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乡村振兴看张掖|改革赋能 “金种子”引领张掖种业新征程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日期:2025-07-22

风拂金野,万物拔节,张掖种业发展的脉搏,强劲跃动。在这片被汗水与智慧浇灌的田野上,一粒粒饱含盛夏光华的种子,正汲取着炽热的力量,破壳扎根、奋力向上,将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青翠枝蔓,不断伸向更广阔的天空,静待那秋日沉甸甸的金色回响。

202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精神,紧抓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与建设种业强省的时代机遇,全力绘制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蓝图,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群链条完善,种业创新成果频出,张掖沃土凝聚淬炼国家级制种基地的核心力量正破土萌芽,展露锋芒。

2025年,全市共落实各类农作物繁制种面积152.63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14.05万亩,稳居全国核心地位。综合分析,我市玉米制种面积降幅全国最小,基地规模全国最大。油菜制种7.45万亩、马铃薯繁种10.38万亩、瓜菜花卉制种13.55万亩,春小麦、中药材、小杂粮等其他农作物繁制种7.2万亩,共同构成“1+3+N”多元发展格局,进一步擦亮了全国玉米制种“首选地”金字招牌,有力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与种业安全的“张掖担当”

架设政企“连心桥” 激活企业“源动力”

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地企精诚合作构建良好种业生态合力打造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座谈会,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对企业提出的基地建设、科研投入等方面的27条具体意见,列出任务清单全部推进办结。建立市级领导牵头包抓联重点种子企业工作机制,包抓领导逐一拜访在张重点种子企业21家,赴外拜访隆平高科、辽宁东亚、大北农种业等企业总部15家,共同协商达成7个方面合作意向。对企业总部提出的49条意见建议全部实行责任清单管理,专人专班跟踪解决,至目前已办结47件,回访满意度达100%,企业在张掖长期发展意愿明显增强。

同步发力巧做政策“加减法”,做优营商环境,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民,广泛吸纳市域内所有制种企业、制种基地村镇及省农业农村厅的智慧结晶,对《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试行)》进行“精装修”式修订,在配置周期优化、基础设施提档、科技赋能加码、人才引育强化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

基地配置中,稳住中长期合作“基本盘”,对阵型领军企业、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精准滴灌、按需配给、应配尽配。同时,针对企业普遍关切的亩保产值、预付款等核心成本项,通过恳谈会凝聚共识、倡议书引导预期,推动2025年实现“三降一减”:亩保产值由2024年3945元降至3600-3800元,代繁费由1200元优化至800-1000元,预付款由2000元调整至800-1200元。企业综合负担大幅“瘦身”,轻装上阵谋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

政策驱动“强支撑” 精耕人才“育英田”

制定印发《张掖市推动地企精诚合作构建良好种业生态若干政策措施》,从提升基地水平、强化激励扶持、做强人才支撑、优化营商环境等5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市县财政安排资金1030万元重点支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根据企业综合贡献,评定制种“十强企业”重点奖励,对新品种研发、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推动地企精诚合作,构建良好种业生态。充分利用企业人员技能培训、政策宣讲等契机,采取“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等方式,系统解读若干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有效转化。积极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调研,通过企业满意度测评、资金使用效益分析等方式,动态优化政策执行细节,真正实现政策红利从“文件纸面”落到“企业账上”。

精准实施“引凤”工程,先后为市种子管理局、市农科院及登海种业、金葵花种业等15家企事业单位靶向引进26名高层次急需人才。深化“院地联姻”,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携手,以“传帮带”模式联合培养本土技术骨干。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及市农科院,借助行业高级人才优势,攻坚种业技术壁垒,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成功举办现代种业高地建设及种业创新技术培训班,通过前沿学术讲座、实战技术指导,为技术骨干搭建起能力跃升“快车道”与技术交流“大舞台”。筑牢产业技术根基,以企业为主导,创新开展田间示范教学、以会代训等接地气培训,精准提升制种农户在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精准应用等核心技能,累计开展培训4轮次,惠及农户高达15万人次,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

专项整治“硬保障” 营商环境“吹清风”

近年来,张掖市持续“亮剑”玉米制种领域问题,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选题立项,靶向攻坚突破,系统纠治玉米制种领域顽瘴痼疾,坚决惩治“蝇贪蚁腐”,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全市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结合“三治理一挂牌”“三治理一深化”专项行动,全市301个行政村主动开展涉种腐败问题大体检,36个乡镇145个行政村的涉种资金在审计“探照灯”下晒出明白账,22项沉疴旧疾被一一攻克。67万余元账外资金 “归队”、78万余元违规收费 “还民”、64万余元纠纷款物归原主、89万元拖欠制种款“到账”,一连串扎实的数据,将专项整治转化为群众满意、企业盈利、产业进步的发展实效。种业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密。94家种子经营门店、5家马铃薯种薯企业接受“突击检查”,2家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企业迎来“深度体检”,99份种子样品(其中玉米种子68份、小麦种子9份等)被送上“质检岗”,每一份合格报告都为农业生产系上“安全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如春风化雨,让种业创新的土壤更加肥沃,一粒粒创新的“金种子”正在张掖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清除“拦路虎”到筑牢“防火墙”,张掖市以务实的举措让玉米制种产业在规范中提质、在创新中飞跃。

精耕细作“筑根基” 项目建设“燃引擎”

产业升级的浪潮正汹涌澎湃,智慧制种基地如璀璨明珠般闪耀田野,育种创新硕果累累,项目引擎掷地有声,为现代种业高地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结合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引导资源优势向关键领域倾斜。甘州区明永镇燎烟村、甘浚镇星光村,临泽县沙河镇新民村、新华镇胜利村等一批智慧玉米制种基地崭新亮相,3.2万亩新建成的基地与原有区域相连,让全市智慧制种基地总面积达到6.7万亩。育种创新喜讯频传,今年36个玉米新品种通过省审,如同36颗“新星”闪耀种业天空。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加大,4家企业成功跻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行列,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强化项目支撑的蓝图愈发清晰。截至目前,10个现代种业集群示范基地支撑项目已纳入谋划视野,其中3个项目成功叩开省级项目储备库的大门——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智能化管理示范区建设项目、民乐县制种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山丹县春油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达4466万元,即将在张掖大地上破土动工。申报的2025年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及耐密宜机收新品种选育”,计划投资180万元,将为育种创新再添薪火。

金风掠祁连,丰景遍河西。曾经的张掖是丝路驼铃回响的戈壁驿站;今日,它是闪亮崛起在国家种业版图上的“黄金坐标”。改革的犁铧深耕制度沃土,创新的活水浇灌希望之芽,从精准施策到政企同心,从英才汇聚到清风护航,从强基筑本到智慧赋能,张掖正以“金种子”为笔,以万亩良田为卷,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种业振兴的“张掖答卷”!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