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16-05-23
资源保护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97。25’~103。28’,北纬36。45’~39。30’之间。东西长近1 000公里,南北宽20~70公里。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地市的天祝、古浪、武威、永昌、山丹、民乐、肃南、张掖等8个县市,总面积26 53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及其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全区已知有高等植物84科399属1 044种,其中蕨类7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74科380属1 020种。属国家保护的植物有裸果木、星叶草、桃几七、蒙古扁桃等。野生动物已知有陆栖脊椎动物229种,其中兽类47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2种,鱼类14种,另有昆虫类1 206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雪豹、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普氏原羚、甘肃马鹿、马麝、盘羊、岩羊、藏原羚、猞猁、石貂等12种;一鸟类有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鹁、雪鸡、蓝马鸡、血雉、鹰、隼、鹗等39种。
【东大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东北部,距市中心约70公里。东经100。45’~100。51’,北纬39。00'~39。04’之间。东大山为龙首山山脉的组成部分,面积50.45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积21.33平方公里,高山草甸22.59平方公里。海拔2 150~3 660米,四周为浩瀚的荒漠所包围。山底属干旱荒漠气候,中部为半湿润的森林草原气候,林线以上为高寒草甸气候。主要保护对象为青海云杉及其生态系统。全区植物有26科98种,以高山耐寒植物占优势;野生动物中兽类有20多种,鸟类80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雪豹、石貂、猞猁、白臀鹿、鹅喉羚、岩羊、盘羊及金雕、鸢、红隼、燕隼、暗腹雪鸡、纵 纹腹小鹗等。东大山的青海云杉林是河西走廊北部山区唯一的一片天然林,是特殊环境中保存下来的森林植被。
【龙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东经100。55’~101~00’,北纬38。55’~38。58’之间,面积25.6平方公里。龙首山为河西走廊北山的一部分,海拔在2 100~3 439米之间,气候属大陆性荒漠气候和大陆性草原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青海云杉及其森林生态环境。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岩羊、鹅喉羚、猞猁及草原雕、金雕、暗腹雪鸡、鸢等。
【水獭】俗名水狗、獭。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属。生活于江、河、湖泊、溪流水流较缓,透明度较大的岸边。在附近乱石堆间隙、堤岸岩缝、树根、芦苇或灌木丛下挖洞筑窝而居。食物以鱼类为主,也捕食青蛙、蟹、水中昆虫、水禽及各种啮齿动物。水獭皮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多用以制作衣领、皮帽和大衣的高级原料。獭肝可入药,治肺痨贫血、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肝气痛。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猞猁】别名猞猁狲。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猞猁属。生活在高大密林中,也见于无林山地,筑巢在岩隙中,多数晨昏活动,善爬树、奔走和游泳。以小型动物和鸟类为食。产于肃南、民乐等地。为珍贵的观赏动物,是制裘的上等原料。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兔狲】别名玛瑙。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产于张掖、肃南等地。生活在草原、荒漠或戈壁地区。主要以啮齿动物及沙鸡等为食。皮毛绒厚毛密而长,是珍贵的皮料。兔狲是啮齿动物天敌,控制害鼠。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豹别】名金钱豹、豹子。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行动敏捷,善于跳跃、爬树、游泳,性残忍凶猛。以大型草食性动物,如鹿、狍、野兔等为食。产于武都、康县、文县、榆中、天水、徽县、康乐、和政、临夏等地。为展览动物,裘皮贵重,骨可入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雪豹】别名艾叶豹。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形酷似豹,但头较小圆,前额稍隆起。生活在高原地区,属岩栖性动物。常在黄昏和黎明时活动。性凶猛机警,行动隐蔽而灵巧。以北山羊、岩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食,也捕食高原雉类及啮齿动物。产于张掖、肃南等地。雪豹毛绒密柔软,保温性能极佳,为上等皮料。骨可入药。体态优美,是著名的展览动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西藏野驴】别名野驴、野马。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为大型有蹄类,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但略矮。栖于荒漠草原,在高寒山区活动范围高线可达海拔5 000米左右,一般常活动于海拔3 000米左右的戈壁、荒漠草原及山闻谷地,常3~5或8~9头成群,也有20~30头的大群。善奔跑。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粗草为食。产于肃南等地县。西藏野驴为中亚特产动物,可以驯化,可与家驴、家马杂交,改善品质,或培育家畜新品种,也是研究适应高原生活的物种及其演化的重要材料,还是重要展览动物。皮可制革或制阿胶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马麝】别名香獐。哺乳纲偶蹄目麝科麝属。栖息在高山草甸、灌丛或次生阔叶林缘草甸中活动。夏季常出没于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内。性胆怯且孤独,除发情交配季节外,多喜单栖生活。活动有固定路线,行动轻快而敏捷,善于跳跃,听、视觉敏锐。食物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为主。产于张掖、民乐、肃南等地。麝香是高级香料和贵重药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唇鹿】别名黄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属。栖息于海拔2 400~4 000米的高山上。白天常隐于林缘灌丛中,也攀登流石滩和裸岩峭壁,善于爬山奔跑。喜营集群生活,繁殖季节集群可高达数十乃至100余只。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蓼科、景天科、菊科和豆科植物为食。产于肃南县。鹿茸、鹿胎盘、鹿血、鹿鞭、鹿心、鹿肾、鹿筋、鹿尾、
鹿骨均为珍贵中药材,皮可制革,毛可作填充物,亦可供科学研究和动物园展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马鹿】别名白臀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属。雄鹿有角,茸角的第2叉紧靠于眉叉,第3叉与第2叉相距较远,最多可达9叉,一般8叉,故又称八叉鹿。栖息于高山森林中。拂晓前后活动频繁,听觉、嗅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冬季常结成小群,迁至山谷林间活动,夏季又上山。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叶等为食,并喜在盐碱较多的低湿地舔食。产于张掖、肃南等地。鹿茸、血、鹿胎、鹿肾、鹿鞭、鹿筋、鹿骨均可入药,皮可制革。体大健美,是动物园的展览动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黄羊】别名短尾巴黄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原羚属。黄羊多栖息在平原丘陵地的草原、草甸地带和低山荒漠、半荒漠草原。奔跑迅速,每小时能达90公里的速度。好群栖,一般集10余只或数十只在水草丰盛地区活动,以各种草本植物为食。张掖境内尤以甘州区北山和山丹北滩产出。其皮可制革,角可入药,也是工艺品原料。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普氏原羚】别名滩黄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原羚属。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及山地草原。善于奔跑,性喜集群,大群可达数百只。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为食。产于肃南、肃北县。普氏原羚可利用荒漠、半荒漠草原,提供优质肉食,皮可制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藏原羚】别名白屁股黄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栖息于高原、高山草甸、高山或中山草原、草坡、荒漠、半荒漠,尤喜水源充足的山谷一带。喜群居生活,通常3~5只成群,冬季可结成20只左右。以各种草类为食。产于肃南等县。藏原羚常利用家畜尚不能利用的高山荒漠、半荒漠草原提供优质肉类和皮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鹅喉羚】别名长尾黄羊、粗脖黄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羊属。栖息在海拔1000~2500米近山麓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单独活动或集小群。以戈壁羽茅、葱属、猪毛菜属、蒿类、红砂、梭梭及禾本科植物为食。毛皮能制皮褥或作制革原料。角有药用价值。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岩羊】别名石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岩羊属。典型裸岩区栖息动物,多栖息在海拔2 400~5 000米的高山裸岩带及与之相邻的高山草甸山坡上,从不到林线以下的地区生活。食物多以杂草和灌木枝叶为主。产于肃南等地。其毛皮可利用,亦可供动物园展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盘羊】别名大头羊、大角羊’、大角弯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盘羊属。栖息于海拔3 000~5 000米的高山寒漠无林带,也可在海拔1 500~3 000米的荒漠、半荒漠地带生存。集群生活,小群3~5只,大群可达40余只。食物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亦食灌丛枝叶。产于肃南境内的祁连山,张掖市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一带。盘羊角装饰品受到国外收藏家的青睐,也是珍稀的展出动物,皮可制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黑鹳】别名老鹳。鸟纲鹳形目鹳科鹳属。栖息于有树的河流漫滩、沼泽、山谷有溪流的盆地,湖泊岸边开阔地带。单栖或2~3只成群。每年3~4月北上,10月以后南下,如栖地水不结冻,部分不迁或迟迁。常筑巢于距水域较近的高大乔木树上或山地断壁垂岩上。食物主要是鱼类,也吃大型水生昆虫、蛙类和小型鼠类。分布于甘州区等地。黑鹳的食物中,益害动物均有,尤能大量消灭蝗虫等害虫。黑鹳体色艳丽,可供观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琵鹭】别名琵嘴自老鹳。鸟纲鹳形目鹦科琵鹭属。栖于河流漫滩、浅水湖泊、沼泽等地区,营巢于高树上。涉水捕食水生昆虫、小鱼、蛙类。见于张掖等地。白琵鹭嘴形奇特,体色洁白,姿态优美,是一种很好的观赏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大天鹅】别名白天鹅。鸟纲雁形目鸭科天鹅属。大型游禽,栖息于湖泊、水库及沼泽湿地。每年3月中旬北迁,9月中旬南迁,属候鸟。主食水生植物的茎、叶和种子,兼食少量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蚯蚓等。大天鹅体态雄壮、优雅,是很重要的观赏动物。皮、毛、羽、翎和绒,都是价值很高的工业原料,有的是重要的装饰品。高台、临泽、甘州区都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小天鹅】别名短嘴天鹅。鸟纲雁形目鸭科天鹅属。为大型游禽。栖息在湖泊、水库和沼泽湿地中。性较活泼,常大群一起呜叫,叫声清脆。食物为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螺类。见于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小天鹅的经济意义与大天鹅相似。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金雕】别名洁白雕、红头雕。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多栖山地,常栖息在高山岩石或大树上,营巢在高大的乔木上。性凶猛力强,善捕食雉鸡、野鸭、野兔、野鼠,甚至野羊和狐等。见于河西等地。金雕捕捉大、中型鸟类和兽类,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羽毛经济价值较高。金雕可驯养为猎鹰以供狩猎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肩雕】别名白膀子老雕。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生活于山地林问,也活动于平原丘陵。食物有小型兽类和鸟类。见于等地。白肩雕嗜食农、林、牧害鼠,对抑制鼠害有突出作用。其翼羽和尾羽称作雕翎,可作饰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玉带海雕】别名黑鹰。鸟纲隼形目鹰科海雕属。见于开阔地带,营巢于高大的乔木、芦苇丛或高山岩缝间。食物主要是鱼、雁、鸭,啮齿类和两栖爬行类。见于甘州区、肃南等地。玉带海雕姿态雄壮,可供观赏。捕食啮齿动物,对农牧业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其尾羽(商品名为“腰玉”)为珍贵饰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尾海雕】别名洁白雕。鸟纲隼形目鹰科海雕属。多见于近水域地带,也见于草原或山区。以黄鼠、鱼、兔、野鸭等为主食。营巢在岩壁或乔木树上。见于甘州区、肃南等地。白尾海雕是人们喜的观赏鸟类,其翼翎与尾羽可作多种羽饰品,以供口。主食啮齿动物,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秃鹫】别名狗头鹫、坐山雕。鸟纲隼形目鹰科秃属。常见于高原,也到平原或草原活动。多单独飞取食时有群食现象。食物以动物尸体为主,也吃型兽类、蛙和昆虫。营巢于高大乔木或山顶崖石。见于肃南等地。秃鹫主要以大、中型动物尸体为食,充当“清道夫”角色,对保护自然界的清洁卫生、加速物质分解和循环,促进生态平衡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活鸟可饲养供观赏,羽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可入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兀鹫】别名秃鹫、坐山雕。鸟纲隼形目鹰科兀鹫。栖息于3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吃兔、羊、雪鸟、旱獭等,也吃动物尸体,常结群撕食。群栖于偏重山区峭壁垂岩,营巢于悬崖或高树上。见于张掖等地。兀鹫常以腐尸为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积致作用。可作动物园观赏动物,飞羽和尾羽作装饰品。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胡兀鹫】别名大胡子鹫。鸟纲隼形目鹰科胡兀譬属。生活在高山裸岩地带。性机警凶猛。吃动物尸本和旱獭,也猎捕小型鹿类、雁、鸭,以及羊只。营獒于峭壁垂岩下。见于肃南等地。胡兀鹫主要以动物尸体为簧,亦猎捕旱獭和老弱病残的小型有蹄类动物,对清吉草原,保护环境,加速自然界物质循环,维护高原至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是重要观赏动物,翅翎、尾朔等可作饰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鸢】别名老鹰。鸟纲隼形目鹰科鸢属。多见于山噩林地、城郊及居民点附近。天气晴朗时,常见其在天空翱翔,发现猎物,立即俯冲直下,以鼠、兔、蛙、鸟等为食。在高大乔木的顶端营巢。鸢在全市遍布。捕食鼠类和蝗虫,尤嗜食死尸和废弃的鱼、鸡内蛀,起清道夫作用,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翅翎和尾羽可作饰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苍鹰】别名黄鹰。鸟纲隼形目鹰科鹰属。苍鹰为森林鸟类,常在空中作直线滑翔,以鼠类、兔和雉科鸟类为食。产于祁连山地。苍鹰消灭部分鼠类和野兔,有益于农、林、牧业,同时也捕食一些益鸟,在自然界起维护生态平衡作用。可驯化供狩猎用。骨可入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雀鹰】别名鹞子。鸟纲隼形目鹰科鹰属。常栖山地林问,捕食小型鸟类和鼠类。全省分布普遍。主食鸟类和鼠类,幼鸟几乎全食昆虫,控制森林有害动物,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一定作用。还可驯养成狩猎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棕尾瑟】别名大豹、鸽虎。鸟纲隼形目鹰科鸳属。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间疏林地带,以鼠类、蜥蜴、蛇、昆虫等为食。棕尾鸳嗜食农林害鼠,也食蛙类等,益害参半。飞羽、尾羽可作工艺品,胆可入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大鹭】别名花豹、老鹰。鸟纲隼形目鹰科鸳属。夏季多栖息于山间及林地,冬季常到开阔的田野、草原觅食。以中小型鸟、兽为食。见于张掖等地。大瑟主食鼠类和野兔,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飞羽和尾羽可作饰用,也可驯养猎兔。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草原雕】别名大花雕。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主要栖息活动于开阔的草原地带,以猎捕中、小型兽类及鸟类为主,也食爬行类和动物尸体。见于河西地区。主食啮齿类动物,为草原益鸟。飞羽和尾羽为工艺品原料。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自尾鹞】别名灰鹰、白尾鹞子。鸟纲隼形目鹰科鹞属。常见于农田、草原、河谷、林缘等开阔地区。以鼠类及小鸟为食,亦取食昆虫。见于河西地区。捕食鼠类、昆虫,则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一定作用。但捕食一些食虫小鸟则有一定害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头鹞】别名鹞子。鸟纲隼形目鹰科鹞属。主要栖息在山地林缘中。食物以鼠和鸟为主,有时也吃昆虫。见于张掖、肃南。嗜食小鸟,有一定害处,捕食鼠类和昆虫,则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较大作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短趾雕】别名短趾鹰。鸟纲隼形目鹰科短趾雕属。栖息于旷野、农田和疏林地带。取食鼠、小鸟、蛇和蜥蜴等。见于张掖等地。短趾雕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鹗】别名鱼鹰、鱼雕。鸟纲隼形目鹰科鹗属。多栖息在江河、湖沼一带,常停落在岩壁或乔木树枝上。食物以鱼类为主,也捕食蛙和鼠类。见于肃南、张掖等地。主食鱼类,冬、春季节多捕食鼠类,益害兼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猎隼】别名兔虎、白鹰。鸟纲隼形目隼科隼属。主要栖于山地。以雉科鸟类和野兔、啮齿动物为食。见于张掖、肃南。猎隼对控制啮齿动物危害有一定作用,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价值。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斑尾榛】鸡别名松鸡子。鸟纲鸡形目松鸡科榛鸡属。生活在海拔3 0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或针叶林中,为留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产于张掖、肃南等地。斑尾榛鸡是中国特产鸡类,又称“飞龙”。清代列为宫庭贡品,肉细嫩鲜美,为野味中佳品。亦为观赏动物,羽毛经加工可作填充物。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淡腹雪鸡】别名雪鸡、藏雪鸡。鸟纲鸡形目雉科雪鸡属。栖息在海拔3 000~5 000米之间的高山裸岩、荒漠或半灌丛漠地,也常在雪线附近活动。食物以蓼、早熟禾等的花及球茎、草叶等为主,兼食昆虫。为留鸟,有垂直迁移习性。产于祁连山等地。肉可入药,羽毛经加工,可作垫褥填充物,亦供动物园展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暗腹雷鸡】别名雪鸡、高山雪鸡。鸟纲鸡形目雉科雪鸡属。栖息在海拔2000~5000米左右的裸岩、荒漠或半灌丛地带,活动于雪线附近。非繁殖季节3~5成群,繁殖季节则成对离群。吃植物性食物,偶食昆虫。为留鸟。产于祁连山。肉可入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血雉】别名血鸡。鸟纲鸡形目雉科血雉属。栖息于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随季节变化有垂直迁移现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产于祁连山区。雄鸟的色羽可作装饰品,亦可供观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蓝马鸡】别名马鸡。鸟纲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生 活在高山针阔叶林及灌木林间,常几只至几十只结群活动,在繁殖季节则单独活动。白天通常在地面活动,夜间栖于树上。以植物种子、根茎、叶等为食,亦啄食昆虫。留鸟。产于祁连山区。蓝马鸡是中国特产鸟类,羽色鲜丽,形态优美,其象角一样的耳羽和马尾彭的尾羽,特别惹人喜爱,为名贵的观赏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灰鹤】别名鹘噜雁。鸟纲鹤形目鹤科鹤属。主要牺息于滩涂、湖泊水边、草滩沼泽等湿地生境。杂食性。主食水草、草籽、水生动物,也吃鼠、蛇、蛙、小鱼和昆虫。见于肃南等地。灰鹤是动物园内观赏走禽之羽毛可作饰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大鸨】别名地鹬。鸟纲鹤形目鸨科鸨属。栖息予开阔的河漫滩、草原或较低湿的洼地。单栖或3~5只结群活动。食物较杂,有植物嫩叶、籽种,也有直翅目、鞘翅目昆虫。候鸟。分布于河西走廊。大鸨肉味鲜美,为野味上品。翅羽和尾羽称为大鸨翎,可作饰羽用。脂肪可入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鹃鹗】别名猫头鹰。鸟纲鹦形自鸱鹗科鹃鹦属。栖息于森林或林间山地悬崖峭壁处。多单栖,喜夜出性生活。食物主为鼠类,也食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分布于祁连山。鹛鹗的食性广泛,对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短耳鹗】别名猫头鹰。鸟纲鹗形目鸱鹗科耳鹗属。栖息在树林、沼泽地、草原。多在夜间活动觅食,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分布于张掖一带。主食啮齿动物和昆虫,对农林牧业有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