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19-03-01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国土资源管理》
【工作概况】2011—2012年,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双保行动”,狠抓项目建设,突出优势资源开发,依法规范管理秩序,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发挥了行业和部门的职能作用。两年审批供应建设用地989.58公顷;耕地保有量达25.46万公顷;国土资源项目投资13680万元,其中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0380万元,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保护和“以奖代补”项目资金330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发证率、当年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率、矿业权实地核查发现问题整改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率均超额完成。全市各类矛盾纠纷较上年下降45%。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益6.92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6.23亿元。狠抓基础业务建设,干部作风、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都有明显提升和转变。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荣获国土资源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荣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优秀成果奖”;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工作,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保密局授予“全国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先进集体”;张掖丹霞被国土资源部批准设立为国家地质公园;
耕地保护截至2012年底,全市耕地总面积254595.03公顷(381.89万亩),其中灌溉水田1933.45公顷(2.9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0.76%;水浇地188355.43公顷(282.53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3.98%;旱地64306.15公顷(96.4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5.26%。
按行政区域统计,甘州区耕地面积94.3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24.71%;临泽县29.08万亩,占7.61%;高台县38.12万亩,占9.98%;山丹县103.77万亩,占27.17%;民乐县100.65万亩,占26.36%;肃南县15.92万亩,占4.17%。全市人均耕地2.90亩。
全市耕地资源总量大,分布不均匀。山丹县、民乐县和肃南县没有灌溉水田,旱地占耕地面积总量较大,耕地构成较其他县区较为单一。
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七有”“五不准”;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制度,加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基本农田整治力度,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确保占补平衡。2012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片块3298个,保护片快比2011年增加了94个,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达318.61万亩,保护率达到83.96%。
2012年共安排各类建设项目用地989.58公顷,较上年减少1119.32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638.79公顷,较上年减少508.46公顷(占用耕地483.42公顷,较上年减少377.86公顷);占用原有建设用地110.54公顷,较上年减少129.56公顷;占用未利用土地240.25公顷,较上年减少481.3公顷。由于2011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和S213线用地面积较大,因此2012年新审批建设用地面积较上年有所减少。
土地市场建设2011—2012年,张掖市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及处置力度,将土地收购、储备、处置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依靠储备方式和市场手段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不仅有力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更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两年共出让土地408宗,面积12315.75亩,实现土地收益18.91亿元,上缴政府纯收益14亿元。2011年土地纯收益是历年来最高水平。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2011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32个,项目涉及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共完成投资9797万元,整理开发土地4121.27公顷,新增耕地1079.63公顷。
2012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26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市级20个。项目涉及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共完成投资10380万元,整理开发土地4739.93公顷,新增耕地1202.7公顷。
截至2012年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投资规模和新增耕地面积较2011年分别增加583万元和123.07公顷,同比增长5.95%和11.40%,实现连续12年占补平衡有余。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概况张掖市是全省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冶金辅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的集中区。煤炭、钨钼、铁、石膏、凹凸棒石、钾盐等矿种探明资源储量较大。
全市发现并评价了铁、锰、铜、铅、锌、岩金、银、钨、钼、钒、锑、铬铁、砂金、硫、煤、芒硝、萤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钾盐、蛭石、重晶石、石棉、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矿泉水等42种矿产资源,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汽矿产2种。目前,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604处,其中已开发利用236处。
目前,张掖市辖区内已初步探明资源量的矿产有煤、铁、铜、铅锌、钨钼、芒硝、石膏、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等33种。全市铁矿储量8.93亿吨,钨远景资源量50万吨(金属量),钼远景资源量102万吨(金属量),煤炭远景储量10.5亿吨,芒硝资源储量2581.3万吨,原盐资源储量320万吨,重晶石资源储量1850万吨,萤石矿资源储量23万吨,石灰石资源储量4.62亿吨,冶金用白云岩资源储量6031万吨,石膏储量2.32亿吨,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储量11137万吨。截至2012年底,全市境内有15个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共设置勘查项目132个,勘查总面积2462.85平方公里。其中地勘单位持有探矿权70个,商业性探矿企业持有探矿权61个。按行政区划分:肃南县89个,山丹县9个,高台县6个,民乐县4个,临泽县16个,甘州区7个。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优势明显。铁资源储量占全省的91.8%,钨、钼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省的49%、59.5%,萤石资源储量占全省52.5%;芒硝资源储量占全省57.7%,石膏资源储量占全省45.8%;凹凸棒石黏土、蛭石、大理岩、水泥灰岩等资源储量均居全省之首。特别是临泽县凹凸棒石粘土矿,为世界超大型凹凸棒石粘土矿床。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截至2012年,全市现已开采利用的矿种26种,占总数的80%,开采量较大的有煤炭、水泥灰岩、铜、萤石、原盐、硅石、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比较广阔。根据2012年矿山企业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共有矿山企业237户,从业人员10094人,年产矿石1289.4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完成矿产品销售收入14.1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
“十二五”以来,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矿业市场日益活跃,全国矿业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全市矿业经济发展突出新的特点:一是矿山企业优化整合,矿产品产量明显增加,矿业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二是矿业开采加工技术、环境保护治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业经济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巨大,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度2011年,全年实际完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191.7万元。2012年,较好地完成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任务。全年实际完成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301.29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7.17%,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征收任务。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持续增长,表明全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力度不断加强。
矿产资源项目2011年共实施3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其中国家已投资项目1项,申请资金5575.93万元,现已下达资金3439万元;省级投资项目1项,投资规模900万元,下达资金250万元。2012年共实施4个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下达资金3300万元。
矿政管理近年来,为全面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全市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企业储量动态监测、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等制度,着力从加强日常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入手,探索治本之策,建立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长效机制。2012年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共发现违法行为61户(点),其中采矿许可证过期19户,无证采矿22户(点),边探边采3户,未按勘查开发利用方案施工5户,未按期施工的勘查企业11户,非法承包采矿权1户,开采方式不符1户,查处率100%。新设采矿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全市公开挂牌出让采矿权4户;到期延续采矿权一律实行协议有偿出让,有偿延续采矿权56户,共收缴采矿权价款435.1万元,采矿权市场化配置率达100%。通过开展“打非治违”行动,矿山生产安全隐患得到清除,煤矿和非煤矿山生产行为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张掖市政府领导调研沙石料厂清理整顿工作
【测绘管理】2011年,“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工程设计书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张掖市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并正式启动“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张掖市空间定位基准建设、空间数据体系建设、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应用示范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六部分;市区“1+5”规划区和5县区城市规划区510平方公里1∶1000彩色航空摄影全部完成,初步建立“数字张掖”基础测绘公共平台,完成覆盖市域2万平方公里1∶10000航空摄影;建成了覆盖全市的13个CORS站,完成了9.8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绘与更新工作,全市域4.2万平方公里1∶10000比例尺基础测绘工作的前期工作已经同步展开。预计到2014年初,“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将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和调试完善阶段。
【国土资源法制】土地例行督察2012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在张掖市开展的土地例行督察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土地监察执法工作。从2011年底,张掖市提前安排部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规范,上半年先后两次向西安局督察组提供了7大类40项检查资料及发改、城建、规划等9个部门的自查自纠报告;5月9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在张掖市召开了例行督察动员会议;5月6日至27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开展了为期22天的驻地土地督察;8月21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在兰州召开了甘肃省土地例行督察意见通报会,下发了《例行督察意见书》,提出需要我市整改规范的8大类15个方面264个问题;市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逐个进行了整改。全市共撤销违规文件26份,撤销违规许可34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77件,收缴罚款1137.9万元,处理责任人25人;追缴土地出让金15356.2万元,问题整改率和违法案件查处率均达100%。
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在张掖市开展例行督察现场检查工作
违法案件查处两年来,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5件,收缴罚款1254.98万元。其中土地违法案件63件,共收缴罚款1136.56万元,退还违法占地6.9亩,拆除违法建筑163.14万平方米;矿产违法案件22件,共收缴罚款118.42万元,没收矿产品违法所得151.1万元。依法追究了28名相关责任人责任,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达100%。
国土资源法制宣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编制年度普法计划,扎实开展“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8·29”测绘法宣传日的法制宣传活动。采用上街咨询、开设专版、举办知识竞赛、编排专题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土地法制宣传,两年共滚动播出电视宣传标语700多条(次),张贴宣传标语1500余条,举办知识竞赛7场,编排专题文艺演出3场,出动宣传彩车70多辆,在主要区域、重点矿区设立咨询点31个。同时,在《张掖日报》和张掖电视台开设宣传专版,扩大宣传覆盖面,深化了宣传效果。在抓好集中宣传的同时,利用各级政府政务信息、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体开展经常性宣传,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测绘报》《甘肃日报》《甘肃地质矿产报》《张掖日报》、张掖电视台等报刊和媒体发表宣传稿件70多篇。
【国土资源工作亮点】张掖丹霞跻身国家地质公园在全国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评审的激烈角逐中,顺利通过评审。在通过参评的36个国家地质公园中,张掖丹霞排名第三,获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积极承办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二十七届年会,邀请了以李廷栋、刘嘉麒、卢耀如等为主的50多位院士、专家和学者,对张掖丹霞开发进行了高端指导,提出许多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占地3000多亩的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祁连玉研究开发中心和祁连玉鉴定评估中心已挂牌成立。配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多彩张掖——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专题宣传画册。
参加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年会的专家学者实地查看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卫片执法破解矿山监管难题国土资源部监测出张掖市2010年度疑似图斑多达1539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共同责任机制,开展联合执法。经过国土资源部和省厅连续三次的专项检查,全部问题整改到位,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领导视察张掖市国土资源工作
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见到实效按照“能占劣地不占好地,能占荒地不占耕地”的原则,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坚持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的路子,通过改造河滩废弃地,开发荒滩闲置地,大规模迁坟盘活用地等有效措施,盘活未利用土地资源,为新城区建设、设施农业、工业园区、新能源及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两年来,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省厅安排投资达4050万元,整理土地2050公顷,新增耕地150.5公顷,亩均增收190元。全市累计开发利用未利用地20万亩,其中开发为农用地8万亩,建设用地12万亩,至少节约耕地10万亩。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系统管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实现了管理网络化、预防信息化、治理多样化。市上建立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中心,加快建设网络管理平台、灾害监测平台、救援指挥平台,以数据库为主的市、县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投资3439万元的肃南县关山海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已批准立项,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张掖市国土局领导深入一线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
“数字张掖”列入国家试点建立了融基础地理信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市情教育窗口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为全国试点建设项目,并全面启动实施;全市4.2万平方公里1∶10000航摄已完成2万平方公里;市、县区城市规划区510平方公里1∶1000航摄均已全面完成;支撑全市域高精度测绘控制网络的13个CORS站已建成,为领导决策、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发挥了支撑作用。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机构
2010年6月,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张政办发〔2010〕264号文通知,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科、规划测绘管理科、宣传教育监察科、耕地保护科、地籍管理科、市场科、矿产开发管理科和资源环境管理科9个机构;下属张掖市土地储备中心、张掖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张掖市地质调查院、张掖市土地评审登记中心、张掖市土地规划勘测院、张掖市测绘管理办公室和张掖市国有土地年租金征收管理办公室7个事业单位。
2012年增加1个科级事业单位祁连玉研究开发中心。
截至2012年底,全局在编干部职工共89人,其中行政编制27人,事业编制62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12人);男62人,女27人。
张掖市国土资源局领导人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
何格经(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副局长:
秦述国(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王辉平(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副局长、储备中心主任:
蒋忠(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尤国新(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副局长:梁新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王金龙(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党组成员、张掖市国土资源局甘州区分局局长:
满旭峰(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副总工程师:
李进贤(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
张宏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
土地登记评审中心主任:
张家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副调研员:马登政(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曹彩云(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
裴延凯(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