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张掖市农业农村局:抓实“三抓三促”专题调研 补短板强弱项 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来源:张掖市植保植检站日期:2023-05-09

为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提升学习实效,以实际行动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全市食用菌生产企业、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短板缺陷,为加快推进我市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张掖市食用菌生产原料资源丰富,年产玉米芯16.7万吨,麦草9万吨,玉米秸秆37.5万吨,牛羊粪360万方,能满足38万吨食用菌生产需求。可用于发展戈壁农业的裸地面积546.03万亩,利用戈壁资源建设食用菌产业园进行工厂化生产条件充分。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决策部署,依托资源禀赋,坚持“三元双向”,园区工厂化生产,“张掖食用菌”入选甘肃省首批“甘味”区域公用品牌“错峰头”产品目录。 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以鲜品销售为主,产品结构合理、优势品种突出、市场配置能力较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

一、全面掌握我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综合分析产业发展优势亮点

已建成食用菌产业园4个,入园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2022年,食用菌年产量3.7万吨,工厂化生产3.34万吨,占90.3%,日产规模100吨左右,销售额2.58亿元,以鲜品销售为主,占89.7%,主要销售区域在西北5省区。杏鲍菇、双孢菇、平菇(姬菇)为大宗产品,能实现周年供应,香菇为季节性产品,小宗产品有黑皮鸡枞、羊肚菌、灵芝等,荷叶离褶伞(俗称扁麻菇)、银丝草菇、祁连山褐菇为地方特有品种,已驯化成功,处于工厂化试生产阶段。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对我市食用菌产业冲击较大,原料供应受阻,出口限制,国内需求低迷,效益下滑,产能降低,企业生产生存困难。自年前疫情放开以来,国际、国内市场食用菌需求旺盛,海鲜菇价格6.5元/公斤,上涨18.2%,鹿茸菇10元/公斤,上涨20%,香菇25元/公斤,上涨38.9%,我市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提升产能,食用菌专班抓执行促落实,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我市食用菌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根据第一季度形势,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企业发展信心十足。随着食用菌出口量逐步增加,国家鼓励消费政策出台,国内食用菌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一季度食用菌价格持续走高,极大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根据市场需求,挖掘自身潜能,扩大规模,提升产能,积极抢占销售市场,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开发食用菌干品、切片、休闲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加工利润。

二是产能提升明显。甘肃神农菇业快二期进度,计划产能扩大1倍,日产规模达到70吨,出菇房扩建等项目正在办理土地等手续,力争二季度投产运行,贯党菇业改造优化菌袋自动化生产线等生产流程,日产海鲜菇菌棒4万袋,产能提升42.2%,日产能力达到19.2吨,临泽县怡泉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强化各环节科学管理,双孢菇产量达到25公斤/m2,提高13.6%,今年1-2月全市食用菌产量达5814吨,实现产值8340万元,全年食用菌产量有望达到7万吨、8.5亿元。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食用菌产业以鲜品生产为点,向上延长菌种生产链,向下拓展食用菌干品、切片、休闲食品等初加工链,神农菇业菌种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全市具备菌种扩繁能力企业达到2家,生产种自给率达到50%,提升二十个百分点。神农菇业3000吨鹿茸菇干品、甘肃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0吨食用菌休闲、保健食品生产线项目投产,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基质企业6家,食用菌产业链进一步延长。

二、客观实际摸清问题症结,详细列出问题清单

分析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短板,主要存在以下方面:

1.菌种短板明显。目前,我市缺乏专业的菌种研发生产企业,菌种母种(原种)全部从外地购买,具备扩繁生产种能力的神农菇业、贯党菇业需从外地购买海鲜菇、鹿茸菇母种后,再扩繁生产种用于生产,其他企业所需平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生产种都需要从外地购买,约占生产种用量的50%,且菌种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量和品质,临泽县怡泉新禾公司每生产1吨双孢菇,需22袋生产种、660元,占生产成本的14.6%。

2.企业融资困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企业完成基础投资后普遍缺乏生产运行资金,神农菇业2018年10月投资建厂,一期完成投资2.3亿元,投产后受疫情和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2020-2022年仅能完成设计产能的60%左右,未能按期回收成本,还款压力大,资金链紧张,2022年计划的二期项目,由于融资困难未能开工。

3.精深加工短缺。我市食用菌产品鲜品销售约占90%,剩余10%仅是烘干后销售,休闲食品、保健品、菌物药、化妆品等高附加值的初、精深加工产品缺乏。鲜品销售又受制于销售半径和周期,对市场变化反应明显,一旦市场需求疲软,只能减产应对,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三、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1.推进菌种研发生产,实现本地化扩繁。依托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协同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贯党珍稀菇业公司,支持开展生产种本地化扩繁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实现香菇、双孢菇、平菇等生产种本地化扩繁目标,且满足10万吨生产需求,加大祁连山区域珍稀菌类研发力度,驯化推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不断补齐菌种研发、扩繁和供应短板。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出台税收优惠,贷款利息优惠,直接拨款等优惠政策,或通过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对立志于做大做强产业,诚信经营,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给予补贴,帮助获得贴息贷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问题,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原料资源,产业现状,辐射区域,避免同质化竞争,重点支持扩大香菇、平菇(姬菇)生产规模。

3.推动加工能力建设,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全市统一谋划,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要求分级、包装、保鲜、加工和销售,实现加工利润,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效益。支持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研究开发油香型等不同风味的鹿茸菇休闲食品,推进甘肃鸿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双孢菇酱等2000吨食用菌、保健食品生产线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

4.发挥废物资源优势,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种、养、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菌糠生产有机肥的基础上,实施菌糠无土栽培菌菜轮作日光温室项目建设,持续拓展延伸后续产业链,将双孢菇菇根等下脚料用做饲料进行鸡、羊等畜禽养殖,打造“蘑菇鸡”、“蘑菇羊”品牌,用菌渣生产基质,无土栽培生产绿色有机西红柿、黄瓜等果蔬,不断培育食用菌“甘味”产品品牌。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