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日期:2021-08-27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指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为张掖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大国工匠增添了不竭动力。
两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加快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落实部省共建、整省推进打造“技能甘肃”实施方案,启动实施“技能甘肃”张掖实施方案,围绕建设面向本地区培养实用型人才、面向沿海地区培养技能型人才、面向周边地区培养多层次人才、面向“一带一路”培养开放型人才的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咬定目标,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奋力书写“技能甘肃”亮丽答卷。
牢记嘱托擦亮底色,倾力打造培黎精神文化丰碑
“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关心和重视培黎学校发展,是基于这所学校本身所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红色革命文化。我们要读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深刻认识山丹培黎学校发展的历史背景,深刻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培黎学校的意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调研培黎职业学院时讲话。
张掖市把建设培黎职业学院作为贯彻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弘扬国际主义精神殷切希望的务实举措,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一直努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020年7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培黎职业学院正式成立。这座曾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美好愿景的职业学院,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年8月,随着投资7.8亿元、建筑面积达16.9万平方米,集教学、实训、运动、食宿等为一体的新校区投入使用,山丹培黎学校教学生活设施搬迁入驻培黎职业学院,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标志着以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教育思想为核心,体现培黎国际主义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培黎职业教育思想和灵魂的资源库在西部甘肃省的山丹县建成。集国际主义精神、工合精神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一体的艾黎精神教育传承基地也在积极建设中。打造红色培黎品牌成为传承红色革命传统、提升学院办学水平的神圣使命。省、市、县合力攻坚,发挥山丹培黎学校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基奠,围绕路易·艾黎办学历史和时代背景,充分挖掘学校红色革命文化,高水平推进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努力从准确定位培黎职业学院发展方向、培育学院国际品牌、将培黎红色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度挖掘学校精神文化和办学灵魂。目前,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被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确定为“全国路易·艾黎精神教育基地”,被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确定为“国际主义教育基地”。
不负重托奋楫笃行,书写培黎职业学院新篇章
“张掖举全市之力推进建设培黎职业学院,短时间内顺利实现招生办学‘开门红’,与正常举办一所高职院校需6年左右时间相比,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既见证着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张掖力度’,也体现着职业教育项目落地的‘张掖速度’。”——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培黎职业学院自2016年8月启动筹建,2020年秋学期建成开学,始终秉承路易·艾黎“努力干、一起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实践精神,聚焦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基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输出基地、成果转化与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一名校”(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职教名校)目标,以“拓荒者”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基于学院实际,张掖市坚持联合办学、合作共建和校企合作共赢的办学方向,对外合作办学成效明显。2021年,与东软集团联办“东软信息产业学院”IT专业新增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5个专业计划招生;与广东5所“双高”院校建立“一对一”合作关系,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等6个专业顺利进行;与河西学院签订意向性协议,联合开展“3+2”“2+3”模式高职、本科职普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不断促进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培黎华天学院;与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共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新中心;学院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三向集团、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和张掖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本地十多家重点企业、机构签约,开展学生实习实训、学院建设等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价值达1500万元信息技术专业实训室,增加300多万元制冷、电工岛设备及数控机床等机电设备。现二期工程建设启动,预算总投资4.7亿元,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10000名在校生和每年10000人次社会培训需要。
夯实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着力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市、县区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要求、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市贯彻落实《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张掖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张掖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张掖市教育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实施方案》《张掖市贯彻落实〈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打造张掖职业教育新高地的总体目标、阶段任务、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同时,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印发推进“技能甘肃”年度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靠实责任主体、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进。坚持职普并重,按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同安排同评价原则,按中考实际参加人数和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确定职普招生计划,结合县区实际,差异化下达招生指标,有效破解职普招生不协调问题,三年来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保持在4:6以上。健全投入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县区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高职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经费达到12797元、中职学校达到18073元,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资源布局结构,构建张掖职业教育“新格局”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对接区域产业规划布局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坚持服务导向,突出特色培植,形成“龙头”带动、体系完善、布局合理、水平较高、服务较强的中高职贯通办学新格局。”——张掖市教育局局长殷大斌。
加快教学资源整合。张掖市坚持在学校布点和专业设置上做“减法”,在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上做“加法”,采取“撤销、合并、转型、重组”等措施,职业学校调整为7所,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民乐县职教中心、张掖市职教中心、高台县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正式立项为首批“甘肃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形成了“一县一中职、全市一高职”布局、“三示范五国重”结构,初步构建起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骨干引领、特色带动、品牌做响”的总体思路,针对百人以下、办学效益低的“小、散、弱”专业进行整合,整合率达21.1%。
建设四大专业集群。全市累计建成13大类、36个专业,新创建省级骨干专业6个,带动16个市级骨干专业同步建成一流专业,形成了以培黎职业学院为特色品牌,甘州、临泽、高台、民乐分别以先进制造、文化旅游、汽车维修、循环农业专业为骨干的“四大区域专业集群”,形成了中高职贯通衔接、结构更趋合理的“一品牌四集群”的专业格局和“校校有优势、县县有品牌、全市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提升职业院校软实力,筑牢职业教育质量“压舱石”
“要与时俱进创新办学思路,打造骨干专业,以学科优势铸就学校特色;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培训、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培黎职业学院调研时讲话。
近年来,张掖市建立职业学校教师进企业和企业技术人才进学校双向流动机制,允许学校依法依规自主聘用高水平专业课兼职教师,自主招考引进和聘请紧缺专业课教师165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5.07%。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和“十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职教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选派373名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全省职业学校质量提升等省级培训项目;选派4名校长赴外挂职学习,66名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参加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领导能力提升研修班,市、县区组织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培训和学校校本培训达到全覆盖。全市创建省级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2名教师获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名教师入选“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想政治骨干教师培育名单”。
同时,坚持就业与升学并重,全面落实专业教学、课程教学等国颁五大类教学标准,实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百千万”工程,持续强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市共认定省级“学科德育”微课84个、“课程思政”微课4个;创建省级特色文化品牌12个。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制度,深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和评价办法改革,推动五年一贯制、“2+3”“3+2”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分段培养模式合作办学,职教毕业生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五级“技能大赛”提升、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等措施,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创新教学机制和学习机制,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对接),打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线场模式”,推动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三年来均保持100%,“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录取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上线率保持在20%以上,连续5年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奖率均保持在90%以上,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统筹校企联姻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联合育人新机制
“职业院校的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以培黎职业学院为例,在专业设置上结合本地特色,培养产业需要的生产性人才,满足落地企业的人才需求。”——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
坐落在黑河之滨的张掖市职教中心新校区,毗邻着张掖市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等众多园区。发展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该校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成为学校建在产业园、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典型。新校区入驻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后,挂牌成立培黎职业学院甘州分院,积极推进华为大学信息与通讯(ICT)学院张掖生态人才培养基地、华天电子信息培训基地和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建特色专业合作项目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与园区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优化人才培育机制,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2021年年初完成了253名学生在中云科技集团(张掖)有限公司1个月教学实践实习活动。肃南县职教中心加强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尧熬尔非物质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肃南县歌舞团、马蹄寺景区旅游公司和肃南县山水旅游公司等县域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传承尧熬尔非物质文化为己任,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和任务,挂牌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每年通过实习实践招聘会选派师生参加为期1—2个月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弘扬传统文化,接续非遗资源传承。
张掖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广东三向集团、广东百校千企职教集团、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5家省内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校本课程开发、专业共建、师资培训、实习就业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7所中职学校加入智能制造业、汽车行业等11个省级职教集团,与16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与92家企业开展实习、见习合作。全市职校生就业率连续6年保持在98%以上,近5年全省技能大赛获奖率在90%以上。此外,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整合培训资源,联合人社、财政等部门充分利用全市6个企业人才培训基地资源,强化实用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各类短期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实用技术人才近2.5万人次以上。
沧海横流显本色,正是扬帆搏浪时。把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创新体制机制,提升职教发展水平,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张掖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培黎学校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史力行,以培黎职业学院为引领,以张掖市职教中心新校区产教融合建设为龙头,以3所国家级、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和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支撑,以4县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基础,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打造张掖职业教育新高地,以优异的成绩奋力书写“技能甘肃”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