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15-08-24
重大兵事
【霍去病进取河西走廊】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为匈奴人占领,由匈奴贵族浑邪王、休屠王等统辖,被称为“匈奴右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从陇西郡出发,渡
过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军,越过焉支山(今山丹东大黄山),斩杀匈奴兵8千余人;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率兵出击河西,在居延海和祁连山下重刨匈奴兵。在汉军沉重打击下,河西匈奴“数万人”,在浑邪王率领下降汉。汉朝将归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陇西、北地等郡及河南地(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从此,河西走廊归人了汉朝的版图,汉朝便在这里“列四郡”,“置两关”,筑长城,开交通,移民屯田,发展农业,为经营西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河西屯田】 西汉王朝进占河西走廊后,实施且耕且守,亦兵亦农,军事活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汉书·匈奴传》载:“汉渡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率五六万人。”《史记·
平准书》日:“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除戍边官兵外,随着河西设郡,内地移民也源源而来,把内地先进的耕作经验和技术带到了河西。汉代在河西的屯田规模很大,为便于管理屯田事宜,设置了专门
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见于史书和汉简的记载,管理屯田的官吏名称有:农都尉、护田校尉、劝农椽、仓长、仓佐、仓曹史。具体进行农业生产劳动的戍卒则称为戍田卒、田卒、河渠卒、仓卒、牧卒等。屯田的收获,不仅解决了边防部队的给养,而且供应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客商。当内地发生灾荒时,还可调拨边郡屯田积谷以救内地之灾。屯田使得边郡粮库充足,汉王朝戍边的力量大大加强,边防得以巩固。
【隋炀帝西巡】隋朝初期,游牧于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族,经常派兵袭掠敦煌、张掖、武威、金城(今兰州)、袍罕(今临夏)、临洮(今临潭)、西平(今西宁)等郡,给边疆地区人民造成很大损失。隋文帝杨坚数次派兵征讨,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炀帝杨广即位后,决心征服吐谷浑,根除边患。大业五年(609年)四月,炀帝亲率大军入陇,从临津关(在今积石山县大河家)渡过黄河,追击吐谷浑。五月,隋军在浩门川(今大通河谷)、袁覆川(今祁连山南麓之八宝川)等地,击败吐谷浑军主力,斩杀数百人,吐谷浑王伏允仅率数十骑脱逃,部众10余万人口降隋,隋执伏允太子慕容顺为质。六月,炀帝率军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在吏部侍郎、经略西域大使裴炬安排下,在张掖大会西域27国使者,使“西域数千里之地”附隋。炀帝还朝后,决定在西域东部及吐谷浑地区设立鄯善、且末、西海、河源4郡,派刘权等将领率军镇慑。自此,吐谷浑不敢复叛。
【郭元振抚边】武则天长安元年(70]年)十一月,郭元振被任命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时吐蕃、突厥的骑兵,常常人掠河西,百姓苦不堪言。郭元振到任后,整军备战,在祁连山要口修筑和戎等城,在北境置白亭等军,以控制要冲,又在凉州以西修筑城障、烽燧,置军、镇、守捉,拓境1 500余里,从此,吐蕃、突厥不敢入寇。后郭元振又令甘州(今张掖)刺使李汉通兴修水利,实行屯田,积粮数百万石。原先粟麦每斛要数千钱才能买到,李汉通屯田后,一缣(细密的绢)就可买数10斛,所积存的粮食可供驻军食用数10年。史载:“元振善于抚御,在凉州五年,夷、夏思慕,令行禁止,牛羊蔽野,路不拾遗。”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 民国25年(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要红四方面军总部以2至3个军的兵力,西渡黄河,配合红一方面军主力,消灭马鸿宾、马鸿逵部队,进占宁夏,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造成西北抗日新局面 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奉军委之命,组织部队渡河。10月24日夜,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组织“渡河先锋连”,在甘肃靖远县城以南10公里之虎豹口(今河包口)偷渡。黄河对岸有国民党马步青骑五师两个旅防守,筑有许多碉堡。“先锋连”的勇 士们上岸后,在东岸掩护部队火力支援下,很快夺占岸头阵地。接着打垮守敌,占领黄河西岸,接应后续部队陆续过河,至25日拂晓,红三十军已渡过二六三团和二六八团。红军扩大阵地,追击逃敌,敌军在黄河西岸的防线全部崩溃。28日凌晨,红三十军、红九军及方面军指挥机关渡河完毕。10月底,红五军也渡过黄河,并控制了五佛寺渡口。至此,红四方面军已渡河3个军,连同直属部队,共21 800余人。红军渡河后,英勇追击马敌,红三十军八十九师追至吴 家川,与敌激战3小时,俘敌2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0余件,机枪10余挺,战马70余匹。经此打击,敌后退至景泰县境内设防。11月上旬,因敌军云集黄河两岸,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已无可能实施,中共中央遂决定将黄河以西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改称“西路军”,进行西征。
【山丹战斗】民国25年(1936年)11月21日,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九团及西路军总部骑兵师,进占山丹县城。11月23日,西路军调整部署,红五军调驻山丹县城,二六九团及骑兵师东调永昌参战。接着,西路军妇女团、医院、兵工厂也进入该城。红五军进驻山丹后,立即开展群众工作,在城内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抗日义勇军”,积极开展战备工作,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11月29日,国民党部队以个旅的兵力,向山丹红军展开进攻,在大佛寺、野猫山、红沟、南关等地发生激烈战斗。随后,敌军又向县城连续发起攻击,红军依托城垣,英勇抗击,击退了敌军。12月2日下午,红五军组织第三十七团和三十九团出击,驱敌至城北长城以外.但出击过远,伤亡三四百人。敌军攻城数日,无法接近城垣,遂改变战术,以游击活动困扰红军。12月28日,红五军奉命转移,乘夜突破敌军堵截,向临泽、高台前进。
【高台战斗】 民国26年(1937年)1月1日,由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2 800余人,到达高台县城东郊,与敌马步芳第一00师二九八旅的骑兵分队遭遇,激战1个多小时,歼敌两个连。驻守城内的民团1 400余人,慑于红军声威,全部投降,红五军遂占领高台县城。红军在城内外开展群众工作,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筹粮筹款,制做棉衣,加修城防工事,准备迎击敌军。1月12日,敌军以5个旅的兵力和一批民团,共2万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开始围攻高台县城。董振堂指挥红军英勇奋战,先是依托城外工事抗击敌军,后来逐步退入城内,依托城墙打击敌人。1月15日,敌人向西关制高点——由财神楼改建的大碉堡发起进攻,第四十五团一个排,经激烈战斗全部壮烈牺牲。1月18日后,敌军攻势更猛,搭起云梯,头顶罗锅,不断往城头上爬,红军指战员昼夜激战,以大刀、石块、砖头为武器,把爬上城头的敌人一次次打下去。经过8天战斗,红军遭受很大伤亡,弹药所剩无几。20日,敌军全力攻城,炮火异常猛烈,收编的民团乘机叛变,打开城门,大批敌军便拥人城内。红军与敌展开巷战,逐街逐屋争夺,刀刃卷缺,石头砸尽,便拳打口咬,进行殊死搏斗。激烈的巷战进行了十多个小时,红五军几乎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一批师团指挥员壮烈牺牲。
【临泽战斗】 民国25年(1936年)12月30日,红军西路军第五军三十七团和四十三团占领临泽县城;随后,西路军供给部及所属兵工厂、被服厂、辎重队、医院、妇女团第二营等单位,也进驻城内。民国26年(1937年)1月中旬,国民党军两个旅及部
分民团,将临泽县城包围;敌军攻占高台后,又派5个团前来增援,围攻红军。敌以一部兵力攻击城外红军部队,其主力则向城垣攻击。守城红军力量虽弱,但士气高昂,在供给部长郑义斋和总部第四局科长秦基伟指挥下,英勇战斗,坚守城池。1月21日,敌
军大举攻城,红军机关和后勤工作人员及数百名女战士,与敌殊死战斗,打退敌军的数次反扑。22日拂晓,敌以山炮将城垣轰开缺口,便挥舞着马刀冲了上来,守城的红军以火力和砖石击退了敌人的冲击。23日,敌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又向城垣发起攻击,红军不论男女,全部投入战斗。艰苦的战斗进行了3个昼夜,杀伤敌军500余人,红军自身也受到很大伤亡。23日晚,在城外红军接应下,城内红军突出重围,向南转移。在转移途中,红军又与追来的敌军多次激战,数百人伤亡,最后转移至倪家营子,与总部
会合。留在城内牵制敌军的二十余名红军战士,大多壮烈牺牲;未及走脱的一些工匠和伤病员被敌俘获,不少人惨遭杀害。
【 西洞堡战斗】 民国26年(1937年)2月21日,西路军总部率红三十军和红九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向东转移至张掖西南之西洞堡一带。红军刚一落脚,敌军即尾追而来。2月22日,红三十军与敌在西洞堡滩交战,歼敌400余人,余敌溃退。2月23日,前线总指挥马元海指挥一00师手枪团和宪兵团攻上来,红三十军英勇战斗,全歼敌宪兵团,击溃敌手枪团,缴枪1200余支。西洞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士气。2月2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龙首堡张家庄举行扩大会议,讨论进军方向,军委会主席陈昌浩认为,东返违背中央要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的指示精神,决定重返倪家营子,继续西征。
【白城子战斗】党史资料24页(待续)
【三道柳沟战斗】党史资料26页(待续)
【梨园口战斗】(待续)
【石窝山分兵】(待续)
【倪家营子鏖战】战倪家营子位于临泽县南部,分上营子和下营子,共有43个屯庄,连绵五六公里,南距祁连山七八公里,北距临泽县城35公里。民国26年(1937年)1月初,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的西路军总部和红三十军、红九军一部进驻倪家营子。1月下旬,从高台、临泽突围的红五军余部和总供给部、红九军部分部队,也相继来到这里。这时,红军尚有2个军、5个师、10个团的建制,共约1万人。根据倪家营子的地形条件,西路军总部决定,按部队建制划分地段,分守屯庄,固守一段时间,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然后转入反攻,扭转被动局面。西路军同国民党军便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斗。第一次战斗:敌军在高台、临泽得手后,即将其5个骑兵旅、3个步兵旅和1个宪兵团、1个手枪团及一批反动民团,共计7万余人,调集于倪家营子周围,围攻红军。2月1日,敌军开始大规模进攻,西路军顽强固守,以寡击众,同敌军展开了历时20天的攻防战。敌军每次进攻,先以炮火轰击,继以集团冲锋,许多屯庄的围墙被轰塌,房屋被摧毁,但红军仍坚守在断垣戮
壁之间,与敌苦战。2月15日以后,战斗更趋激烈,敌军的集团冲锋接连不断,步步推进,包围圈越来越小。为摆脱困境,西路军于2月21日晚,从倪家营子突围,向东转移。第二次战斗:2月26日凌晨,西路军从张掖西洞堡重返倪家营子,计划稍事休整后,继续向西挺进。但敌军紧追不舍,把红军团团围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