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大词典》(初稿·医药卫生)

来源:日期:2016-05-17

 

医药卫生

 

【名贵药材】辖区名贵动物药材及中药材品种均产于祁连山区,如鹿茸、雪莲、麝香、豹骨、羌活、黄芪、大黄、秦艽等;甘草、麻黄、锁阳、红花等产于沙漠丘陵地带和川区。据中药材资源调查,辖区境内的动物、植物、矿物类中药材共有85味,分属于3大类39科、71属、82种,其中动物药材7味,植物药材74味,矿物药材4味。

【鹿茸】为鹿科动物雄性马鹿尚未骨化的干燥幼角。雄性三岁后开始锯茸,一年一次。马鹿生于高山草丛中,分布于区内肃南县祁连山北麓。1958年,肃南县建起野生动物驯养场,80年代易名肃南县鹿场。1995年,肃南鹿场有鹿263只,宝瓶河牧场有鹿65只,肃南县8家专业户有鹿62只,全区合计390只,年产鹿茸1000公斤左右。2000年养鹿450多只,产鹿茸1600多公斤,除供应当地制药厂制药外,部分出口国外。鹿茸性甘、咸、温,补肾益精、强筋壮骨。鹿的系列产品有鹿血酒、保健茸血酒、鹿血蛋白酒、鹿胎膏等。鹿血酒以鹿茸血精为主,配以祁连雪莲、锁阳、黄参等,配纯青稞酒精制而成。长期服用,对心力衰弱、阳瘘早泄、女性冷漠、腰膝酸痛、阳虚体寒、抗老强身、延年益寿有明显功效。是补肾壮阳、祛痛除虚的最佳补品,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麝香】为麝科动物雄性马麝性腺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麝香具有特异香气。马麝多生于高山峻岭灌木丛中,分布于区内祁连山一带,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麝香性辛、温,芳香开窍、通经消肿、散结止痛,在中成药制剂中广泛应用。

【甘草】别名甜草、国老。为多年生豆科灌木植物,甘草属,药用其根部。高40~100cm,主根粗大,外皮红褐色,断面金黄色。生长于草滩、河岸、路旁沙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高台县罗城、盐池,临泽县的小屯、新华,甘州区的碱滩、廿里堡、乌江等地。1995年以前年收购量0.5万公斤左右。90年代引进推广人工栽植乌拉尔红皮甘草2000多亩,效益可观,既能增加人工植被,又可增加经济效益,近年人工栽植面积逐步扩大。甘草性甘、平(炙后温),为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张掖市中药提炼厂具有年加工甘草(原料)6000吨的最新生产线。1998年加工甘草500吨,生产甘草浸膏17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唐古特大黄或掌叶大黄的根茎。分布于祁连山一带,生长于林缘山崖、河流两岸。株高2米,根茎粗大,肉质近圆柱形或鼓形;外皮黄棕色,顶端有叶和叶柄残痕。性味苦寒。其功效是攻积异滞、逐瘀通经、泻火凉血,古称西北三大宝之一,年收购量约0.5万公斤。1998年以来,农村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已有人工种植。

【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根及根茎。野生,高50~60厘米,根茎呈现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多生于祁连山阴坡林下、草丛及灌木丛中。羌活性味辛、苦、温,能发汗解表、祛风湿止痛。民乐、山丹医药公司均有收购。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的根系。野生,多生于祁连山的灌木丛中。高50~7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柔软有弹性,不易折断,外皮土黄色,有纵皱或半螺旋状的细纵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黄芪性味甘、温,补气固表,托疮排脓,利于消肿,年收购量约0.5万公斤。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小秦艽或达乌里龙胆的根及根茎。野生,多生于祁连山北山坡草地,分布于山丹军马场一、四场及肃南、民乐县山区地带。高20厘米,根锥状圆柱形,具纵向左扭曲的沟纹,外皮黄褐色,性味苦、辛、平、祛风温、除虚热。当地药材公司都有收购。年收购量约0.5万公斤。

【锁阳】为锁阳科多年生寄生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野生,生长在沙丘地带,分布于肃南县明花区、甘州区平山湖乡一带。锁阳高30~60厘米,全株棕红色,地下茎粗壮,大部分埋在沙中,仅茎顶及花絮露在地上,呈棒状。锁阳性味甘、温,补肾壮阳,润燥滑肠。年收购量1.5万公斤左右。

【麻黄】为麻黄科多年生小灌木植物麻黄的草质茎。野生,多生于山坡、荒滩,主要分布于山丹县红寺湖、东乐乡,甘州区碱滩、靖安、平山湖,高台县元山子、南华乡境内等地。麻黄可兴奋中枢神经、升血压、减弱肠胃蠕动。其性温,味辛,微苦、解表发汗,平喘利水,根可收敛止汗。张掖市中药提炼厂每年收购加工,年收购麻黄草500吨左右,生产麻黄膏180吨左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医药经销公司及制药厂,出口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