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中国水利报】甘肃张掖市河长办联合检察公安整治占用河道养蜂隐患 跨部门合作除“蜂”险

来源:市水务局日期:2025-10-23

“以前总觉得河道边的花多,蜜蜂采蜜方便,没有想到汛期涨水可能带来的危险,经过工作人员这么一说,既后怕又庆幸,现在赶紧把蜂箱搬去安全的地方!”看着自家的蜂箱和临时帐篷被搬离河道,甘肃省张掖市养蜂户王师傅一边帮忙搬运,一边感慨地说。

近日,张掖市河长办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聚焦“汛期违规占河道、搭建帐篷堆蜂箱”突出问题,组建专项执法力量,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

隐患精准排查

“河道周边花草繁茂,对养蜂人来说是‘宝地’,可到了汛期行洪,这里又成了‘险地’。”张掖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刘学超在巡查现场直言。

此前,市河长办在日常巡河时,对辖区重点河道开展了专项排查。排查发现,部分养蜂人为节省成本、方便采蜜,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违规搭建临时帐篷,堆放大量蜂箱。蜂箱周边产生的生活垃圾、蜂蜜残留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搭建的帐篷也会损坏沿岸植被。若遭遇强降雨,河水上涨,水流湍急,临时帐篷和蜂箱会成为行洪的“拦路虎”。

“一旦蜂箱被洪水冲毁,不仅会让养蜂户蒙受财产损失,还会威胁其生命安全,甚至因行洪不畅引发周边不同程度内涝,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刘学超说。基于对风险的精准把控,市河长办迅速牵头,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启动专项执法行动,力求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方联动执法

“我们不搞‘一刀切’的强制清理,而是先普法,再讲风险,让养蜂户从心底认同整改。”市检察院工作人员张磊介绍。

行动中,市河长办工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向养蜂人解读防洪、河道管理有关法规条例,明确指出“河道内养殖、搭建临时建筑”属于违法行为。同时结合历年河道险情案例,讲解洪水危害与避险知识。市人民检察院全程监督执法过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法律程序,保障养蜂户合法权益。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主动协助养蜂户搬运物资,避免冲突与安全事故发生。三方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让执法既有“法治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一开始我不愿搬,觉得搬蜂箱又费钱又费力。但工作人员拿出法律规定一条条讲,还给我看去年汛期附近村子被淹的照片,我才明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养蜂户刘大姐坦言。

执法人员还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帮忙规划临时安置点:对有农田的养蜂户建议搬至远离河道的农田旁,为无固定场地的养蜂户联系村集体闲置场地,切实解决养蜂户“后顾之忧”。

河道恢复整洁

“再加把劲,把最后几箱蜜蜂搬上车,今天就能清完!”在执法人员与养蜂户的共同努力下,整改工作高效推进。仅用两天时间,3户养蜂户的3顶临时帐篷、450余个蜂箱及生活设施,全部从河道管理范围内搬离。执法人员认真清理地面残留的杂物,恢复河道沿岸整洁面貌。

“看着河边变干净了,心里也踏实了,以后再也不会把蜂箱放在河边了。”王师傅望着清理后的河道,露出笑容。此次整改,不仅彻底消除了行洪安全隐患,更让养蜂户们增强了安全意识与法治意识。不少养蜂户还主动向周边同行分享此次经历,起到了“整改一户、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清除现有隐患只是起点,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才是关键。”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对非法占河、污染水体、破坏水生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常态化、长效化举措,守护河湖生态健康,筑牢防汛安全屏障,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水利 刘学超撰稿 葛贵审稿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