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3-04-28
黑鹳(Ciconia nigra)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数量稀少,被比喻为鸟类中的“大熊猫”。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
白枕鹤(Grus vipio)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大型涉禽。上体为石板灰色,头侧部及眼睛周围为鲜红色,古人称白枕鹤为苍色、赤颊。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晚的鸟类之一,因差点被“遗忘”而得名,是高原上最脆弱的鸟。
彩鹮(legadis falcinellus)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翅煽动较快,滑翔技巧亦很好,善飞行,通常飞行距离较远。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生性凶悍,战斗力爆表,被誉为“鸟中老虎”。
红隼(Falco tinnuncul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型猛禽,具备振翅悬停以及识别紫外光两项高技能,增强了它的捕食能力。
长耳鸮(Asio ot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俗名:长耳猫头鹰、夜猫子、猫头鹰,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
大鵟(Buteo hemilasi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鵟以鼠类和鼠兔等为主要食物,在草原生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草原的卫士。
小杓鹬(Numenius minut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小型涉禽,是“杓鹬家族”里体型最小,喙最细短的一种,仅在前段明显下弯。
鸳鸯(Aix galericulat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是一种常见的水鸟,通常以一雄一雌的形式出现,被看成爱情的象征。
大天鹅(Cygnus cygn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典型的迁徙鸟类,它的飞行高度较高,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最高飞行高度可以达到9000米以上。
蓑羽鹤(Grus virgo)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称闺秀鹤,属大型涉禽。性情胆小而机警,善于奔走,不仅避开人类也不与其他鹤类合群。
石鸡(Alectoris chukar potanini)留鸟,因爱常久嘎嘎鸣叫,又得名嘎嘎鸡。
斑头雁(Anser indicus)“发型”很酷的斑头雁,又叫作白头鹰,喜欢群居,一生中都会遵循一夫一妻的制度,是鸟类中有名的“模范家庭”。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体型比家鸭大,是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游禽,喜欢群居,通常在水域中形成大型群体进行活动。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又叫蒲鸭,和鸳鸯还有点相似。不过绿头鸭脑袋上的墨绿色羽毛很显眼,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头鸭的脑袋会反射出金属的光泽。
凤头䴙䴘(Podiceps cristatus)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凤头䴙䴘求偶时冠羽会蓬松起来,宛若戴了一个美丽的花冠,让凤头䴙䴘显得仪态万方,气质不凡。
渔鸥(Ichthyaetus ichthyaetus)为夏候鸟和旅鸟。春季于3-4月迁来中国,秋季于9-11月迁离中国,常成小群活动。
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天生大长腿,红靴超吸睛,又名红腿娘子,是“鸟中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