场实验任务。

全市气象观测工作正逐步朝着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气象观测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预报及观测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为气象科研和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紧紧围绕领导决策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服务产品包括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防雷减灾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等。

公众气象服务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大大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拓宽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社会各界有效防御,大大减轻了气象灾害损失,尤其是加强短临预报服务,通过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村村响大喇叭、电子邮件、电视电话、互联网等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预警信息。2011、2012年累计发布预警信号、专题服务材料、短时临近预报、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雨情快报等气象信息390余期,电话服务200余次,发送气象短信受众达64万人次。

决策气象服务主要开展长期气候趋势预测、中短期天气预报、短时天气预报和雨情服务,提供干旱、大风、强沙尘暴、寒潮、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信息。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完成短时、短期、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等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工作,补充完善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和以“1~7天短期预报、短期分县预报、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城市环境预报、决策服务预报”五大类产品为主的20余项短期预报产品,以短期气候预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灾害预警、气候影响评价、气候监测预测评估、决策服务为支柱的20余项中长期预报产品。并在使用过程中对决策服务产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决策服务产品由“短期气候预测、重要信息专报、天气气候分析、气象专题服务”四大部分组成。两年来累计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气候分析》材料105期。根据《黑河调水气象预报服务方案》,共发布专题长期预报12期及不定期中短期黑河调水订正预报多期,为水利部门选择合适调水时间,确保黑河调水成功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中国张掖·全国露营大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张掖段赛事、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等赛事,精心制定服务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累计发布决策服务材料80余期,取得显著的服务成效,赢得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加强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能力,提升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水平,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加强与国土资源局的会商,每次暴雨或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决策服务材料中均对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予以明确提示。

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2011年、2012年生态与农业气象开展土壤墒情、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作物监测、农气旬(月)报编发、农业气象专题服务、生态气候影响评价等业务工作;业务质量错情率0.0‰,10人次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全省测报优质竞赛个人”等荣誉。

围绕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决策需求,以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为支撑,以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服务项目,增加服务产品,为地方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两年来,累计向上级业务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张掖市农业气象旬(月)报、生态环境监测(旱情监测、植被监测)报告、重大气象服务(气候评价等)、夏秋收气象服务、农业气象预报、重大气象信息等农业气象服务材料213期。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张掖市气象局与市农科院合作,共同研发“张掖市现代农业气象支撑系统”,系统主要模块包括: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特色气象服务等模块,补充完善了农业气象数据库,可以适期制作并发布各类情报、预报、决策等服务产品。双方还共同确立制种玉米、设施葡萄、红枣和设施蔬菜的观测试验基地,市气象局先后筹资150多万元,在各试验基地增设4套农田小气候观测和农作物生长实景监测设备、2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监测仪器、1套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移动式土壤水分测定仪、叶面积测定仪、测温仪和叶绿素测定仪各1套。自系统正常业务运行以来,双方合作开展制种玉米、设施葡萄、红枣、油菜、春小麦、啤酒大麦、马铃薯等作物的生育期、土壤水分等监测、生长状况调查,为作物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积累了基础资料。开展制种玉米黑白膜对比试验、温室番茄小气候环境监测与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制种玉米灌溉量观测及分析,把农业气象监测数据与农作物生长状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分析,逐步确定作物生长的各项农业气象指标。进一步开展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及灾害性天气的评估分析工作,及时制作发布农用天气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在张掖乃至甘肃首次对制种玉米生长特性实行科学的观测试验分析,确定适宜播种期指标、科学灌溉指标、主要病虫害发生指标、玉米生长适宜气象条件和玉米气象灾害防御指标,共42项指标。

防雷减灾服务2011—2012年度我单位防雷中心认真履行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职能,加强与安监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定期对辖区内的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场所,航空、广播电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学校、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容易遭雷击的建筑物等的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测,防雷检测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认真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统一对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和易燃易爆场地的防雷装置图纸按防雷减灾工作程序进行审核、报批、跟踪检测、工程监督和施工验收。

近两年来,主要对防雷重点单位、信息网络、公共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化学危险品、易燃易爆场所等的新建项目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相继开展“张掖市M15车用甲醇汽油项目”“张掖市军民合用机场改造项目”“张掖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大柳沟风电场建设项目”等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击风险评估。为用户提出杜绝或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措施和合理性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市县(区)均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各县(区)政府均落实人影机构、编制和经费。2011年、2012年,市局共组织实施火箭人工增雨作业30余次,发射火箭弹200多枚,科学合理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有效降水,缓解作业区旱情,保障了农牧业丰产丰收。至2012年底,全市拥有新型WR-98大型火箭发射装置7部,指挥、作业车7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实现了飞机和火箭联合,作业区域扩展到全市6县区所辖范围,作业时间延长到全年,实现人影工作从单纯抗旱向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等多方向转变,为抗旱减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和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争取祁连山人工增雨雪项目建设。2011年11月,市委书记陈克恭在与甘肃省气象局领导会谈时,就加强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基地建设和张掖人工影天气作业体系建设达成一致,张掖市政府与省气象局签订《关于联合建设张掖祁连山人工增雨(雪)基地及指挥中心的合作协议》。此项目拟在张掖建设“三基地一中心”,项目建设后,将对合理开发利用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增加有效降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张掖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市委、市政府将张掖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和祁连山人工增雨(雪)指挥中心及基地建设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现场办公解决土地事宜。

【重大天气过程】

2011年重大天气过程及服务情况

3月12至14日,16至17日大风沙尘降雪天气过程12至14日,全市平均温度下降9摄氏度~14摄氏度,出现6~7级大风,局地出现扬沙天气,13、14日出现降雪,山丹雪深达4厘米。16日夜间至17日白天,全市再次出现大风、沙尘及降雪天气过程,平均风力6~7级,阵风8级,平均气温下降5摄氏度~7摄氏度,17日出现小雪,对设施农业造成影响。市气象台对两次天气过程均做出准确预报,并提前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和预警信号,及时向社会各界提供了服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和副市长分别做出重要批示,服务工作受到政府领导好评。

4月28至29日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28日,张掖市出现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达4个多小时,阵风7~8级,平均最大风速16.2米/秒,极大风速17.9米/秒,高台、山丹出现了沙尘暴,甘州区出现强沙尘暴,最低能见度为300米。市气象台准确预警,提前服务。28日报送《重大信息专报》,并两次发布沙尘暴黄色和橙色预警信号,服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5月2至3日大风沙尘天气甘州区、高台、临泽、山丹、民乐5个测站出现了大风和沙尘天气,2日17时,大风开始影响我市高台地区,甘州区极大风速达21.8米/秒(9级),临泽最小能见度仅两千米。市气象台及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准确及时服务,全市未出现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月17日局地强降水、冰雹天气过程17日张掖市沿山部分地区出现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强对流天气,民乐南丰乡出现暴雨、冰雹,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500万元。市气象台16日发布“雷电橙色预警信号”,并及时开展服务,提醒防范局地强降水或冰雹,服务效果显著。

8月14日山区、山丹暴雨天气过程14日,下午至夜间,张掖市普降中到大雨,山区、山丹出现暴雨,17个区域站过程降水量超过30毫米,最大降水量达59毫米(焉支山林场)。市气象台12日发布“我市将出现连阴雨及强降水天气”的《重大信息专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予以转发。市局气象台14日下午发布中到大雨短期预报、暴雨黄色预警和橙色预警信号。由于提前预报,及时服务,为有效防御灾害提供了时间,减少了灾害损失,事后召开的全市防汛工作会上,市上领导给予了高度赞扬。

2012年重大天气过程及服务情况

1月18日至22日连续降雪、降温和吹风天气过程此次过程降温幅度为8摄氏度~10摄氏度,过程降雪量1.1~3.8毫米,山丹、民乐、肃南雪深达3厘米,全市大部地区路面出现结冰现象。张掖市气象台预报“18至22日我市全区有小雪天气”,并连续发布5期《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17日15时发布“18至22日我市将出现一次降温、降雪及吹风天气过程”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为车辆和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预报和预警。此次天气过程,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受到市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月22日大风沙尘天气过程22日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和地面热低压的共同影响,张掖、沙尘天气,平均风力6~7级,阵风达8级,造成高台8个乡镇62个行政村、1720户4820人受灾,共有3456座蔬菜大棚受损,受灾面积213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5万元。张掖市气象台22日14时5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地面热低压的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我市有5~6级东风,阵风7级,并伴有弱沙尘天气”。并向市应急办和相关单位及时通报和服务,把此次大风过程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5月12日霜冻天气过程12日受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影响,张掖市高台、民乐和肃南出现了轻霜冻,民乐地面最低温度-2.2摄氏度,造成高台、民乐两县18个乡镇,19.7万人受灾,受灾面积达45029公顷,造成经济损失19195.9万元。张掖市气象台5月11日19时40分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并向市应急办和相关单位进行通报和服务,广大农民提前采取一定的防霜措施,大大减少了此次霜冻天气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6月26日~27日暴雨天气过程受高原西南暖湿气流与新疆东移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全市出现了暴雨天气,甘州区日降水量达40.8毫米,超过历史极值。此次暴雨天气过程造成高台和山丹部分乡镇遭受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36万元。27日1时40分张掖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27日09时50分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并从27日02时开始连续发布逐小时雨情快报,向市委市政领导发送雨情短信2114条,为防汛抗洪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012年六、七月份,降水天气过程频繁,过程降水量多年罕见。先后出现4次重大降水过程,市气象局共发布预警信息8期,发布降水实况快报40多期、重大信息专报4期,市政府领导4次做出重要批示。

【气象社会管理】2011年、2012年,全市气象部门不断加强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做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一直是张掖市气象工作的一个难点,2011年张掖市气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依法将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纳入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把气候可行性论证评审结论作为规划、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依据之一。2012年继续深化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完成全市所有新建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定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

张掖市气象局机构

2011、2012年,市气象局设3个职能科室:办公室(人事科、法规科挂靠办公室)、业务管理科、计划财务科;7个直属单位: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气象台、科技服务与产业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中心、生态站。辖山丹、临泽、高台、民乐、肃南五个县气象局。3个地方气象机构:张掖市施放气球管理办公室、张掖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甘州区气象局。

张掖市气象局领导人名录

局长:赵小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局长:付有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张峰(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毛玉琴(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

纪检组组长:陈和平(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