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局机关党委日期:2022-05-25
山丹县人社局在为民服务“直通车”试运行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优化服务流程,认真倾听群众诉求,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着力打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人社政务服务环境。
3月初,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小黄因参加当地考试打电话咨询档案转递事项,时值兰州发生疫情,小黄担心受疫情影响档案不能按时寄出耽误考试,万分着急。县考试中心接到直通车窗口派件后,立即与小黄取得联系,承诺7天内予以解决,同时联系西安市雁塔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说明情况,并按规定通过机要通道邮寄,期间每天电话联系追踪档案流转位置。6天后,档案被雁塔区人才中心签收。4月中旬,51岁的张阿姨向“直通车”窗口反映,2002年她以个体工商户身份在山丹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年前户口、养老保险关系均已转到甘州区,现即将面临退休,申请将档案一并转移,但因时间久远,档案既没有托管也不知去向。经请示带班领导同意,决定立即启动内部联动机制,交社保中心和人资服务中心协同办理。县社保中心通过查阅档案复印2002年张阿姨缴费核定单和缴费发票,联系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县市场监管局为其出具户籍状态证明和个体工商户注册信息证明,县人资服务中心根据社保中心提供的材料为其补建档案并联系甘州区就业中心办理档案转移。2天后,张阿姨顺利办理了档案转接手续。上述两个事例,正是山丹县人社局设立“直通车”窗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真实缩影。
山丹县人社局局长何润表示,要聚焦群众关切和企业需求,在做优做细人社常规窗口服务的基础上,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平台系统创新,方式举措法创新,着力做大做强“直通车”窗口服务,实现“直通车”窗口与常规窗口互促共融,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满意度。
今年,山丹县人社局按照省、市上级部门启动试运行“直通车”服务窗口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五个一”工作法,着力推动“直通车”高效规范运行,以实打实、心贴心的便民举措,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更有温度的人社服务。一是健全一套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岗位责任等管理制度4项,设置“急难愁盼”事项登记、移交和销号3个工作台账,为“直通车”有序运行提供机制和制度保障。二是配强一班工作人员。实行“3+1+1”工作模式,在社保大厅设置3个“直通车”窗口,每周安排1名班子成员带班,1名科级干部值班,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诉求。全员组织开展“日日学”“周周练”“月月比”练兵比武活动,通过干部讲坛、跟班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加强政策业务学习,提升窗口人员综合素质。三是整合一批服务事项。本着“先行先试、适度超前、逐步规范”的原则,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重塑再造服务流程,将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技能培训需求登记和灵活人员参保缴费3项高频事项一并整合到“直通车”窗口办理,切实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四是建立一个包抓清单。结合开展“三进三问三查”活动,用好用活各类平台,将“急难愁盼”事项纳入局领导带头包抓盯办事项清单,明确包抓领导、责任部门和办理期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五是推行一体联动服务。建立系统内部跨业务、跨部门“上下联动、左右联通、深度融合”的业务协同机制,加强部门间对接协调,推动打包事项协同办理。依托人社智慧云平台和省部级网络服务平台,着力为办事群众提供智慧化、“不见面”服务,实现人社服务由实体化窗口向网上大厅延伸、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高效融合。截至目前,受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个,承办“打包办”业务100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57件,接受群众咨询、引导群众到常规窗口办事434人次。(供稿:山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