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自然资源

来源:日期:2015-09-21

《张掖综合年鉴(2011—2012)》·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境内河流皆为内陆河,属黑河水系,发源于祁连山的冷龙岭、走廊南山、陶勒山、陶勒南山等山峰。分布境内的河流有26条,年径流量在千万立方米以上的大河14条,千万立方米以下的小河12条。

黑河,流经青海省的门源、祁连2县,甘肃省的甘州区、临泽、高台、金塔4县(区),注入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全长820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5.5亿立方米。马营河,发源冷龙岭,上游称白石崖河,中游称马营河,古称弱水。中、下游汇入霍城河、大黄山泉水、寺沟河、南西草湖泉水和旧时民乐童子坝等8条河流。流至甘州区乌江堡东北汇入黑河,全长175公里,今灌地面积31万亩。童子坝河,源于俄博岭,由21条小河汇流,全长95公里,年均径流量0.7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31平方公里,今灌地面积13万亩。洪水河,源于冷龙岭,由26条小河汇入,全长80公里,年均径流量1.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80平方公里,今灌地面积18.5万亩。海潮坝河,源于野牛山与老君山之间,由6条支流汇合,全长82公里,年均径流量0.4884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46平方公里,今灌地面积7.5万亩。小都麻河,源于野牛山北坡肖不德克岭,由4条支流汇成,全长40余公里,年均径流量1740万立方米,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今灌溉面积2.75万亩。大都麻河,源于野牛山北坡,由4条支流汇聚,全长81公里,年均径流量0.87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今灌溉面积9.6万亩。酥油口河,源于雪大坂,由8条支流汇合,全长90多公里,年均径流量0.448亿立方米,上游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今灌溉面积5.5万亩。大野口河,源于青大坂,上游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564亿立方米,今灌溉面积2.9万亩。大磁窑河,源于拉哥墚,上游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360万立方米,今灌溉面积6300亩。梨园河,源于柴诺山,由九个泉等河汇流,全长143公里,年均径流量2.3亿立方米,上游流域面积2240平方公里,今灌溉面积13.2万亩。摆浪河,源于天池一带,由6条支流汇合,上游流域面积22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409亿立方米,今灌溉面积6.4万余亩。水关河,源于火石大坂,由6条支流汇合,上游流域面积67.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260万立方米,今灌溉面积1.7万亩。石灰关河,源于猞猁岔子山,由8条支流汇合,上游流域面积68.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260万立方米,今灌溉面积1.9万亩。

区内地下水分南、北山地下水和平原地下水。南山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陶勒河谷地和皇城盆地。陶勒河谷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1.8~120米,含水层厚度35~94米,单井涌水量440~2500立方米/日,矿化度<0.4克/升;皇城盆地下水位埋深1~35米,含水层厚度10~45米,单井涌水量2000~3000立方米/日,矿化度0.4~0.5克/升。北山地下水分布在合黎、龙首山区,因受极干燥气候条件影响,地下水量贫乏,中低山区单井出水量50立方米/日,矿化度5克/升;高山体(海拔2000米以上)单井出水量100立方米/日以上,矿化度3克/升。平原地下水从地表到200~300米深度范围内的浅层含水层,是各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贮存层位。南部冲积扇带地下含水层渗透系数100~400米/日,单井出水量大于3000立方米/日,单井涌水量10~50升/秒·米;潜水位自南而北由深变浅;南部山前地带埋深大于200米,向北逐渐变为100~200米、50~100米、小于50米,潜水水质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平原中、下部细土含水层具有双层结构型,主要含水层存度多为50~100米,钻孔单井涌水量5~20升/秒·米,渗透系数50~200米/日,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某些地带几十米深的含水层被揭穿后,地下水可自流,流量为2~6升/秒。

冰川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民乐县境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连山巅。共有冰川988条,面积423.84平方公里,冰储量14.36立方公里。其中肃南965条,面积416.9平方公里,冰储量14.20立方公里;民乐23条,面积6.89平方公里,冰储量0.16立方公里。

【气候资源】张掖属大陆性温带气候。祁连山地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光能丰富、温差大,夏季短而酷热,冬季长而严寒,干旱少雨,且降水分布不均等特点。光照:太阳辐射量每平方米9.4万千瓦/年以上,仅次于全国太阳辐射最大的西藏和柴达木盆地。一般年辐射量为每平方米10.3万千瓦/年。浅山区一般为每平方米9.5万千瓦/年左右,比川区减少约5%。冬季(1月)最少,平川区为每平方米5300~5400千瓦,浅山区为每平方米5400~5600千瓦;夏季(7月)最多,平川区为每平方米11300~11700千瓦,浅山区为每平方米10000千瓦;秋季(10月),平川区为每平方米7500千瓦,浅山区为每平方米7200千瓦,山区为每平方米6800千瓦。川区日照3042~3118小时,山区2702~2959小时。高台县为3117.7小时,甘州区为3074小时,临泽县为3042小时,山丹县为2959小时,民乐县为2940小时,肃南县为2702小时。各季日照时数:春季(4月)228~262小时,夏季(7月)222~293小时,秋季(10月)243~269小时,冬季(1月)216~237小时。气温:年平均气温分布基本为自东南向西北增高,变化范围在3.0~7.7摄氏度,其中川区的甘州、山丹、临泽、高台为6.1~7.7摄氏度,山区的肃南、民乐为3.0~3.7摄氏度。四季气温分布:春季(4月)4.7~10.2摄氏度,夏季(7月)16.1~22.3摄氏度,秋季(10月)3.4~7.5摄氏度,冬季(1月)

-11.7~-9.1摄氏度。气温年较差山区为26.3~27.6摄氏度,川区为31.0~31.6摄氏度,祁连山区为23.5~28.1摄氏度。高台为全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32摄氏度),肃南则相反(26.3摄氏度)。气温日变化:夏季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15点,冬季出现在13~14点。气温最大日较差,全市为27.7~44.9摄氏度。祁连山区为22.9~30.5摄氏度。春季24.6~30.8摄氏度,夏季19.6~29.2摄氏度,秋季22.3~35.5摄氏度,冬季25.0~35.4摄氏度。四季气候:高台、临泽、甘州等地有明显的四季,但四季分配不均匀,大都是冬季长,夏季短,春季长于秋季。肃南、民乐、山丹只有春季和冬季,而无真正的夏季。冬季全市一般在187~252天。降水:年降水量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川区少。变化范围在54.9~436.2毫米。民乐为331.8毫米,高台为105.4毫米。祁连山区为340.5~500毫米,川区为105.4~127毫米,浅山区为254~332毫米。四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7%~91%,其中7—9月尤为集中,占全年的54%~59%。降雪:始于9月末到11月初,结束于次年4月中旬—5月中旬。降雪期长达164~233天,年均降雪日数15~43天,祁连山区降雪期248~300天。积雪最大深度9~18米。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春季35%~47%,夏季51%~65%,秋季47%~58%,冬季41%~58%。风和风能:境域年均风速变化一般在2米/秒~3米/秒之间。春季风速多为3米/秒以上,最大值一般出现在4月;夏季次之,为2.5~4米/秒;冬、秋季最小。有效风能年贮量达400千瓦·小时/米2以上。下霜:甘州、临泽、高台川区春季晚霜冻结束时间一般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山丹、民乐、肃南山区在5月中、下旬。秋季早霜冻沿山区一般在9月上旬,民乐、山丹出现在9月中、下旬;甘州、临泽、高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风暴:春和春夏之际多风,4~6级每月都有,偶有8~9级大风,风夹土、沙。

【土地资源】全市区域总面积4192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祁连山、合黎山、龙首山、大黄山)258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7%;山地中,高山209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0%,中低山488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7%。走廊平原160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3%;平原中,绿洲40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沙漠98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戈壁110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4%。2012年《张掖统计年鉴》公布,截至2012年全市土地总面积5915.48万亩,其中甘州区553.49万亩,山丹县742.13万亩,民乐县437.40万亩,临泽县409.10万亩,高台县668.96万亩。在土地总面积中:耕地442.8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49%;林地55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46%;牧草地3032.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1.2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4.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9%;交通运输用地11.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2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6.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7%;其他用地1678.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31%。

全市土地面积居全省第二位,人均耕地2.98亩,人均农田灌溉面积2.22亩,人均占有土地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未利用土地数量多、潜力大,是尚待开发利用的目标。

辖区土地总面积6159.65万亩,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74个土属,约96个土种。主要土类有:灌漠土总面积288.2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0%,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高台、山丹、民乐县和肃南的平川地区;潮土面积有26.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4%,分布在甘州区、临泽、高台县;草甸土面积有75.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3%,分布在黑河沿岸、平原洼地、湖盆低地,地下水埋深小于3米的地方;林灌草甸土面积27.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4%,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的冲积扇缘洼地和沿河岸的低阶地上;灰棕漠土面积559.1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14%,分布在全市6县(区);灰漠土面积222.1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3%,分布在祁连山北麓、龙首山南北的丘陵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上部;灰钙土面积632.9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34%,分布在祁连山、龙首山、合黎山、大黄山等山前黄土丘陵地带和山丹马营、丰城堡、青阳口,肃南皇城等盆地、低槽地上;棕钙土面积284.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5%,分布在祁连山北坡和龙首山南坡的山前丘陵及中山垂直地带上;栗钙土面积678.8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09%,分布在海拔2400~3200米的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冷龙岭等山前丘陵、山间丘陵盆地和祁连山区;黑钙土面积29.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8%,集中分布在肃南县皇城、马蹄、康乐和山丹马营南部到民乐县南丰乡南部;黑土面积27.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5%,分布在山丹县大马营盆地南部边沿到民乐县南丰乡南部缓坡丘陵的平坦地带,肃南县皇城、西大河水库南和康乐寺大隆等地;灰褐土面积180.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5%,分布在东至冷龙岭,西至祁丰前山一带,大黄山、龙首山也有分布;高山土面积2013.1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2.90%,分布在冷龙岭、大黄山及龙首山等山区海拔2900米以上地带;沼泽土面积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3%,散布于川区冲积细土平原地下水溢出并滞积的地段,山丹、民乐、肃南零星分布在丘陵间沟谷洼地上泉水露头并滞积的地段;泥炭土面积10.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7%,分布在肃南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连山山间洼地,或高山丘陵顶部平台较低的地段;盐土面积208.5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1%,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及肃南县明花区等地冲积细土平原的低平碟形洼地、河流低阶地和冲积扇缘地带;风沙土面积541.3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81%,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县(区)北部及肃南县明花区等荒漠地区,临泽明水河、黄水沟以北高台黑河南部,甘州区西城驿、红沙窝、九龙江、石岗墩等绿洲边缘地区也有小片分布;龟裂土面积8.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4%,分布在肃南县明花区明海乡西南、临泽县南板滩、甘州区平山湖以北地区,多与灰棕漠土、风沙土形成复区;石质土面积180.3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5%,分布在高台、临泽县北部的合黎山、大青山等地。

【矿产资源】截至2012年末,境内已发现并评价42种矿产资源,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铜、铅、锌、钨、钼、金、银、汞、锑等16种;非金属矿产有萤石、芒硝、食盐、钾盐、石英岩、白云岩、大理岩、石灰岩、石膏、硫铁矿、花岗岩、黏土、磷、蛭石、石棉、祁连玉22种;能源矿产为煤。矿产地265处,其中黑色金属矿产地67处,有色金属矿产地66处,非金属矿产地72处,煤产地60处。

截至2012年,境内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604处,具有成矿价值的225处。

已探明的265处矿床、矿点,分布在肃南县的有176处,矿种有铁、锰、铬、铜、铅、锌、钨、锑、金、硅铁矿、石英岩、大理石、白云岩、石膏、萤石、黏土、石棉、玉石、煤;山丹县40处,矿种有铁、锰、铜、金、银、石英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磷、黏土、煤;民乐县19处,矿种有铬、汞、石灰岩、煤;高台县14处,矿种有钛铁、萤石、芒硝、盐、钾盐、石膏、煤;甘州区9处,矿种有铁、金、石英石、石膏、黏土、煤;临泽县7处,矿种有铁、锰、石膏、蛭石、白云岩、煤等。

金属矿藏的铁矿59处,大型2处,中型2处,小型5处,其余均为矿点。累计探明储量46103.2万吨,保存储量43399.7万吨,尚难利用的探明储量10512.6万吨,合计总储量56615.8万吨。产地分布在肃南县的有沉积变质型铁矿、桦树沟矿区、黑沟矿区;分布在山丹县的有黑山头铁矿、热液型铁矿、骆驼脖子铁矿、独峰顶铁矿;分布在高台县的有岩浆型铁矿、铬铁矿;分布在民乐县的有三岔岩铬铁矿。铜矿已探知矿点44处,其中小型矿床4处,储量5300吨。成因类型有火山热液型、热液型和硒卡岩型3种,以火岩居多。产地分布在肃南县的九个泉铜矿、大水沟铜矿等地。金、银矿已探知的产地6处,沙金矿5处,脉金、银矿1处。产地分布在肃南县的洪水坝河沟源沙金矿、山丹县的曹家口金银矿。钨矿7处,分布在肃南县的西柳沟至西插山一带,贮量20万吨至50万吨,居全国之首。

非金属矿产地分布在高台县的七坝泉萤石矿,肃南县的西石门萤石矿,临泽县的正北山石膏矿、含水石山石膏矿,肃南县的炭山子石膏矿,山丹县的悬山石英矿,甘州区的大苦水石英砂岩矿,肃南县的酥油口水泥石灰岩矿,民乐县的海潮坝水泥石灰岩矿,山丹县的白石头湾水泥石灰岩矿,山丹县的瞭高山花岗岩矿、高岭土矿。能源矿藏有煤产地60处,多为小型矿床和矿点,有条件进行各级储量计算的产地37处,储量共55215.43万吨。产地分布在山丹县的有平坡煤田、长山子矿区、东水泉煤田、花草滩煤田、羊虎沟煤田,肃南县九条岭煤田、灰大坂煤田。

【生物资源】市内植被大体分为三个类型:

荒漠植被有沙砾质荒漠亚型、荒漠草原亚型、盐生荒漠草原亚型。

半荒漠草原植被类型有半荒漠草草原、盐生半荒漠草原。

草甸草原有草甸草原、沼泽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灌丛草甸带、荒漠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灌木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等。

森林。2012年,辖区森林总面积760.9万亩(含经济林),木材总蓄积量1417.7万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473.2万亩;人工林面积287.7万亩;森林覆盖率12.1%。木材蓄积量1430万立方米。林区主要有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面积385.87万亩;中部绿洲农田保护林区,有风沙区周边林带及防风固沙林带、绿洲区农田林带、沿山地区农田林网。

草原。分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肃南、山丹、民乐三县山区及沿山地区及甘、临、高三县(区)绿洲外围;绿洲内部也有零星分布的沼泽草地和低湿草甸。全市草场面积3819.75万亩,其中天然草地3787.35万亩,人工草地15万亩,半人工草地17万亩。草原类型有:沼泽草场类、低湿地草甸草场类、干旱荒漠草场类、山地荒漠草场类、草原化荒漠草场类、荒漠化草原草场类、山地草原草场类、山地草甸草原草场类、高寒草原草场类、山地草甸草场类、高寒草甸草场类。

植物。张掖的植物达数百种。木本植物:天然林树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青杨、山杨、小叶杨、胡杨、桦、榆等10多种;栽培树种有二白杨、新疆杨、北京杨、垂柳、青海柳、国柳、枫、松、柏、沙枣等20多种;经济林木有桃、杏、李、枣、苹果、梨、葡萄、沙果、楸子、山楂、核桃、桑等10多种,达200多个品种;天然灌木有金露梅、锦鸡儿、灰栒子、沙棘、小檗、吉拉柳、珍珠、枸杞、沙拐枣、红柳等50多种。草本植物:栽培作物方面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青稞、荞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豌豆、蚕豆、黄豆、红豆、马铃薯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西瓜、甜瓜、苦瓜、籽瓜、南瓜、北瓜、胡麻、油菜子、葵花、甜菜、大麻、啤酒花、棉花等10多种;蔬菜作物有白菜、萝卜、菠菜、芹菜、甘蓝、菜花、韭菜、大蒜、葱、洋葱、葫芦、黄瓜、辣椒、茄子、西红柿、莴笋、豆角、芫荽等30多种;绿肥作物有苜蓿、苦豆子、毛苕子、箭舌豌豆、草木樨等10多种。野生植物方面芳香植物有野蔷薇等25种;观赏植物有天山花楸等40多种;饲用植物有野豌豆等20多种;药用植物有大黄等80多种;淀粉植物有珠芽蓼等19种;油料植物有遏蓝菜等18种;染油植物有牻牛苗等16种;烤胶植物有狼毒等12种;橡胶植物有罗布麻等6种;菜食植物有曲荬菜等20多种;固沙植物有沙蓬等20多种。各种花卉有70多种,各种食用菌有20多种。

动物。家畜有黄牛、牦牛、犏牛、马、驴、骡、骆驼、猪、山羊、绵羊、狗、兔、猫、貂等;家禽有鸡、鸭、鹅、火鸡、鸽、鹌鹑、鹦鹉等20多种。野生动物志载200多属、12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有66种,占全国动物总种类的15%,占甘肃省动物总种类的44%。两栖、爬行类有10多种。鱼类有20多种。鸟类有39科、205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7.3%,占甘肃省鸟类总数的46.5%。昆虫类有131科、779种。

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雪豹、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普氏原羚、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鸡、遗鸥等13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马鹿、豺、藏马熊、石豹、草原斑猫、荒漠猫、猞猁、兔狲、马麝、黄羊、藏原羚、鹅喉羚、岩羊、盘羊、鸢、苍鹰、雀鹰、普通鹰、草原雕、秃鹫、兀鹫、白尾鹞、白头鹞、短趾鹞、短趾雕、猎隼、红隼、藏雪鸡、高山雪鸡、血雉、兰马鸡、灰鹤、蓑羽鹤、雕鸮、似纹腹小鸮、短耳鸮、长耳鸮、鬼鸮、大天鹅、小天鹅等40余种。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