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流通科日期:2022-11-29
今年以来,疫情多点多地频发,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全市供销社系统听令而行、闻命而动,充分发挥全系统网络优势,第一时间扛起了疫情期间生产生活物资保供和为农服务的责任。市供销联社制定《全市供销社系统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保供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全系统市场保供数据每日统计工作,及时掌握米、面、油、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库存和市场投放情况,适时监测系统内17家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基层社储备供应情况。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服务,发挥了“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同时,各基层社、供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克服疫情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农资服务,不断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为农业生产、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全市供销系统新建、改造提升基层社51个,基层社总数达到72个,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128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07家,组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6个,城市消费专业合作社4个,建设农村各类经营网点850个。全系统依托体系优势,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日用品、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土地托管、物流配送、配方施肥、农机服务等经营性服务。
至目前,建设经营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乡村农贸市场17家,地头交易市场24家,有效搭起了田间地头与居民消费的桥梁,较好地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张掖市发年农产品公司、三生源专业合作社、雁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金南瓜生物高科公司、大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泽县新合作百惠商贸公司等重点企业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冷链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消费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提高了鲜活农产品的附加值。全系统发展到拥有冷链设施企业34家,冷库总库容68.5万立方米,约24.1万吨;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合计9万平方米;拥有冷藏车6辆。初步形成了资产完整、队伍健全、经营效益良好、服务功能完备、县域一体化经营的为农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全市供销系统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积极发挥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职责,大力开拓市场,在乡村振兴和疫情期间保供发挥出了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供销社网络优势,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各基层社发挥网络优势和服务功能,全力开展保供和配送服务。甘州区城北郊基层供销社及其所属的万家产地销公益性便民市场被甘州区政府确定为城乡生活物资保供单位,依托万家便民市场和“鲜源惠民供应链商城”服务平台,恪守诚实守信原则,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和衷共济,全力以赴做好保供配送工作。一是第一时间建立保供配送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八大组织架构优势,精准采购,储备货源,稳定物价、当日配送,保障供应。二是依托“鲜源惠民供应链商城”服务平台的便利性、操作性、实效性优势,采取“按商户分小组、按品类分套餐、按订单分打印,按街道分配送、按责任分落实、按配送发补助”的“六按六分”流程做法,全力开展配送服务。三是按照“宁多勿缺”的原则做好保供。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自身优势,保证保供配送无缝对接,做到城区居民线上下单、线下限时配送,乡镇门店线上下单、线下当日配送。在配送过程中,切实做到车辆消毒,全程跟踪,闭环管理。至10月25日,“鲜源惠民生鲜供应链商城”和“溯源集配交易平台”累计下单6.2万单、金额达882.6万元。其中,市区供应量占61%,乡镇供应量占39%。和平基层供销社面对突发疫情,迅速加强货源调配,将购进的121吨生活必需品分期投放市场,做到商品不涨价、服务更贴心、质量有保障。通过物流服务共配送粮油米面12吨,鸡蛋54吨,鲜鸡2.7万只,其他生活物资价值10余万元,为城区近百个小区、十多万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物资保障,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长安基层供销社疫情发生以来,配送范围从老城区扩大到新城区各大小区和大满、小满、龙渠等乡镇,每天近1000单套餐包。同时每天向新乐超市供应配送大白菜、紫甘蓝、蒜薹20吨左右,向嘉信农产品批发市场配送蒜薹、娃娃菜每天10吨左右,全力保障了市场供应。疫情期间,累计向市卫计委、南街街道、区残联等7家单位捐赠蔬菜和水果价值3.2万元,体现了供销社系统“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的深厚情怀。民乐县供销联社依托民乐鼎信智农电商公司建立了同城配送电商服务平台,肩负起“抗疫情、保民生”任务,不分昼夜,全力以赴开展疫情保供配送工作。在订单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体员工吃住在公司,24小时连续作战,为全县城乡居民送去了生活物资。仅县城3天“静默期”下单量就达513单,销售额达到6.2万元,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至目前,公司运营的“浪民乐城”、“臻品民乐”服务平台配送销售额达到22.59万元。
(二)依托供销社服务功能,千方百计助农增收。甘州区长安基层供销社有村级网点6个,1万吨恒温保鲜库8间,仓棚1200平方米,制冰、冷冻、低温生产线各一条。拥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农产品公司1家,果蔬协会1个,是集开展蔬菜和水果收购、贮藏、加工、销售、外运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供销社。该社充分发挥冷链物流优势,开辟多元通道,精细划分拣和包装,开展直播带货,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冷链配送鲜活农产品,全力打造安全、放心、优质、廉价的果蔬产品。从去年疫情发生至今,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一是做好农户蔬菜收购,保障农民生产收益。疫情期间封村封路,外地收购蔬菜客商车辆无法进村,好多农民的大白菜、菜花、菠菜都没有来得及“开挖”,有的还“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加上气温骤然下降,菜农心急如焚。对此,该社积极与村镇防控工作人员协调,办理村镇进出证,优先将种植大户、劳动能力弱的农户的蔬菜,按照“分批次,分时间段,不扎堆,不拥挤”的规定,将蔬菜收购储存到保鲜库,二周内共收购各类大白菜、菜花、菠菜等480多吨,价格比市场高12%以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不受损失,彰显了供销社人的担当和作为。二是发挥农产品流通主力军作用,擦亮供销社金字招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积极与上海、广东、福建、浙江、新疆等外地客商对接,建立供需合作关系,常年收购娃娃菜、甘蓝、菜花、西兰花、辣椒、西红柿、白萝卜等农产品,带动周边1800多农户开展蔬菜种植,产品包装统一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经分拣、预冷、加工,发往省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得到省内外客商对供销社产品品质的充分认可,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张调运金张掖夏菜。2021年以来共收购、冷藏、销售各类果蔬2580吨,实现销售收入1419万元,每亩增加农民收入2200元。甘州区花寨专业合作社流转西阳村土地4000亩,开展谷子和小麦种植,并注册“金花寨”商标,2010年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该社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深化与村集体、村级经营主体、农民群众合作,开展种、管、收、加、销全过程托管服务,通过集中管理、连片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出效率。至今,谷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40.34万亩,助农增收累计达到4.034亿元。2022年开展甘州区线上“中国农民丰收节”花寨乡分会场活动,进行“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与张掖六通电商公司、中国邮政张掖分公司联合举办为期10天的促销活动,销售量达到4600多单,销售额达到12万元。和平基层供销社全力开展资源整合,提升服务“三农”水平,依托甘肃蓝硕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与外地客商沟通联系,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基层供销社服务范围。今年3月与山西聚源生物公司合作项目落地,合作种植羊肚菌200亩,直接带动紫家寨村及周边村社农户200多人。高台县供销联社依托甘肃天宇旅游文化开发公司积极挖掘高台深厚的乡村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开发新产品、引进优质品、构建专属品等多种方式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至目前,已注册“张国臂掖”“面西游”“醋西游”等产品商标13个,申请专利23项、完成创意设计140余种,成功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100多种(类),其中“红色”系列文创产品、“西游”系列农特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今年以来,公司先后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1-10月份销售额达到420万元,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时,公司与县内乡里娃专业合作社、仰光辣椒制品、祁连葡萄酒业、塞贝露生物科技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销售农特产品逾万单,实现线上销售额187.6万元。
(三)强化供销社农资主渠道作用,全力以赴拓展为农服务新途径。全市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保供主渠道作用,全力以赴开展农业生产和疫情期间的农资供应,稳定了农资市场价格。一是加大农资连锁配送经营力度,组织开展了“送肥下乡”让利销售活动,实行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等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严格执行农资商品假冒伪劣不购进、“三证”不全不购进、渠道不正不购进的“三不进”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农资商品质量,保障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让优质的农资商品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全系统实施测土配方46.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26万亩。二是开展“零差价”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保障农民春耕备耕。县区供销联社与省农资公司张掖分公司达成化肥出售的合作协议,争取最优惠的协议价格,基层社把化肥按照“进价再优惠价格”出售给基层社社员和农民。零差价农资销售总量达到1000多吨,有1200多户基层供销社社员享受优惠政策。三是疫情期间加强农资供应工作,做到不断供,不涨价,贴心服务,送货上门。甘州区三闸基层供销社以基层社为龙头中枢,依托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村级服务网点,不断发展农资网络终端经销商,形成上联厂家、下联终端、立足本地、辐射外地、横向连片的区、乡和村三级农资经营网络,发展农资连锁配送,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以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拓展农资市场。目前,该社拥有农资经营网点80多家,2022年销售化肥2万多吨,在7个乡镇推广大田施肥技术,分赴14个乡镇为农民进行测土施肥1万多亩。疫情期间,不误农时,通过微信电话网上预约等方式为农民预订农资,主动组织车辆,将化肥农药及时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和平基层供销社牵头与本地超市合作,每村落实1个农资供应点,库存尿素、二铵、碳铵、钾肥、复合肥、有机肥等化肥1000吨,依托村级供销社,做好疫情期间农资应急保供。该社生产的有机肥也依托供销社老字号打开了销路,将养殖业产生的鸡粪、废菌渣、秸秆等废料进行环保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每日对农资库存、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盘点,做到农资不涨价、服务更贴心。临泽县供销联社以沙河基层供销社为主体,建设县域农资集采集配中心1个。与省供销集团生资公司合作建设了县域农资储备前置库,开展农资集采集配,拓展直营连锁、加盟连锁业务。沙河供销社与张掖市科兴种子公司、田地喜果蔬专业合作社、甘肃天润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水肥一体化农资配送业务,服务范围涉及全县7个乡镇,30个行政村,辐射带动3500户农户,配送各类化肥2000多吨,服务面积3万亩。疫情期间,采取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电话预约接单,做到无接触配送,共配送化肥500多吨,解决了农户秋季农业生产化肥需求。山丹县供销联社与省农资公司山丹分公司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供销农资主渠道作用,扎实开展农资保供和农业生产服务。2022年全面完成国家淡季储备任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证了化肥质量,做到不涨价、不断供。全年化肥销售突破1万吨,为全县农业种植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与山丹君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家,联合县内4户农资经销企业,在基层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设立农资经营终端网点,采取“龙头企业+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模式,开展化肥、农膜、农药等重要农资的经营服务,通过连锁配送、集中采购等形式,减少中间销售环节,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全年农业生产需要,保护了农民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供销社只有扎根于服务农业生产和流通市场,才能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下一步工作,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持续推进。
一是加快构建和完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切实保障农业生产需求。为保障农业生产农资需求和应急保供,利用供销合作社在城乡资源经营配置中的体系优势,充分发挥和巩固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拓展农资供应服务网点,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资营销体系。
二是加快构建和完善农特产品购销服务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农超对接和农特产品购销网点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配送中心+农场+超市”的方式,不断提升农超对接的数量和质量。加快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设施,建立健全资金结算、信息服务系统。引进和推动大型农产品连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等供销社经营主体建立直接的采购关系,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和完善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网络,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紧紧围绕县域流通服务集采集配中心建设和直营店或加盟连锁店服务半径的提升,进一步完善日用消费品配送网络服务功能,加强日用消费品农村零售终端的标准化建设,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保证质量,不断巩固和完善乡(镇)超市、村社农家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为农民营造更加便利、更加实惠、更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