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5-27
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头等大事,突出政策支持、机制推动、协作攻关,加快推动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市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区小麦单产达到511.35公斤,较非示范区高8.04%,亩均增收300元。小麦单产实现5年增,连续5年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2025年,联合省市科研院所建立小麦百亩攻关田6个、千亩示范方23个、万亩高产片4个,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全市56.65万亩小麦实现均衡稳产增产。
一是良田筑基,提质增效。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75.9%,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打造小麦精深加工产业链,培育甘肃银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15家,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1.4亿元。
二是良种落地,增添动力。筛选陇春41、宁春4号、张春27等适宜当地种植的节水抗旱高产小麦优质品种9个,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校进行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引进选育新品种54个开展观察、品比和区域生产试验,小麦新优品种增产潜力持续发挥。
三是良法集成,低碳丰产。以“机械精量播、病虫绿色防、水肥高耦合、全程机械化”为主,集成推广宽幅匀播、浅埋滴灌、药剂拌种、精量机播、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25项,小麦主推技术应用到位率达到99.8%。
四是良机配套,节粮减损。连续6年推广导航播种作业50万亩以上,亩均节约用种10%以上。积极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施药装备,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以上。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8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
五是良制赋能,合力攻关。采取“财政资金+地方配套+新型经营主体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地方投入5320万元,集中实施山丹、民乐小麦主产区单产提升项目。建立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包抓机制,组建科技小分队,实行市级部门抓点、县区单位建点、农技人员蹲点的“三点工作法”,推动农业生产各环节同向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