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5-05-27
为切实抓好春耕关键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我局以“废旧农膜回收、秸秆禁烧、尾菜处理、畜禽粪污治理”为整治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县区多次召开农业农村领域环境整治行动安排部署会,传达学习相关问题整改文件及会议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市级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春耕备耕期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紧急通知》《张掖市2025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排查整治的通知》,各县区、乡镇均细化工作方案、分解整改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成立农业农村领域环境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包抓单位,从而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工明确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突出重点领域,提高整治实效。各级严格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农户包地段的“四包”方式,组织县区、镇村社干部带领群众对村社道路、田间地头、河流渠道、农户房前屋后废旧农膜、农村“四烧”、尾菜处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态环保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持续好转。至目前,全市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826余吨、秸秆柴草2114余吨,清理回收废旧农膜4488余吨,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9.7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248吨。同时,持续加强城郊乡镇秸秆禁烧管控,1-5月份以来,共发现并现场处置火点329处,教育引导群众141人次,督促相关乡镇加大巡查管控力度,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4月份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
开展专项巡查,抓好问题整改。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乡镇政府,组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巡查组,深入田间地头、集中居民点、村社内部以及铁路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开展巡回检查,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行动,即知即改;对巡查发现的重点问题,需阶段性整改的,现场交办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交办问题整改落实到位。至目前,累计开展巡查46次,发现秸秆柴草焚烧、废旧残膜清理不彻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120个,完成整改117个,整改率达97.5%。
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整治氛围。各级结合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利用村社大喇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媒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接地气,深入人心的宣传引导活动,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环境整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全市各级开展专题宣传培训129场次,张贴宣传标语横幅140条、发放环保宣传袋2400个、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宣传资料45930份。
创新监管机制,完善回收体系。加强对废旧农膜回收企业和网点的监管,建立健全回收台账和票据管理制度,规范回收行为。甘州区落实“谁生产、谁销售、谁回收”责任,规范21个回收网点管理,建立可追溯台账,对违规企业实施“黑名单”管理。并在20个省级监测点基础上,探索实施每亩50元保证金制度,确保种植户及时清理。制定《甘州区尾菜处理补贴实施细则》,对年处理量超10万吨的企业按每吨35元预拨启动资金,推进工厂化生产有机肥,继续推进与兰州大学等高校共建尾菜覆土埋压处理、工厂化有机肥加工示范点,缓解生产高峰期处理压力,提升尾菜综合利用率,为尾菜集中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力巩固整改成效,拿出管用措施,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建立常态化巡查工作机制,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颜值”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张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虹\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