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2)

来源:日期:2015-08-24

《张掖大辞典》(初稿·自然地理2)

【黑河】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河。曾名合黎水、羌谷水、鲜水、覆表水、副投水、张掖水、甘州河。流经河西地区中段。源于祁连山脉之走廊南山,东南流经走廊南山与陶赖山之间,沿途接纳许多源于冰川脚下的小支流。至青海省祁连县黄藏寺,汇东南来的八宝河(又名俄博河)后,折向北流入甘肃省境,切穿走廊南山,出鹰落峡,入河西走廊。再东北流至张掖市北,山丹河由东南来会。再转向西北,经临泽县,有梨园河由南岸注入。再西北过高台,出正义峡,过合黎山,经金塔县东,入内蒙古额济纳旗。合黎山以北称弱水,亦称额济纳旗河。西北流至西湖新村以北,分为东西两河:西河名木林河,北流入嘎顺诺尔;东河名纳林河,北流注索果诺尔。黑河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4.44万平方公里,甘肃省境长345公里,主要支流有山丹河、民乐洪水河、童子坝河、大都麻河、酥油河、梨园河、摆浪河、马营河、丰乐河、洪水坝河、陶赖河等。其中除梨园河常有洪水注入外,其他支流的下游早已干涸,无水流汇入。干流鹰落峡以上的祁连山区,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河流水量主要补给区,年径流量15.7亿立方米,为  河西诸河之冠。以降水补给为主,冰川、积雪融水,  也占一定比例。黑河是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及下  游金塔东部和额济纳旗绿洲等地城市工业、生活用  水的主要水源。

【陶赖河】黑河最大支流。源于青海省祁连山区0纳嘎尔当诏泽地,西北流入甘肃省境,经陶赖山与陶  赖南山间宽广的谷地,汇南北两山30多条支流,北  流过镜铁山,出祁连山进人河西走廊,称北大河。东  北流经嘉峪关市南入酒泉市境,汇南来的洪水坝河、  丰乐河;再东北流切穿走廊北山(夹山),过鸳鸯弛  和解放村水库,经金塔绿洲,至鼎新人黑河。因水流  被水库拦蓄,灌溉金塔绿洲,下游河床终年干涸。全  长360公里,省内长250公里,冰沟水文站以上流域  面积6 880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6.53亿立方米,  靠山区降水和冰雪融补给。是嘉峪关市、酒泉市和金  塔县城乡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梨园河】 内陆河,黑河支流。在临泽县南部。因流经梨园堡得名。上游有西岔河和摆浪河,均源于走廊南山之野牛达坂。二源平行东南流,至双岔汇合后称隆畅河。至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泉门与白泉河汇合,折向东北,至红湾寺,汇东、西柳沟河后,始称梨园河,再东北经鹦鸽嘴水库、梨园堡,出祁连山区,入河西走廊,称大沙河,再北经l临泽县城东,北流注入黑河。全长180公里,梨园堡以上长130公里,流面积2 2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48亿立方米。山区冰川面积16.18平方公里,冰川储量3.88亿立方米,年冰川融水量O.12亿立方米。是临泽绿洲的重要水源。

【山丹河】内陆河,黑河支流。南北纵贯山丹县境。上游名白石崖河,源于祁连山冷龙岭,jB流至山丹军马场称马营河,花寨子以下潜流地下,至山丹县城南出露成泉,又汇流成山丹河并折向西北流,至张掖市北人黑河。全长128.7公里,支流有霍城河、童子坝河等。年径流量O.86亿立方米,建有李桥和祁家店水库,是山丹县绿洲的主要水源。

【马营河】上游称“白石崖河”,中游称“马营河”,下游称“山丹河”,古称“弱水”。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由白石沟、西沟、大东沟、中西岔沟等支流组成。从源头由南向北至白舌口出山,主河道长22公里,流域面积156.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43亿立方米。出山后没入于大马营滩,地面无径流,出山口往北30公里至石泉村一带,有多处泉水出露,汇成马营河,流至高庙南1.5公里处与西南来的霍城河汇合。霍城河发源于白石崖河西部山区,从明泉沟、后稍沟、大香沟、小香沟、红泉沟、狼洞沟等山口流出,渗入地下,在霍城南部一带以泉水出露汇集而成,向东北流汇马营河,年均径流量0.18亿立方米。马营河沿途补入大黄山泉水,至李桥水库入库,年径流量06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143平方公里,流至山丹县城东与寺沟河汇合为山丹河。寺沟河源于大黄山北坡,在寺沟村南纳入三十六道沟,流域面积116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13亿立方米。出山后向北流至新河,纳入东南来之流水口、瓷窑口等小水向西北与马营河汇合。山丹河向西流,纳入南草湖、西草湖之泉水至东乐纳童子坝河,至张掖太平堡纳入九龙江(九龙,传说古代有九条龙聚此饮水故名。实为山丹河、童子坝河、洪水河、海潮坝河、小堵麻河、大堵麻河、马蹄河,酥油口河、大野口河九条河汇集为江),直至乌江堡东北处汇入黑河,全长175公里。灌溉面积31万亩。

【民乐洪水河】内陆河,黑河水系山丹河支流,纵贯民乐县境,源于祁连山龙孔大坂北坡,汇青羊岭至卡登山之间的高山冰川,积雪融水和山区降水,北流入河西走廊,过双树寺水库,西北流纳海潮坝、大都麻河、小都麻河,再北流入山丹河。全长100多公里,山区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578平方公里,是河流的补给区。年径流总量1.24亿立方米。水库以下河道干涸,水流引入灌区,灌溉民乐16.3万亩农田。

【大都麻河】  内陆河,黑河支流。在民乐县西部。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的野牛山,北流人民乐县,经瓦房城水库入河西走廊,再西北注山丹河。全长70多公里,山区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O.87亿立方米,主要靠山区降水和高山冰川,积雪融水补给。水库以下河床干涸,水流引入灌区,灌溉民乐西部农田。

【童子坝河】内陆河,黑河支流。在民乐县东南部。源于祁连山俄博岭北坡,北流至扁都口出祁连山。上游河谷古称大都拔谷,是丝绸之路南道必经之要隘,今有227国道通过。全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年径流量O.76亿立方米,主要靠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河水引入灌区,灌溉民乐东部农田。

【酥油口河】位于民乐县与甘州区分界处。源于海拔4880米的祁连山雪大坂,主要支流有大西岔、小西岔、南岔、东岔、法马沟、皮夹沟、窄路沟、香沟等。源头到山口河道长33公里,上游流域面积为14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99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最大为0.552亿立方米,最小为0.287亿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差系数为0.18。7—9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65%。出山后经苗家堡东流渗石岗墩滩,河尾注入九龙江。今灌溉面积5.5万亩。

【海潮坝河】古称“虎喇河”,清乾隆年间改为海潮坝河。源于祁连山的野牛山与老君山之间,源头东从犁铧山西至肖不德克岭,由东岔河、西岔河、西江沟、正南沟、道阳沟、好柴沟等支流汇合。源头最高峰海拔4453—4612米。从源头到出山口22公里,流域面积146平方公里。出山后北流至石岗墩汇入洪水河,全长60公里。年均径流量0.488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最大的是1972年,为0.7764亿立方米;最小的是1962年,为0.2321亿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差系数为0.4。7—9月来水量占全年来水量的62.3%。今灌地面积7.5万亩。

【小堵麻河】古称“小慕化河”。源于祁连山的野牛山北坡肖不德克岭下,由白沟河、排路沟河、野狐沟、冰沟河4条支流组成。主河道至出口长15公里,上游流域面积10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740万立方米。由于流程短、纵坡陡,季节性强,年际变差系数为0.35,7—9月来水量占总径流的55%以上,出山后渗入于河道,洪水下泄经太平寨、周家岗至五坝汇入洪水大河。今灌溉面积达2.75万亩。   

【大野口河】源于祁连山青大坂,源头海拔4250米。至出山口23.5公里,流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56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最大0.205亿立方米,最小0.098亿立方米。出山口后,经花寨子西流渗于石岗墩滩,河尾汇入九龙江,今灌溉面积2.9万亩。

【大滋窑河】源于祁连山拉哥梁,源地海拔3700米。出泉源沟,东岔经石窝、西支经康乐于干沟门(肃南县康隆寺)汇合。源头至大磁窑口出山,河道长40公里,流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年均经流量约1360万立方米,今灌溉面积6300亩。   

【梨园河】源于走廊南山之北的柴诺山,上源由九个泉等河汇流。古称“哱罗河”、“响山河”;上游称“隆畅河”,中游称“梨园河”,下游叫“大沙河”,全长143公里,年均径流量2.3亿立方米,仅次于黑河。径流集中于5—10月,占年径流量的90%以上,其中6—9月占年径流量的82%以上。由西向东流,纳白泉河折向东北,至肃南红湾寺汇东、西流沟河,以下再纳入青沟、海牙沟、白杨沟之水经骆驼脖子、梨园堡出山,为梨园河。上游流域面积2240平方公里。出山口后转向北流,流经临泽县城东郊,至野沟湾汇入黑河。今灌溉面积13.2万亩。  

【摆浪河】位于高台县南山。源于祁连山北麓天池一带。主要支流有花石头河、鹿角沟、西岔河、西马莲沟、东马莲沟、漫淌河等。上游为长沟寺、前山为摆浪河,至五湾河道长33公里,流域面积22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0.409亿立方米。至新坝三湾出山,经元山子、骆驼城、集水关河、石灰关河,并汇入山水河,注入黑河,全程120公里。今灌溉面积6.4万余亩。

【水关河位于高台县红崖子乡。源于祁连山火石达坂,由牦牛沟、东阴沟、西阴沟、小牛沟、大牛沟、沙沟等小支流汇合。主流长16公里,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67.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260万立方米。出山后渗入前山河床,河尾汇入山水河。今灌溉面积1.7万亩。     

【石灰关河】位于高台县水关河西侧。源于祁连山的猞猁岔子山,由错口沟、红塘西河、大、小火烧沟、冰沟、马莲沟、大、小贼柳沟等小支流汇入。主流长9.5公里,山口以上流域面积68.1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1260万立方米,出山口逐渐潜失于河道之中,河尾入山水河。今灌面积1.9万亩。地下水全区跨越三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既有高寒半干旱气候,又有内陆干旱气候;既有高山、高原和丘陵,又有河谷、盆地和平原。由此决定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在其不同区域有其不同特征。

【南山地下水】在海拔3500~4000米的祁连山发育着多年冻土。动态稳定的冻结层下水和不稳定的冻结层上水,是这里存在的地下水。冻结层厚度随地势增高由薄变厚,海拔3800米的黑河谷地冻结层厚76米;4100米处冻结层厚度达141米。以现有河谷地段资料分析,冻结层上水水量较小,冻结层下水水量略大,单井涌水量可达1.5升/秒·米。水质较好,属重碳酸钙型水。区内较大的山间岔地有陶勒河谷地和皇城岔地。陶勒河谷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承压水性质,含水层砂砾卵和含泥砂砾石,水位埋深1.8~120米,含水层厚度35~94米,单井涌水量400~2500立方米/日,矿化度<0.4克/升。皇城岔地潜水含水层砂砾卵石,水位埋深1~35米,含水层厚度10~45米,单井涌水量2000~3000立方米/日,矿化度0.4~0.5克/升。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

【北山地下水】合黎、龙首山区内受极干燥气候条件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普遍,除短暂而过的洪流外,无长年地表径流。由降水和洪水渗入形成的地下水,主要贮存于岩石风化裂隙和中新生界松散及碎屑岩类中,形成裂隙水、孔隙水及孔隙裂隙承压水。由于补给量有限,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多不足50立方米/日。尤其是合黎山区,地下水资源极为贫乏,且水质很差,矿化度多大于5克/升,人畜用水十分缺乏。在靠近较高山体(海拔2000米以上)的中新界盆地,水量较山区相对丰富些。单井出水量可达100立方米/日以上,但水质较差,矿化度达3克/升。

【平原地下水】走廊平原由一系列呈南北布展的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内堆积巨厚的中新生界松散岩类,构成主要含水层。山丹盆地有马营、新河和白水泉三个小盆地,东部以大黄山、熊子山与武威盆地相隔,西面以锯条山同张掖盆地相分。中间张掖盆地,地形开阔,三面环山,西经榆木山隆起(南华—高台)与酒泉东盆地分开。平原地区从地表到200~300米深度范围内的浅层含水层,是走廊各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贮存层位。它是一套第四系冲积、洪积、湖积相间的砂、砂砾石及透水性弱的粘土层。由于所处的地貌部位不同,每个盆地内由南而北其含水层岩性、厚度、地下水类型、富水性、水质等有明显差异。

【正义峡】在高台县北部与金塔县交界处。峡呈南北向。是黑河切穿走廊北山合黎山形成的峡谷,峡从正义峡村至大墩门村,长12公里,最窄处50米,两侧山崖耸立。古曾名镇夷峡、闫家峡。1949年改今名。岩层为上古生界中期斜长花岗岩、黑云母斜长

花岗岩、角闪花岗岩构成。

   【河西走廊平原区】位于本省西部祁连山地以北,北山山地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肃)、新(疆)边界,是长约1 000公里、宽几公里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大部分在海拔1 000~1 500米之间,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由冲积、洪积平原组成。区内大黄山、黑山、宽滩山把走廊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每一个区域对应一条较大的内陆河,即武威、永昌平原——石羊河流域;张掖、酒泉平原——黑河流域;玉门、敦煌平原——疏勒河流域。平坦的地域与三大内陆河结合,形成了成片的绿洲。另外还有大片的戈壁和沙漠。

【皇城滩】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4公里,为祁连山山间断陷盆地,地面为第四系冰水沉积和冰积物。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 600~3 500)~,年平均气温不足2"C,降水量400毫米,年蒸发量1 700毫米,无霜期短,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植被为由针茅、泳章组成的亚高山草甸,是良好的天然冬季牧场。因元代高昌王曾在这里建有行宫,故名。

【大马营草滩】位于山丹、民乐县南部。为河西走廊一部分。古为牧马营地,故名。南起冷龙岭北麓,北至胭脂山,西界民乐绿洲,东连永昌绿洲,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5公里。为冷龙岭山前洪积扇,南部为砾质戈壁,北部为土层,含砂砾石,质地疏松。地势南高北低,海拔2 400~3 00米。有马营河、童子坝河南北穿流。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温度一0·1℃,年降水量328毫米。植被为草原,有针茅、隐子草等,盖度30~40%,载畜量较高,是良好的牧场,著名的山丹军马总场驻此。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