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大词典》(初稿·植物)

来源:日期:2016-05-18

植   物

 

【紫花苜蓿】又名苜宿、牧蓿、路荪(俄文、法文译音)。因其开紫花又称“紫花苜蓿”。原产于古代的米甸国,即波斯境内,今日的伊朗。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至大宛国(清代为浩罕国,在土库曼及乌兹别克两国境内),带回苜蓿。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的垃科植物,叶、秆生长旺盛,根多而长,在干燥土松的地方,能长3米多长,适应性强,具有保蓄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一般新鲜苜蓿含氮O.56%,磷O.18%,钾O.31%,水分80.5%;干苜蓿含氮2.32%,磷O.78%,钾1.31%,水分16.5%,肥效很高,而且根上有根瘤菌,种过苜蓿的地,土壤非常肥沃,一般增产20~60%,高的可达一倍以上。自西汉以来,紫花苜蓿就以其饲料价值和培肥改土效应而介入农田,形成与粮、油、棉等作物轮作的草田轮作制度。

【草木樨】俗名叫马苜蓿、野苜蓿。一年生或二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秆硬易木质化,根系发达,肥力高,叶子落到地上腐烂后,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种过草木樨的地比豆茬地还肥。据分析,植株内含蛋白质丰富,土壤播种草木樨的第二年可产生18.8公斤氮素,相当于300公斤油渣的效用,干草的含氮为2.8%。在气候暖雨水多的地区和灌溉区,草木樨可以直接翻压作绿肥,一般地区可以割下来沤制堆肥。由于它对环境要求不严,生长快,在干旱地区大量种植后,不但能解决肥料问题,而且可以解决饲料和燃料缺乏的问题;同时花小而多,开花期长,是很好的蟹源植物;它的秆子每50公斤还可以剥5公斤以上的麻。由于用途很广,群众叫“宝贝草”。

【苦豆子】又叫“苦草”、“苦参”、“卜热”、“卜雅”。属槐树属豆科多年生小灌木,主根发达(一般可利用根系繁殖或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不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很低),植株分枝多,成帚状,叶羽状复叶灰绿色,可作绿肥和堆肥,肥效很高。据分析,苦豆子风干的茎叶,含氮素1.57%,磷酸O.2%,氧化钾0.38%。张掖各地的沙滩、荒坡、地埂、沙碱地上都生长有苦豆子,可用来压青作为瓜、菜的肥料。

【骆驼蓬】 一种多年生的野草,多生长在山坡、岸畔、硷滩和沟埂上,在张掖分布很广。据分析,骆驼蓬含水分19%,含氮O.2%,含磷O.08%。由于它含有19%的水分,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只要割下来铡碎,施到地里,经过灌水,几天就能腐熟生效。    

【箭舌豌豆】又名大巢菜、春巢菜、普通巢菜、野豌豆、救荒野豌豆等,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是巢菜属中主要的栽培种。箭舌豌豆主根明显,长20~40厘米,根幅20~25厘米,有根瘤,茎柔嫩有条棱,半攀缘性,茎长100~250厘米,分枝30~50个;羽状复叶,小叶6~10对,矩形或倒卵形,小叶前端有突尖,叶形似箭舌,因此得名。托叶半箭形,有1~3披针叶形齿,具有一个腺点;生花1~2朵,蝶形花冠,腋生,紫红、粉红或白色,花梗短或无。子房被黄色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顶端有茸毛。系自花授粉作物。果荚扁长4~6厘米,成熟为黄色或褐色,内含种子5~9粒,扁圆或钝圆形,种皮色泽有粉红、灰、青、褐、暗红或有斑纹等,千粒重40~70克。箭舌豌豆耐寒喜凉,地温5~6℃即可发芽,从出苗至开花,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而异,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开花至成熟,有随温度提高熟期有缩短的趋势。耐旱性强,在年雨量300~450毫米的雨养旱农区能正常生长。箭舌豌豆耐盐能力较差,在以氯盐为主的盐土上全盐达O.1%,即受害死亡,在以硫酸盐为主的盐土,耐盐极限为O.3%。它不耐渍,由于溃水使土壤通气不良,影响根系活动,抑制根瘤生长。箭舌豌豆适应性广,能在PH值6.5~8.5的砂土、粘土上种植。但在冷浸烂泥田与盐碱地上生长不良。它的耐荫性、再生力强,不寒霜冻,宜于麦类等密生作物套种或主作物收获后复种,是北方春麦灌区的优良的秋绿肥(饲草)。盛发期亩产草2 000~3 500公斤。春季草播的可亩产种子150~350公斤。

【毛苕子】毛苕子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入土深1~2米,侧根、支根较多,根部多姜状,扇状根瘤;茎上茸毛明显,生长点茸毛密集呈灰白色,茎长2~3米,方形中空,粗;分枝力强,地表lO厘米左右的一次分枝15~25个,二次分枝10余个至10余个,小叶长2~3.5厘米,宽O.8~1.2厘米,有茸毛,背面多于正面,叶色深绿,托叶戟形卷须5枚;花梗长18厘米,每一小花有10~35朵,花色蓝紫色,萼斜钟状有茸毛,荚长2.5~3.O厘米,宽O.8~1.O厘米,横断面扁圆;每荚25粒,种皮灰褐色。千粒重25~30克,最重达40克。毛叶苕子在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种植。适宜的土壤酸碱度在PH5~8.5之间,但可以在PH4.5~9.0范围内生长,在土壤全盐含量O.15%时生长良好,氯盐含量超过O.2%时难以全苗。

【沙打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抵御风砂能力强而得名。尚有地丁、麻豆秧、薄地犟、沙大王等俗名。植物分类学家认为:“沙打旺是由野生的斜茎黄耆(Astrogolus odsuigens pall.),在我国黄河可故道地区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引种驯化和多年人工栽培所分化出来的栽培型种群”。是黄芪属中的一个新种。是我国特产的草种。人工栽培至今约近百年。根,属深根系,扎得越深,一般可达l~2米,深者达6米。沙打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寒,据观测,沙打旺的越冬芽能忍耐一30℃的低温。种子发芽的下限温度为10℃左右;抗旱性强,根系深,叶片小,全株被毛,具有明显的旱生结构。在年降水量300~400毫米的干旱山地能正常生长;抗风沙,据观察,已萌发的沙打旺苗被风砂埋3~5厘米,风停后茎叶仍能正常生长;耐瘠薄,在土层很薄荒山沟坡,肥力很低的砂丘、滩地上,在干硬瘠瘦的退耕地上均能种植,优于草木樨,紫花苜蓿;耐盐碱,在土壤PH值9.5~10.O,全盐量0.3~O.4%的盐碱地上,沙打旺可正常生长。沙打旺是绿化荒山荒坡的优良草种。对解决肥料、饲料、燃料不足,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红豆草】豆科,红豆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可以生长7年以上,根系强大,并着生大量根瘤;茎直立,一般高50~80厘米,花为穗状花序,长一般可达25~35厘米,着生小花40~75朵,花瓣红色至探红色,也有粉白色的;荚果扁平,黄褐色,果皮有凸形网状脉纹,荚果成熟时不易开裂,内含肾形种子一粒。红豆草性喜干燥,抗旱力较强,在年降雨350~400毫米的干旱雨养农业区能良好生长;抗寒性较强,在零下15℃的低温条件下,一年生植株能完全越冬;土壤PH值7.5~8.5时均能生长,但不宜在酸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上生长。红豆草作饲草的适宜刈割期为盛花期,一般一年可收割两次,亩产草量2 500~3 000公斤。亩产种子30~50公斤。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