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4-03-12
近年来,高台县坚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和思政建设的全过程,赋能文化建设,深入实施 “红色文化+”工程,优化整合县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形式,全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走深走实,“红色文化+大思政课”呈现新样态。
赋能党政引领制度保障,红色文化育人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将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以“红色文化+纵向联动”为保障,落实党委(组)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联系学校和思政课教师,教育局班子成员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的“纵向联系”运行机制,督促各学校把思政课建设经费、人员保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规划。把思政课教学作为书记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长带头深入课堂承担思政课教学,开展“校长思政大讲堂”活动,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特色亮点活动,培育以县教育局局长为主持人的张掖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县思政课骨干教师49人,带头研究省级专项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并通过省级鉴定。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高台四中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双报到、三反馈”,高台二中“书香养正,礼仪育德,艺体培才,内涵润校”等可借鉴、可推广的德育模式。健全以党建带团建、队建的“三级联动”体制,由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分管联系群团、少先队工作,指导共青团、少先队聚焦青少年政治启蒙和核心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精心设计思政主题团课、队会,“党史小喇叭”“团团带你学党史”“二十大精神润心田——天天习语”等微团课被全团推广,董振堂、杨克明英雄团队命名和火炬传递等主题团队会成为激励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重要载体,构建了纵向联动的思政教育新样态。
赋能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初具规模。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启动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内涵重塑计划,以“红色文化+内涵发展”为主线,引导学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创设上凸显红色元素,文化理念开发上融合红色精神,文化活动设计上突出红色主题,既注重历史传承,又突出现代理念;既形成了整体氛围,又能彰显各自的文化特色,一面面能“说话”的墙壁,一处处能“育人”的景致,不仅形成了基本的文化范畴,而且提炼出了核心的文化理念,使学校远看有颜值,近看有品位。高标准建成高台县职业中专“红色教育主题园”,董振堂红军小学“一廊(综合楼红色文化长廊)、一厅(教学楼文化大厅)、一广播(红领巾校园广播)、两墙(红色主题校门墙、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墙)、三阵地(综合楼德育阵地、党建文化阵地、班级文化阵地)等”红色主题文化阵地,解放街小学“思政文化”长廊,第五幼儿园红色文化长廊和红色基因实践园,巷道镇中心小学“小红军成长故事”主题绘画长廊等各类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景观、阵地20多处,培育高台县国庆小学“砺志”文化、骆驼城镇中心小学“韧”文化、少年军校“塑形树德”文化等以红色精神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品牌6个。高台董振堂红军小学挂牌,职业中专被命名为“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推动思政教育向前延伸,将红色基因融入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本土化融合课程体系,探索红色实物“入眼”、革命故事“洗耳”、体验线路“启步”、思想感悟“育脑”、心得分享“开口”的“体感联动”教育模式,打造融沙水、攀爬、野战、生态体验、体能拓展等多种红色游戏区域为一体的全域化“真趣”红色游戏基地,红色文化塑形、红色精神润心、红色游戏健体的全过程育人特色逐步形成。高台县第一幼儿园“红色主题课程统领、融合课程渗透、小院课程拓展、区域课程支撑、游戏课程浸润、实践课程延伸”为主要内容的“红荷”文化课程体系形成,第四幼儿园《红色沃土润童心》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2021年农家书屋增补书目。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呈现新样态。
赋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红色文化育人成效逐步显现。充分利用县内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四史”、红西路军史融入教育教学,以“红色文化+思政德育”为中心,依托学科组、校本教研等常态化教研活动,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设计上把思政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炼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学科课教学中,发挥课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政教育双重功能。开展文学经典中的“红色记忆”语文学科、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红色传奇”历史学科等红色文化专题教研活动。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优秀党员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宣传小分队深入学校开展“四史”宣讲,邀请红军后代和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到校园为学生讲西路军的故事、讲革命年代英雄的故事,着力构建红色基因传承“课堂+讲堂”一体推进的红色思政课程体系。开设“党史小喇叭”“团团为你读党史”栏目,以党史故事分享、有奖竞猜、你问我答等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坚持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主题教育融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以“七彩德育”为引领,探索大单元集体备课模式下的结构化、情景化、实践化跨学科“融合式”课堂教学,将“红色地名”融入第二课堂,打造立体沉浸式“红色课堂”,组织红色革命著作整本书阅读现场教学设计大赛和红色革命故事绘本制作活动,编写《红色基因涵养童心》《红色游戏集锦》《红西路军精神伴我行》《家乡风俗文化大观》等校本教材近10册。开展我向党旗敬个礼、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7+1”主题实践活动,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故事演说,诗歌诵读,课本剧展演,手抄报、绘画、征文作品征集等各类活动80多场次,在“央视网媒体号”上传“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征文朗诵演讲作品28个,录制以红西路军悲壮历史为题材的传承红色基因“微团课”“微队课”40多期,学生受教育覆盖面达到100%。红色文化育人取得新成效。
赋能研学实践活动拓展,红色文化育人载体逐步多元。依托县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体验实践”为主要形式,与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合作,聘任中国工农红军红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常态化邀请校外辅导员赴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同时,以党内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专题队会等党团队组织生活为主要载体,组织党员到中国红西路军纪念馆、“红色记忆”毛主席像章纪念馆等场馆开展党性实践活动。开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0多场次,征集上报“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征文活动作品3件,主题微电影、微视频16件。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队建团日等时间节点,举办命名英雄团队、火炬传递、集中入团入队、“红领巾奖章”颁章等仪式20余场次。充分发挥教育系统资源优势,在高台县少年军校积极打造以国防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课程和以军事训练、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研学旅行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实践课程,年平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1600多人次,举办“共打军体拳,英姿洒校园”军体拳展演、“心系国防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等活动20多场次。在“清明”“五四”“七一”“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先烈遗志 共筑强国梦想”“追寻红色足迹·争做时代新人”等各类研学实践、研学旅行活动20多场次,培育董振堂、杨克明英雄团队10多个。招募“红领巾讲解员”40多名,深入红色场馆开展讲好西路军故事、讲好百年科技发展成就、讲好高台历史故事讲解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得到新拓展。(苗建成 李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