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河西最古寺庙——临泽仙姑庙

来源:《金张掖史话》日期:2023-07-15

临泽仙姑庙始建于公元前111年,它融儒、释、道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河西宗教文化特征。

相传,仙姑系昭武郡人,自幼随父母耕织于黑河旁,耳闻目睹了无数生灵被大水吞没,便立誓修桥济世。于是她从十几岁开始,经过七八年的游说、筹资、募捐、备料;三个多月的日夜辛劳修建,大桥快要竣工时,河水突涨,将桥冲毁,仙姑坐桥上不肯离去,后随水逝。乡民念其功德,修庙祭之。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率兵西征,班师返回时被黑河所阻,匈奴浑邪王率精兵万余骑掩袭。霍去病正在彷徨,忽见一绯衣妇人闪现在空中,拔下头上银簪往河上一指,一座玉桥横跨南北,汉军迅速过桥,匈奴紧追而至,只听一声轰雷般的绝响,踏上桥的匈奴与桥顷刻化为乌有。霍去病方知仙姑菩萨显灵,得胜回朝后奏明汉武帝,汉武帝封仙姑为“平天仙姑”,并拨专款“大其庙”。

由于仙姑娘娘功德昭彰,感应灵验。西夏时封仙姑菩萨为“贤觉圣光菩萨”,后历代屡有册封。

仙姑庙衰荣数度,屡毁屡建,最辉煌时规模庞大,气势宏伟。寺庙坐北面南,进得大门,先见两蹲两米高的生铁狮子,中间置一米五高的香炉,前殿为大殿,大殿正面红锦锻伞幔上刺绣着“八仙”金像,个个栩栩如生,逼真动人。大殿两侧及北面有圣母殿、三霄殿、观音殿、送生殿,前殿到后殿有九曲回廊式天桥相连,后殿为香姑殿,仙姑殿五进三开,三层飞檐,蓝瓦铺顶,青硅贴墙,中有两根大柱直通殿顶,上塑彩绘盘龙戏珠。殿正中供奉仙姑菩萨铜像,镏金镀面,光彩照人。铜像下面三米高的莲花托盘,雕有仙姑座花楼,刀工精致、做工细腻。退出殿门,两侧各树高达六米的生铁围杆,上有铁斗,周有三角铁旗,顶有三股铁叉直刺青天,为仙姑展目护卫。仙姑殿东北建有“关煞洞”,洞内塑有佛像三十六尊,壁上画有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洞中仙姑菩萨铜像端坐中央。仙姑殿正北,建有药王殿,内有药王孙思邈塑像。药王爷骑彩雕卧虎,左手托虎背,右手持银针,为鲸龙针灸治病,造型巧夺天工。庙前三棵梧桐枝繁叶茂,游人采其枝叶,煎煮服用,可消灾治病,益寿延年。现有的仙姑寺,占地面积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7平方米。有大小殿堂二十余座。

仙姑庙会,文化内涵丰盈,道教会主办的“放河灯”堪称庙会文化一绝。四月初八,香客商贾,人如潮涌,各路戏班,登台表演,一派热闹景象。至黄昏时分,夜幕深沉,黑河北岸观光者逶迤数里。一班道士披挂行香,吹打念经,一路焚香化纸,洒米花净水,有专人背着木板蜡烛,行至岸边,诵经完毕,先燃纸人纸马为先导,后将蜡烛安插在木板上点燃,依次放入水中,板随水漂,光照河映,烛光水色,令人称绝。

(刘爱国)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