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

来源:日期:2025-04-02

4月1日,张掖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务运行机制及城区社会面巡逻机制“两项”改革工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承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宏亮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

会议指出,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务运行机制改革,是打造全省现代警务建设“示范区”、实施“主动创稳提级工程”、“争创西部一流”目标的迫切需要,全市公安机关要进一步明确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优化警务模式、强化保障措施、完善评估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目标。

会议强调,全市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化改革创新,夯实主防根基,全面落实“六防”模式,聚力打造“全省一流、西部先进”新时代公安派出所。一是做强“数据防”,构建智慧感知防控网络。要建强用好综合指挥室、加强基础数据汇聚治理、深化数据赋能应用,开展比对碰撞分析、案件线索串并,提升精准预警防范、快速打击的能力水平。二是做实“基础防”,提升整体防范效能。要深化派出所分类管理、“两队一室”和中心派出所、中心户籍室改革,健全完善“大数据+社区警务+综治中心(行业主管部门)+N”工作机制,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一管三防”上。三是做精“专业防”,切实提升打防质效。要发挥专业警种优势,以专对专,精准打击各类犯罪行为,以打促防,全面提升“防”的质效。要提升派出所专业能力,快破多破辖区发生的民生小案,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四是做细“警格防”,构建网格化防控矩阵。要推动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实行民辅警辖区负责制,促进警网深度融合,以“警格”牵动“网格”,真正实现人员融合、工作联合、信息整合。五是做优“巡逻防”,构建动态精准巡防体系。要深化城区社会面巡逻机制改革,组建专职巡防队,推动“一队一站两单元”建设,完善警务协同机制,着力构建“空巡、视巡、步巡、车巡、骑巡、犬巡”六巡联动的立体巡防格局。六是做深“义警防”,激发社会共治活力。要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牵动作用,协同街道、社区、村组,组建社区警务团队。积极探索“义警联防”工作模式,组织开展邻里守望、辖区巡逻等工作,遏制各类苗头性问题发生。 会议要求,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领导小组,深入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落实包抓联系派出所制度,定期深入调研,指导具体改革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强化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派出所领导班子,落实派出所所长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加大派出所民警职级、辅警层级晋升倾斜力度,4月底前确保派出所警力达标,全面提升派出所战斗力。三要优化质态评估。把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降警情、控发案等内容作为衡量派出所工作的主要指标,按照派出所分类,科学、合理评价主防质效。四要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派出所经费保障倾斜力度,推动辅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为派出所更新配备“3大件10小件”,加大业务用房建设力度,改善派出所办公条件。五要强化培训激励。分类分批轮训派出所领导和民辅警。定期开展三个“十佳”选树活动和“主防之星”或“主防能手”评选工作。加大派出所评先评优倾斜力度,确保派出所民警、辅警表彰奖励不低于受表彰名额的40%、70%。

张承平同志要求,一要坚定不移,牢牢把握主防定位。要不断转变思想、工作前置、警网融合,强化社区警务,真正让派出所工作重心回归到“基础、防范、管理、服务”上。二要因地制宜,优化派出所运行机制。要差异化实行“两队一室”和“一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建立完善派出所联勤工作机制,整合警务资源,集约高效用警。三要明责减负,做实社区警务工作。要严格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制度,下大力气为派出所减负赋能,让派出所真正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四要点面结合,做细治安管理工作。要持续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治安要素管控、重点部位守护,全力以赴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五要全警支撑,提高派出所工作质效。要强化组织、力量、硬件、职业保障,为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创造有力条件、提供坚强支撑。

省厅警务保障部、综合处主要负责同志莅会指导。省厅基层基础工作总队负责人、治安管理局分管负责同志对基层基础工作作了提示发言。印发了深化派出所主防警务运行机制改革“2+3”机制文件,通报表扬了全市十佳平安警务区、十佳社区(驻村)民辅警,对“两项”改革工作意见进行了解读;甘州分局、山丹县局就如何落实好“两项”改革工作作了表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派出所。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各分县局局长、分管领导,相关派出所负责人及市局全体民辅警在主会场参会,各分县局全体民辅警在分会场参会。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