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就业服务中心日期:2025-07-28
“我在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登记信息才3天,就收到了3家企业的面试邀请,现在已经顺利入职社区附近的超市,步行10分钟就能到岗,太方便了!”近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街道居民王女士拿着新签订的劳动合同,对社区就业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这是张掖市人社局推进“乐业张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张掖市人社局聚焦打通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着力推进“乐业张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党建引领、政策集成、服务精准、数字赋能”的就业服务新生态。通过将精准、优质、便捷的就业服务下沉社区基层,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38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91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实现就业服务覆盖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党建引领 筑牢就业服务“红色堡垒”
近日,张掖市甘州区南街街道泰安社区党组织书记带队,组织专干和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建立“一人一档”台账,仅用1周时间完成辖区287户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家庭的摸排,为助力其实现“家门口”就业夯实基础。
张掖市人社局推动党建工作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同向发力。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抓总,统筹推进政策落地、场地保障和资源调配等工作,建立“站点建设有标准、人员配备有保障、服务制度有规范”的长效机制,为就业服务工作筑牢组织基础。
各社区结合业务重点,不定期开展常态化培训,通过持续学习提升基层就业服务站专业化服务水平,确保服务人员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整合社区网格员力量,构建“社区书记总牵头、专干包片负责、网格员入户摸排”的三级服务网络,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精准开展就业服务,为辖区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确保就业服务横向覆盖到所有群体、纵向延伸到每个角落,真正实现“就业服务‘就’在身边”。
服务下沉 打造就业帮扶“前沿阵地”
“当天就为我匹配了3家物业公司的安保岗位,第2天还陪同我一起面试。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还推荐我参加电工培训班,为我申请了技能培训补贴。”临泽县沙河镇乐民社区就业服务站接到居民刘先生的求助后,启动“接诉即办”机制。刘先生不仅通过培训获得证书,还成功入职小区物业,月薪4500元,解决了家庭经济难题。
张掖市人社局以“乐业张掖·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政策、岗位、服务“三下沉”。制定就业工作任务清单,推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接诉即办”机制,建立涵盖政策咨询、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服务事项的标准化流程,实现就业诉求一站式响应、闭环式解决。创新“内联外引”岗位收集模式,对内整合辖区商圈、个体门店资源,对外对接行业企业,建立“岗位需求池”,让“小站点”尽显“大能量”。
今年以来,张掖市高质量举办“百城联动”退役军人春季就业专场招聘会、“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等大型综合招聘活动9场次,分群体开展“小而专”现场招聘会64场次,开展进超市、进夜市“两进”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41场次、“直播带岗”172场次、“访企探岗”50场次,1996家企业提供岗位4.4万个。
数字赋能 织密智慧就业“服务网络”
“打开‘共享用工’平台,输入技能‘电工’,附近3公里内的5家企业招聘信息立刻就弹出来了,还能直接在线预约面试。”高台县东巷社区居民张先生通过社区开发的数字化平台,3天内就找到了临时用工岗位。
张掖市人社局采取“互联网+就业”模式,推动服务流程智能化、信息触达精准化。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就业状况、培训需求、岗位对接“四清”台账,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东巷社区成立“就业服务联盟”,开发“共享用工”平台,集成10多项就业创业政策,编制形式多样的“政策服务包”,组织业务骨干开展“政策找人”专项行动,让符合条件的群众“免申请即享受”。
同时,依托彩虹张掖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张掖市人社局引导居民掌上求职,为重点就业群体提供“1131”就业服务,强化兜底帮扶,对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零距离”精准服务,信息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末梢神经,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10人,帮助169名残疾人就业。
从“群众跑腿”到“服务上门”,从“信息不对称”到“精准匹配”,张掖市人社局以“乐业张掖·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家门口”就业生态圈,让就业服务既有温度又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